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钱为什么不值钱了——通货膨胀
一个叫做《600万第纳尔一个巧克力棒》的故事,讲的是塞尔维亚历史上一次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在卢纳商店,一个巧克力棒值600万第纳尔。短短的一则通告指示:“物价提高90%。”这家店在世界其他地方只能算一个小本经营店,要不是店里的电脑不能处理三位数变动,物价甚至应该上升100%。
到现在为止这是经理尼克理科先生3天内第二次提高价格。他用拖把挡住门,以防止讨价还价的顾客进来。电脑在标签纸上打印出新价格。经理和两个助手忙着把纸撕下来并粘到货架上。他们以前是把价格直接贴到物品上,但物品上贴了这么多标签,让人很难弄清哪个是新标价。
4个小时之后,拖把从门口拿走了。顾客进来,搽搽眼睛看着标签,数上面有多少个零。当电脑打印出另一种商品价格时,尼克理科本人也看着,这是一台录像机。他自言自语:“是几十亿吗?”准确地说是20391560223第纳尔。他指着自己的T恤衫,T恤衫上印着一个词“不可思议”,这句话是对塞尔维亚经济的绝妙写照。“这简直是疯狂!”他说。
多年前流行一句话:“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在日常生活中,离开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人就会问:“为什么国家不多印一些钞票,这样国家不就富强了吗?大家都有钱花了!”这种想法是很天真的,完全不符合经济的规律。
如果大量发行货币,就会造成物价飞涨、社会混乱,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相对贬值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指在短期内钱不值钱了,一定数额的钱不能再买到那么多东西了。比如,原来你花费10元钱就能够买到的东西,现在却需要15元钱,而且这种货币贬值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真实写照。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国家生产量不变,而货币增加10倍,则物价水平必定也增加10倍。货币之所以有购买力,是因为拿她可以去交换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产品的数量不变,而货币数量增加到10倍,相当于原来的1元钞票改注明为10元,物价自然上升到10倍。
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弗里德曼教授曾说过:“通货膨胀是和印钞机有关的事情”,说到底,通货膨胀就是由于钞票的过度发行导致的。平常我们挣工资或者从银行里得到利息,拿这些钱去买东西不会造成通货膨胀,这主要是因为工资是劳动创造产品的报酬,利息是资本帮助劳动创造产品的报酬,他们都有相应的产品作基础,而拿了多印出来的钞票去买东西时,却没有任何产品供这些钞票来购买,更多的钞票去抢着买还是原来那么多的产品,自然就会导致物价上升,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为了打击英国,召集了300多名专家,潜心研究英国货币英镑的纸质、{L-End}图案以及防伪标志,制造了大量的英镑,共计900多万张,合计1.3亿英镑,抛洒到英国上空,英国人竞相拾取,造成交通瘫痪、工厂停工,商店为对付抢购潮,不得不大幅提高物价,政府只好下令暂停营业,并立即采取措施清理假钞,全国上下一片混乱。这就是人为造成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好几类,不同的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这被称为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象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2.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
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所以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3.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所以又被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之后。目前公认的恶性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只出现过3次。第一次发生在1923年的德国,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德国的物价在一个月内上涨了2500%,货币在一个月之内就易手3次,马克的价值仅及战前的一万亿分之一。二战后的匈牙利,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月涨价200倍,货币梅泰诺周转4次,人们做买卖都是用跑步的速度,稍微慢一点物价就又上涨了很多。解放前的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恶性通货膨胀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买东西要用麻袋装钞票,刚印好的面值2元的邮票还没有投入使用就加印上“暂作100元”,物价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伪法币的发行量增加了1445亿倍,同期物价指数上涨了36807亿倍。
4.隐蔽的通货膨胀
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为受抑制的(抑制型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是,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5.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的增长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
6.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因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主动提,高价格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
7.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期间,需求、成本以及结构这三种因素同时起作用。
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都是不知不觉的,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明显感觉到物价上升了,这就是通货膨胀了。通货膨胀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百姓手上的钱的购买力在下降。比如粮食、肉类的价格在上涨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外,通货膨胀导致银行利率上升,其中贷款利率的提高,给百姓购买房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房价将可能继续保持上涨的趋势。
作为普通人,生活在通货膨胀这种处境之下,必须学会生存的智慧。应对通胀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消费、积极理财,尽力使财富增值。如果投资的收益超过了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资产就能保值增值,避免缩水。
投资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来考虑选择投资理财的工具。一般大致上可以分为5%以内的温和通货膨胀、10%以内的较高通货膨胀、10%以上的高通涨和甚至高达3位数的恶性通货膨胀等情况。
2%~5%的温和通货膨胀一般是经济最健康的时期。这时一般利率还不高,经济景气良好。这时虽然出现了一些通货膨胀,但并不必要购买大量的生活用品或黄金,而应当充分利用资金,投入到市场上,充分获取利润。无论是股市、房产市场还是做实业投资都很不错。这时一般不要购买债券特别是长期的债券。而且要注意的是,对手中持有的资产,哪怕已经有了不错的收益,也不要轻易出售,因为更大的收益在后面。
