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的煽动口才
18269700000070

第70章 功过是非,淡然处之——面对中伤置若罔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代·范仲淹

在1813年时,巴黎一家由旧贵族掌握的报纸就极力抨击拿破仑是个嗜血狂、杀人魔,并且暗中散布各种不利于拿破仑的言论,进行中伤。拿破仑的一位叫柏利的将军对这件事异常气愤,他问拿破仑为什么不对这些人采取措施或者出来为自己辩护呢。

拿破仑听后哈哈大笑。他说:“这是毫无益处的,而且我是不会上他们的当的。你知道吗,他们的目的是要让我出来为自己辩护。即使现在有人替我辩护,那也是无用的,人们会认为我出钱收买他们。这样,我的威信反而降低。”

拿破仑在被放逐时期仍然保持着这种毫不气馁的精神。他借下棋、聊天、击剑、游泳等游戏和体育来保持自己的心境。如果是一般人。他失败了,一下子坠入生命中的最低谷,再加上四处的流言蜚语,他会因此精神颓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重振自己的事业。拿破仑对那些无情的奚落、各种各样的批评毫不介意,就像掸掉自己身上尘埃似的那么轻松。他的这种心境体现在言语上也是淡然对待一切指斥和谩骂。

拿破仑的坦然使采访他的记者和随从们都很惊奇和佩服,拿破仑深信“谎言自会消失”。正是这种精神,使拿破仑重新走向执政的道路。结果,拿破仑这头受困的雄狮终有一天冲破樊笼,再一次使他的怒吼声在欧洲长空震荡,吓破了那些曾使他下台的人的胆子。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才能宠辱不惊,心地安然。成大事者,更不能害怕慌言、流言。时间一长。慌言自破、流言自消。

面对他人的恶语中伤,气急败坏地进行反驳,往往造成“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尴尬。保持内心的安宁,不被外界的噪音干扰,反而能顺其自然地应对复杂的局面。不表达意见,不发表看法,其实并不是没有采取行动,所谓“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语言在这时候更有威力。这其实也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面对媒体的抨击,拿破仑不被散布的各种言论干扰,而当部下替自己抱打不平时,他还劝说对方冷静处之。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拿破仑的大度、识大体。后来的结果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这种克制让他没有陷入对手的圈套,取得了以静制动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