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8273100000002

第2章 诊法常以平旦

《黄帝内经》中论述的医理十分神妙,它认为对发病的原因探本求源,应该在清晨。因为这时候时辰中平,邪气与正气都容易显现出来,根据医道规则,就能够分辨真象与假象。有病的人,声音和容貌都会有变化;而无病的人,气色与脉象必然是正常而协调的。《灵枢》和《素问》中的道理,是千秋万代所效法的典范,是医家应该永远遵循的原则。

天还没放亮,人们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自然界的阴阳二气还处于平衡状态,人体的精、气、神也十分清灵,这时观察形体,考察人的体温,最接近正常状态;观察人的气色和动静,其方法离不开《内经》。这个时辰,人体的九候脉气还没有偏离常态,五音准确,身体有什么不正常容易发现,有什么问题也容易诊断。这时,可通过观察气色来分辨“三因”的虚实,了解五脏六腑的盛衰,看精神状态是否平和。只有如此见微知著,才能判断病势的发展趋势;溯本求源,才能预测生死之兆。要结合诊病日期来揣摩,也要结合天时来思考;再结合病情,确定正确的诊法,才可以在切脉时,手指之下感觉分明,心中有数。脉息结合形体容态相互参合,方能推究无穷;声音与气色交互参照,才能在诊治时灵活变通。比如衡量病人的身躯是否正而直,就应观察他的俯仰运动,一点微小的差异也不放过,如同测量身体的尺寸,要精确到毫厘才能分清宽阔狭长,更何况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如此不同?

诊脉应当在天刚亮阴气尚未扰动,阳气还未耗散时进行,因为这时的气候平和,不像中午那样热,也不像半夜那样冷。“营卫会于脉口”,是说此时人体内因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都会聚于双手的寸口,即“脉口”。

而人的气色,这时也都显现在鼻部,如果有病,所有的症候都会表现出来,是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着的。此时全身经络也比较协调,如果用正确的诊脉方法操作,病情的变化也很容易把握。医家可以整体、长远地掌握病人的情况,并将这些都作为日后诊断的标准。医家还可以通过了解病人的病程,找到致病的原因,或可以从病症本身找到病源,或因此而发现其他的病症。寒热的多少,可以分辨出脏腑气血的盈亏状况;根据早晨与晚上症候轻重不同的特点,判断出脏腑阴阳的表里关系。所以,观察病人的情绪和把握时辰,能诊时则诊,当停时则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不能拘泥于常法。虽然提倡医家据此引申,触类旁通,却仍然难以超越《黄帝内经》的要旨。

人体精气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傍晚时分,日光返照,深夜之时,月光明亮,病情常可因此而发生波动。正常脉象和声音在不同的时间,也可能有一定的变化。医家对病人进行诊断,如果不准确把握时辰,治疗时也就无法掌握用药的轻重,运用望、闻、问、切诊察的结果,都可能产生偏差,针灸补泻手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圣人作了《内经》这部书说明诊治时间的重要性。早上看病,医生除了运用望、闻、问、切合参的道理外,还要结合天、地、人等多种因素进行参考。这部经书有阐发,有方法,使广大学医的人可以掌握学习;其中的论述不偏不倚,符合病理的规律。所以《内经》的功德超过了伏羲和神农,可谓直达九天,是一个值得普天下歌颂的,历经千秋仍具有意义的典范。如果不是这样,《内经》怎么能成为医学上的典范,并因它有化育天下的神妙之处而受到大家的赞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