当通货膨胀达到5%~10%的较高的水平,通常这时经济处于非常繁荣的阶段,常常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高涨的时期。这时政府已经出台的一些调控手段往往被市场的热情所淹没。对于理性的投资者离开来说是该股市的时候了,对房产的投资也要小心了。
在更高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经济明显已经过热,政府必然会出台一些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经济软着陆的机会不大,基本上经济紧接着会有一段时间衰退期。因此这时一定要离开股市了。房产作为实物资产问题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贷款买房,这个时候的财务成本是很高的。也绝不能炒房,甚至不是投资房产的好时候,手中用于投资的房产也要减持,因为在接下去的经济衰退期中房产市场也一定受到影响。这时,利率应当已经达到了高位,长期固定收益投资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如长期债券等,但企业债券要小心,其偿付能力很可能随着经济的衰退而减弱。还有保险,储蓄型的保险也可以多买一些。
当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将你的全部财产换成另一种货币并离开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这个时候任何金融资产都是垃圾,甚至实物资产如房产、企业等都不能要,因为这里的经济必将陷入长期的萧条,甚至出现动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离开国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那就只有多选择黄金、收藏等保值物品,以减少损失。
第六节 升或者不升之间的纠结——汇率
2008年4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公布信息: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升值“破7”,比价为6.992:1.这一消息引起了外汇市场的高度关注。“破7”这一天成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屡创新高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日子。一时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传闻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有三个人在一起讨论人民币升值的事情。
第一个人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就神气了。”
第二个人不太同意他的看法,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恐怕你还没有出国,就失业了。”
第三个人总结道:“如果人民币的汇率保持未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咱们口袋的钱还会多起来的,出国时才能神气起来。”
这么热烈的讨论,足见人民币汇率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但是,什么是“汇率”呢?
汇率,也叫做汇价。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兑换货币时的比率。通俗地讲,如果把另一个国家的货币视为商品的话,汇率就是买卖该国货币的价格。如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名称不一,币值不同,比如美国的货币是美元,日本的货币是日元,墨西哥是比索,欧洲用的是欧元,等等,所以汇率的存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在国内人们使用的是人民币,到了美国,就不能使用人民币了,就要按照当期汇率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来使用,同样的道理,美国人来到中国,也要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进行支付。
那么各个国家之间的货币是以找什么标准来兑换的呢?也就是说为什么1美元就只能兑换6.992元人民币呢?这要从汇率的产生来说起。
各国货币之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原因在于它们都代{L-End}表着一定的价值量,这是汇率的决定基础。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L-End}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汇率的作用不仅仅是用语兑换货币,在国际贸易中也起着杠杆调节作用。举个例子来说,我国生产的一件服装,假设其价值为200元人民币,如果按照“破7”走的汇率比6.992计算,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28.60美元。假设该汇率涨到6.500:1,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该服装在美国的价格就变成30.76美元;反过来,如果汇率降到7.5:1,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这件服装在国际上的价格就会变成26.66美元。
从这里可以看出,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和汇率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汇率就是一把“双刃剑”,究竟会带来哪些好处,要是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论。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如果汇率高,服装的价格就低,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出口;反之,如果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服装的价格就高,市场竞争力就弱,对于出口就毫无优势可言。
如果人民币升值,老百姓就会感觉自己手中的钱“更值钱”了,用比以前少的钱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如果到国外旅游、留学,花费就会少得多。
同时,人民币升值还可以降低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使国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但是,汇率的上升同样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就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中国产品之所以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就是因为劳动力价格低廉,出口企业采用低价销售策略,使得出口价格远远低于外国的同类产品,才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如果人民币升值,在用外币{L-End}表示产品价格的时候,必然会提高,就会丧失出口的价格优势,从而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的就业状况。
还有一点,如果人民汇率上升,国际上的热钱就会大量涌入,变成“热钱”炒作人民币汇率。中国的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机制,很有可能会引发金融货币危机。
知道了这些道理,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美国总爱叫嚷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就会大大增加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打击中国商品的竞争力,而且反过来会刺激中国大量进口美国的商品。同时你也应该明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什么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了?如果人民币贬值,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将更糟糕!
