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经理人每天看的心理学
18269200000008

第8章 五月 让心灵净化——行为心理学(1)

洁癖的病症与调节

爱清洁,本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因此名人们有“清洁仅次于圣洁”之说。但是,爱清洁爱得太过分,就是一种心理障碍了。心理医生们将爱清洁爱得太过分称之为“洁癖”。

对于洁癖的心理调适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系统脱敏法

请患者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

(2)认知疗法

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可能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级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

(3)满灌疗法

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出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像的那么脏的情况,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予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而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在这一关键时刻,助手的示范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体,甚至更多更脏,并大声说出内心感受。由于二人有了相同的经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沟通,对脏东西的认识也能逐渐靠拢。这时,患者要仔细体会焦虑的逐步消退感。

满灌疗法在刚开始时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

购物癖的心理解读

最近一次关于国内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极端情绪下消费的女性高达46.1%。而早在三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在一次类似的调查中也发现了相同的问题。在该次调查中还指出,男性情绪化消费的比例也达到了17.4%。

心理学家发现,有必要在那些为了自娱自乐而反复购买某种物品的购物者与那些已经购物成癖的人群之间划出界限,对于后者必须进行心理治疗。

典型性的购物癖患者至少每个星期都会进行一次疯狂的大采购,他们好像受到了强制一样,去买一些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事后又感到非常后悔。在这一消费群体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去大肆采购一番,然后想尽办法把钱花光,心情也就好了”。似乎在不如意的时候,购物和大把地花钱是他们用来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和宣泄无奈的最佳方式。

(1)为平衡情绪买单

张先生是某科研院所里德高望重的人物,这次老所长退休,他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他每天都急切地等待这个好消息,但是,新所长却是从其他的单位调来的,张先生的希望一下子破灭了,十分懊恼,想找朋友谈谈,又觉得说不出口,很丢人。当他无目的地在路上走的时候,正巧路过一家商场,就顺路走了进去。在商场中,服务员热情地介绍了他要看的东西,当他买下的时候,服务员还夸张先生有眼光,有品味。这样,张先生把兜里的现金花光后,又接着刷卡,卡透支后,才拿着东西,兴冲冲地回家了。到家后,他看自己买的东西很多是没用的,又想到妻子回家后的一顿唠叨,心情更加郁闷。

(2)为缓解压力买单

很多的白领阶层,都有很大的精神负担,当你为了缓解压力而到商场购物时,商场给你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受到了服务员的重视,你的欣赏目光也会得到肯定,当你买单时,还会让服务员很羡慕,对你的能力给予肯定。但是你离开了商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一点也不能激发你工作的热情,反而会因为你的提前透支,平添更多的烦恼。

(3)为失落情绪买单

女孩子失恋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要么疯狂购物,要么就到饭店海吃一顿,还有的疯狂上网,所以现在才会出现这么多的“购物狂”、“贪吃狂”、“上网狂”。当她疯狂购物时,她的很多观点会得到服务员的认可,使她产生一种归属感,用金钱找回被朋友抛弃的平衡。但离开商场后,她还会觉得失落。当你选择这种快速的满足方法时,一定要有个限度,对自己的购物需求要有准确判断。不要当你不高兴、空虚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就去购物,因为你购物回来后会很快又产生失落感,然后再买,陷到恶性循环中,永远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

购物癖的心理调适

(1)将所买的东西统计一下

看看哪些是没用的,哪些东西是多余的,并计算出你浪费金钱的数目和由此产生的利息或投资损失。

(2)上街购物时加强计划与目的性

打算买什么就带上相应数目的钱,不要使用信用卡,这样可防止“冲动性”购物。

(3)采用“改日再来”的延缓方针

在垂青某商品时,先不急于掏钱,而是暗示自己“改天再来吧”,下次来时由于心情变化,购物欲可能下降。

(4)不要独自一人上街

独自一人上街,又有孤独感受时,常常经不住货主的劝说而掏了腰包。缓解的有效方法是:对可买不可买的商品狠狠地杀价,这势必造成碰壁或讨价还价之局面,而且砍价可使人不再孤独。

(5)强化期待心理

对欲购物尽可能地发现它的不足与缺点,这样你可在期待更完美的物品问世的情绪中,缓解购物欲望。

(6)心中空虚、压抑、无聊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去做些较激烈的体育运动。而不去逛街购物。

恋物癖的产生原因

恋物癖是直接从异性体表接触的物品中获得性兴奋的一种性变态,多见于男性。

恋物癖者通常无法以一个实际存在的完整的异性人为性爱中心,而是对异性穿着、佩带的物品,甚至一些与性无关的物品有性兴趣。恋物癖者因所恋物品引起性联想、性兴奋,借助手淫等达到高潮。物恋对象可以是任何东西,常见的是女性的乳罩、内裤、长裤袜、高跟鞋、雨衣、手绢等。

恋物癖的形成是如下因素的共同作用:

(1)是一种习惯的结果

大部分患者都与环境影响和性经历有关,最初性兴奋出现时与某种物品偶然联系在一起,但经过几次反复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有时只一次深刻的印象也可造成心理上的固定阴影,这类情况多是在青春期出现。如曾有一男青年在地上躺着,一位风韵十足的女性将一只脚放在他身上,这一偶然的动作竞激发起他的性欲,后来此男子成为一个终身的恋足癖者。

