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8273100000073

第73章 诊足望法提纲

《黄帝内经》说,阳经之气在足五趾的外侧开始运行,阴经之气起于足小趾的里侧。足三阳经由头循行到足,足三阴经由足循行到胸腹。阳经行于四肢外侧,阴经行于四肢内侧。阳经的循行,是自下而上的;阴经的循行,是自上而下的。分开来说明,则是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行于足外侧是阳经,行于足内侧是阴经。从臀部到膝盖之间的大腿称为髀,从膝盖往下到踝关节的小腿部分称为胫。踝关节以下的称为跗,跗前面的称为趾。大趾有少阳经、阳明经、厥阴经、太阴经循行;次趾、中趾则有阳明经循行;从小趾数过来的第二趾,有少阳经循行;小趾有太阳经、少阴经循行。这些就是经络循行的辨别和部位的划分。

足的望诊,怎能不仔细观察其外形和动态的变化呢?从外形来看,足部筋肉丰满、骨骼粗壮,说明气血充盛。足部筋肉消瘦、骨骼细小的,是气血不足。小腿和足背都浮肿的,是水肿病;小腿干枯瘦小,脚掌薄瘦的,是脾胃虚弱,气血生成不足。两小腿看上去粗细不一的,是肾脉被邪气壅塞而满实,发展而成的偏枯病。大腿肌肉消瘦的,是脾虚气弱。脚没有脚心,或者虽然有脚心,但是在站立时,脚心就塌了下去的,是肾气衰竭。脚底溃烂的,是得了麻风病,为气血衰败的危证。足趾相继坏死脱落的,是筋坏死。足趾不能自由活动的,是经脉有病。两腿消瘦的,是肾消。膝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形如鹤膝的,是鹤膝风。脚底至踝关节肿大的,是阳气不足,气机停滞。足部肿大,并延及小腿的,是脚气上冲,即脚部经气的运动失常、紊乱,向上反冲到小腿。身体消瘦,唯有足部肿大的,是精血亏损,元气虚弱导致的营卫皆微。足背和膝关节肿大,而且肿大如斗的,是胃气将绝。这都是从足的外形而言的。

从形容而言,足部弯曲的属阴,伸直的属阳;足的筋脉拘挛的,是邪气实;肌肉萎软、弛缓无力的,是形气不足。筋脉拘挛,是有寒邪;弛缓无力的,是热病。足部抽搐,是筋脉拘挛;筋肉振摇不定的,是气血不足。不能弯曲伸展的,是筋将惫;不能弯曲伸展,活动不灵的,是肾经亏虚了。只能弯曲而不能伸展的,是病在筋;只能伸展而不能弯曲的,是病在骨。屈腿慢而伸腿快的,是病在阳脉;屈腿快而伸腿慢的,是病在阴脉。跛行,如果只能向前而不能后退的,是病在太阳经。跛行,如果时而左跛,时而右跛的,是感受了风寒湿邪。筋脉拘挛,如扭转样痛的,是寒邪侵袭筋脉;关节屈伸不便的,是有寒邪停留在关节部位。足部肌肉松弛无力,不能下地行走的,是大的经脉气血亏虚;双足摇摆,不能承受整个身体重量的,是骨髓枯减;双足筋肉不能收缩,不能盘曲的,是脾气虚弱;双足不能抬起的,是脾湿内盛。神志昏迷,手足乱动的,是烦躁;跳墙上屋的,是阳气逆乱,使人发怒的狂证。筋脉弛缓无力,不能行走的,是肝劳;脱掉衣服乱跑的,是胃有实邪。站立而不能坐下,或者坐下而不能站立的,是阴病及阳,阳病及阴,阴阳俱病。这些都是从形容方面来说的。

将足的形态与形容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并详细了解经络循行的部位,观察足部皮肤的温凉,并切按脉象,四诊合参,推究发病的原因,则病情的变化,标本的不同,也就知道一个大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