正是由于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如此大范围的波动,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中国大陆的进出口额高速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人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第二,利率。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第三,通货膨胀。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竟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第四,政治局势。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对于汇率的变化,我们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对其有利之处充分利用,对其不利之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化解。这不仅对于我国经济十分有利,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也会有有利的影响。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面对人民币升值公众应当调整储蓄、投资和消费三大结构。
一是调整储蓄结构。多存人民币,少存外币。可以尝试到外资银行存人民币。汇率放开之后,一些外国银行相继进入我国,今后可能从事居民的人民币储蓄业务,届时可以拿出一部分人民币存到外资银行,通过多元化储蓄能分散风险。
二是调整投资结构。过去储蓄的利率相对比较高,储蓄本身也相当于投资,而且获益稳定。目前储蓄的利率很低,因此不能全依靠储蓄来保值和增值。公众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人民币购买不动产,因为实物保值比货币保值风险性更小。
三是调整消费结构。现在我国的居民储蓄率高达46%,居世界首位。面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人们就要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多消费进口产品,多进行境外购物消费。
第七节 并不是多多益善——外汇储备
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外媒报道称,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领先全球各先进国家。
报道称,全球经济在2009年逐步恢复,各国外汇储备亦显著回升。据统计,中国外储占全球储备比重达到30.7%,相较G7国家多不少。
综合各地储备数字,金砖四国(即中国、俄罗斯、巴西及印度)位居前列。储备总和达到3.307万亿美元,占全球储备比重42.3%,而G7则只有1.24万亿美元;难怪新兴市场在2010年仍然是全球基金的投资焦点。
报道称,中国2009年外储增幅超过23%,约2.399万亿美元,相当于G7的1.93倍。作为G7成员国的日本,储备约有一万亿美元,是第二丰厚储备的国家。
那么什么是外汇储备呢?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L-End}表示的债权。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国家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是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L-End}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2、带来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3、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6、加速热钱流入,引发或加速本国的通货膨胀。
所以,外汇储备管理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保持外汇储备的货币多元化,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
2.根据进口商品、劳务和其它支付需要,确定各种货币的数量、期限结构以及各种货币资产在储备中的比例;
3.在确定储备货币资产的形式时,既要考虑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也要考虑流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化,及时或不定期调整不同币种储备资产的比例。
第八节 国民经济的调节器——利率
利率又称利息率。{L-End}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L-End}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
利息率=利息/本金
利率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就是“钱”的价格,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利率是直接对现金的定价。如人们把100元钱存在银行里,一年后取出来的是103元钱,多出的3元就是“利息”,也就是100元“生”出来的钱。
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
那么,利率是如何制定的呢?
一般,各个国家的央行都会根据各自国家的经济情况制定出基准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参照和标准,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都需要以这个基准利率作为参考。所以,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在商品化社会中,货币(钱)也是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有其自身的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利率。作为商品,其价格的根本决定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利率也不例外。利率决定着银行的“钱袋子”,如果银行利率提高,人们便会把手中的钱存入银行;反之,银行的“钱袋子”便会空空如也。所以,利率的调整对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缓解通货膨胀,而且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秩序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定数量的借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利率不仅对于金融有关,而且和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举过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关于利率,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
假定青年人选择职业的时候,只考虑收入因素,哪里收入高就去哪里,现在有两种职业——歌女和医生,同时我们假定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一生中的总收入是相同的,那么请问青年人应该如何选择?
