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成就大事的42种手段
18272500000038

第38章 用人之智(5)

5 慎用“主动吃亏”之人

一个人主动吃亏,必定是有所求的,这后面深的动机,是非要弄明白不可的。本着正直、善良目的的吃亏应该鼓励,但是如果识别不慎,纵容了心怀不轨的人,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曾国藩对人性的理解较为黑暗,认为“主动吃亏”之人,多半别有用心,因此一定要小心提防。

明宣宗时,任锦衣卫指挥、官位三品的傅广,主动阉割自己,目的是想进宫效命。不料明宣宗很精明,说:“此人官位已至三品,还想要什么呢?自贱以求官,动机不纯,支付判罪!”

一个人主动吃亏,必定是有所求的,这后面深的动机,是非要弄明白不可的。本着正直、善良目的的吃亏应该鼓励,但是如果识别不慎,纵容了心怀不轨的人,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明代人杨继盛临终前在遗嘱中写道:“宁让人,勿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是即时丢过。”这是一个临死的人对人性的彻悟,其中蕴含了多少人生的道理!

曾国藩一生从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他常说,从前那些施恩于我的人都是另有所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不过都是钓饵而已。有天我做了大官,不报答他们,显得我刻薄,报答他们,即使是他们施予的十倍,也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出于这种理解,曾国藩在京城8年从不接受他人的好处。他对弟弟说:“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并一再对弟弟说:“凡事都不要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易接受别人的钱财,一定要记住。”

曾国藩一生精明,当然明白身处官场要小心主动吃亏的人,更不能占人便宜而导致自己失节。一个人主动吃亏,若是居心叵测,在古代往往引狼入室,扰乱朝纲。

管仲病得很厉害,齐桓公特地去探望他,并问:“仲父你现在身体不好,对于治国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呢?”管仲回答说:“希望君主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四人。”桓公说:“易牙为了给我煮味道鲜美的食物连自己的孩子都煮了吃,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怀疑呢?”管仲说:“人之常情有谁会不爱儿子的,能狠下心杀自己的儿子,对国君又有什么狠不下心的?”桓公又问:“竖刁阉割自己,只是为了侍奉我,还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吗?”管仲说:“人之常情有谁会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能下如此狠心残害自己的身体,对国君又有什么狠不下心的?”桓公又问:“常之巫能预知生死,为我除去疾病,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管仲说:“生与死是上天注定的,生病是由于平时不小心造成的,大王不相信天命,安守本分,反而依靠常之巫,他会借大王对他的信任而去胡作非为,造谣惑众。”桓公又问:“卫公子启方侍候寡人十五年了,父亲去世都不回去服孝,还有什么可疑的吗?”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敬爱自己父亲的,能狠下心不服父丧,对国君还有什么狠不下心的?”桓公最后说:“好,我答应你。”

管仲去世后,桓公就把这四个人赶走了。但是他从此食不知味,宫室混乱,旧病发作,上朝也毫无威严。过了3年,桓公认为管仲的判断失误,于是把这四个人找了回来。第二年,桓公病重,常之巫散布谣言:“桓公将于某日去也。”易牙、竖刁、常之巫相继起而作乱,关闭宫门,建筑高墙,不准任何人进出,桓公要求水和食物都得不到。

他死后三个月,尸体生蛆爬出门外,才被人发现。从齐桓公的故事我们应看到,对于那些主动吃亏的人的真正用心,我们一定要慎重识别,更不能随意占便宜。占便宜不管怎么说,都是便宜好占,或者难堪,或者麻烦。

曾国藩曾说:“因此孟子反因不夸耀而获圣人的美誉,管叔因不接受赏赐而受嘉美厚重的奖赏。哪里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呢?而是纯粹自然的美德才这样的。君子知道自谦而受益的道理,因此功勋、美誉两者都得到了。小人不知道自我夸奖是损失,因此一夸耀就功勋、美誉两相受损。不争功的实际上是争到功劳,忍让敌手实际上是在战胜他,甘居人下的实际上处在人上。君子若真能明白争执路上的险恶,独自行进到与世无争的玄深道路,就会光焕日新,德行声名与古之高人同列矣。”

曾国藩一生位居高宫,但从不以权谋取私利。1849年,曾国藩在北京的寓所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书籍,一是衣服。衣服是做官的人必不可少的,而书籍是曾国藩一生的嗜好。

穷到如此地步,曾国藩也表示,将来罢官以后,除了适合夫人穿的衣服外,剩下的都与兄弟五人抓阄平分。所有的书籍,则一律收藏于利见斋中,无论兄弟还是后辈都不得私自拿走一本。除了这两样东西,曾国藩决心不再保留任何东西。

曾国藩虽然在北京做官期间俸银较少,但一直对家里有些资助。他求学期间曾借了别人一千两银子,回家又要了几百两路费,他深感难办齐这么多银两。即便在他如此贫困之下,也从未利用职权,占取便宜,与今天的贪官相比,曾国藩不仅是清廉,更是聪明过人了,试想历朝历代哪个贪官有什么好下场呢?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身居高位,不可骄傲。”但曾国荃总是不听劝告,曾国藩心急如焚,反复写信劝诫他:“你对我的劝诫,总是不愿去虚心体验,动不动还要和我辩论一番,这是不行的。我们身居高位,别人都拿眼睛看着我们,因此做什么事都应谨慎小心。一般的总督巡抚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骄傲自满。真正的君子,过人的地方,就是虚心而已。不但我的话你要认真用心琢磨,而且外面所有不好听的议论,你更应该细心思考一番。所以古人认为,身居高位还能做到不骄傲是很难的。”

曾国藩虽然时时告诫自己不可骄傲,不可因身居高位而过奢侈的生活,可是自己不愿意,别人却会迫使自己这样。

有一次,曾国藩的属下李囊汉说,他依照李希帅的样式打了一把银壶,可以炖人参,可以煮燕窝,花费了八两多白银。曾国藩深觉愧疚,他说:“现在百姓都在吃草根树皮,官员也很穷;而我身居高位,如此骄奢,还窃取廉洁节俭的虚名,真是令人汗颜啊!以后应当注意。”

曾国藩不仅仅是自己不受人恩,对家人也是如此,他的子女在回忆中说从未有什么人借任何理由给父亲送礼,仅有一次也都是给母亲贺寿送来的礼物。曾国藩常说,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给你恩惠,总是有什么目的,一旦拿了别人的好处,就不能秉公办理事情了。有人为了求得官职送礼,这样的人怎么能用呢?做官不凭本事,却凭这些小伎俩,应该是没有什么学识的人。

因此在用人问题上,曾国藩往往会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上考察,爱自夸的人,常常急功好利,而那种不争功劳,不占便宜的人在作战时往往能冲锋在前,平时生活中甘心处于别人的下方,实际上后者最后不但得到功勋而且得到名誉。因此能够忍让他人,实际上已经站在别人上方。

所以说,为人上吃点亏,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幸运。曾国藩在用人方面特别注重这一点,但也要特别慎用主动吃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