歌女这项职业,年轻貌美时收入特别高,但随着年纪渐长,收入就会下降,以至于最终无人问津。医生这项职业,在求学之际收入是零或负数,然后做见习医生时,收入也很少,30岁后,随着经验不断增长,病人数量也会慢慢增长,到40岁后,求医的病人便会踏破门槛,那时收入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我们就有了答案,应该选择将未来收入折算成当前的现金价值后,收入总额最大的那种职业。要将未来收入折成现金,就必须考虑到利率。利率高,则未来收入的现金价值低;利率低,则未来收入的现金价值高。因此,职业的选择由利率决定,也就是说,利率高就去当歌女,利率低就去当医生。
歌女的早期收入较高,医生的较低,而因为利息率是正数,同样的收入,越早获得,折合现金后财富越多。如果歌女一生的总收入与医生的总收入相等,若利率过低,那么医生拥有较高的折现财富;如果利率过高,则会使歌女的折现财富高于医生。也就是说,如果医生的终生总收入较高的话,那么就会有一个利率值使歌女与医生的折现财富相等。市场利率若高于此利率,那么选择歌女这项职业收益更大;低于此利率,则应选择医生这项职业。
利率的影响不仅存在于职业的选择之中,可以说,只要与金融有关的现象,都与利率存在着关系。
第九节 调控经济的机关——货币政策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初,巴西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其通胀继续以月率80%的速度发展,每年都是4位数,1993年达到2557%的历史最高纪录。为了抑制通胀,1994年7月1日,巴西政府实行“雷亚尔计划”(RealPlan)。用名为雷亚尔的新货币来取代旧货币,新旧货币的兑换率在6月30日为1雷亚尔=2750旧货币。以美元作为“名义锚”,雷亚尔与美元的汇率定为1:1,在此框架下实行爬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雷亚尔的发行要求有100%的外汇储备。一旦超过1美元兑换1雷亚尔,政府就会进行干预。巴西政府试{L-End}图通过这一计划对通货膨胀进行根本治理,希望在钉住美元的基础上,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现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双重目标。这一举措有效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使通胀率从1993年底的2500%下降到1998年底的2%左右,但是同样造成了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并最终引发了综合性的金融危机。这与该制度下美元汇率的大幅度升值加剧了雷亚尔的高估程度导致国外资本大量流入继而大规模逃离巴西市场等分不开。
面对危机,1999年1月13日,当时的巴西央行行长洛佩斯正式宣布改革爬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扩大雷亚尔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区间,雷亚尔随之急剧贬值。1月18日,巴西央行发{L-End}表公报,宣布雷亚尔兑换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实行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至此,雷亚尔完成了从钉住美元到完全自由浮动的转变。但由于市场恐慌情绪久久不能消除,雷亚尔持续下跌,1999年1月29日雷亚尔兑美元的汇率跌至2.20:1,创历史最低纪录。在雷亚尔计划崩溃后,为克服危机,防止通货膨胀反弹,卡多佐总统于1999年6月21日宣布巴西将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2003年年初卢拉总统上台后,政府坚持奉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利率被大幅度提高。此后,巴西的通胀水平从2位数降至1位数,2003年年底降至7%。到2004年1月通货膨胀平稳地回到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内。
巴西反通胀货币政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和其货币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其浮动汇率制度及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采用。特别是卢拉时期,政府坚持奉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政策效果比较明显。
其实,如果大家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只要经济稍有风吹草动,各国央行就会调整货币政策。那么,什么是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吗?
简单地说,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一、稳定物价。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物价指数上升,{L-End}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L-End}表示货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二、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三、经济增长。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L-End}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四、平衡国际收支。所谓平衡国际收支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从各国平衡国际收支目标的建立来看,一般都与该国国际收支出现问题有关。美国开始并未将平衡国际收支列入政策目标,直到60年代初,美国国际收支出现长期逆差。从1969—1971年三年期间,国际收支逆差累计达到400亿美元,黄金储备大量流失,这时平衡国际收支才成为货币政策的第四个目标。
一般,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L-End}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运用货币政策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公开市场业务。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此外还有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