(2)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初高中阶段,男女接触较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男女生连话都很少讲,这样便使他们将自身的性冲动向一些异性的象征物发泄。起初他们是偶然得到异性的物品,性兴奋也是偶然引起的,但经过几次反复便成为一种习惯。

(3)由性心理发育异常所引起

患者一般都有性心理异常的特点,他们在潜意识中多有对自己生殖器的忧虑,害怕被阉割。从而促使某些人去寻求较安全、较容易获得的性行为对象,或产生把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及饰物当作性器官的潜意识,以缓解内心的不安。

(4)性知识缺乏、好奇和意识方面的问题

恋物癖的表现与治疗

恋物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千方百计地收集其偏爱的异性的物品

不惜冒偷窃、名誉扫地、前途黯淡的危险,不停地到处寻找,若拿不到这些东西,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2)恋物癖患者对异性本身毫无兴趣,把性欲指向专门物品

(3)患者是一边摸着、看着、闻着这些物品,一边以各种方式达到性高潮

(4)恋物癖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而且患者在偷窃恋物的前后心理也是相当复杂、矛盾重重的,没有得手之前,往往感到焦虑、紧张和不安,一旦得手,虽然性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常常又会因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而产生自责、悔恨、忧郁、痛苦、自卑等心理冲突。因此,经常是有改过之心,无改过之举。

治疗恋物癖主要用心理治疗的方法,一般来说治疗效果都较好:

(1)疏导疗法

心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用准确、生动、亲切的语言分析其恋物癖产生的根源和形成的过程,以及恋物癖的本质和特点,使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治疗的决心和信心,达到治疗的目的。

(2)认知领悟疗法

通过患者对疾病过程的回忆,医生找出其根源,然后帮助患者分析解释恋物癖行为的危害。

(3)厌恶疗法

当患者产生了恋物的欲念时,便给他一个恶性刺激,如拉弹橡皮圈去弹击患者的手腕,使之感到疼痛,从而控制这种欲念,直到病态现象消失为止。

异装癖的成因和治疗

异装癖称异性装扮癖。是指通过穿着异性服装而得到性兴奋的一种性变态形式。这种性变态患者以男性见多,因为女性着男装现在已经常见,尤其在西方社会还很流行,故并不视为异常行为。

异装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1)心理因素

有的患者对两性关系有一种惧怕和忧患的心理。因此,有不少患者在不穿异性服装情况下性交出现明显的阳痿症状,而穿了异性服装则无此性功能障碍。这大概是异性装扮解除了患者潜意识中对性活动的忧虑情绪或罪恶感的结果。

(2)家庭环境的影响

患者在幼年时本身性别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父母本来想要个女孩,却偏偏生了个男孩,或者相反。为了填补心理上的缺憾,便把孩子打扮成异性并给予更多更大的关注和爱抚。

(3)教育引导不当

有些父母总认为女孩子温顺听话、讲卫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时,总爱把男孩当女孩来对待,还常拿邻居家的女孩作榜样进行教育。或者相反,把女孩当男孩来教育,使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养成异性化的气质性格。

(4)迷信思想的影响

有些家长,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爷爷奶奶一辈,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总爱向算命先生算命问卦,为求孩子平安成长,便将孩子打扮成异性形象,取异性名字。

一般来说,异装癖不会危害社会和他人,但其行为有伤固化,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及时进行治疗。

首先,异装癖早年起病,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出现异装癖迹象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其自信心,以减轻对自己性别期望的压力。

到了成年,应鼓励他们建立异性恋爱关系并结婚,在妻子的帮助下,其异常行为可望得到控制和纠正。

恋童癖的非正常成因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此种性变态行为的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受害者为女孩或男孩,年龄多在10-17岁之间,也有小至3岁以下的。恋童癖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后天心理发展不正常造成的,其原因归纳起来有:

(1)心理因素

爱恋儿童,留恋童年时代。对儿童表示关注,本是人的一种普遍行为,其心理也是无可指责的。但这种行为和心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作为一种观念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并控制人的行为,便成了恋童癖患者。

(2)社会因素

有的人因为在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好或受挫折,便觉得人心难测,与成年人打交道要费尽心机,因而感到很疲劳、紧张、可怕,而与儿童交往则无需费多大周折动多大脑筋。时间一长,便对成人间的人际关系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到了儿童身上。

(3)家庭因素

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使之对成年人间的性生活失去兴趣,而把对象转向儿童。

(4)性格缺陷

由于性格胆怯、懦弱,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当遇到意外的重大精神打击时,如妻子有了外遇而被发现了,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期望能回到童年。于是把心思转到小女孩身上,在心目中把小女孩幻化成两种形象:一是恋人,一是母亲。

(5)其他原因

有的则是因为智能发育迟滞、慢性酒精中毒、残废、年老或其他脑病,而接触正常成年女性的机会很少,故将满足性欲的对象转向儿童。

恋童癖的类型与治疗

恋童癖患者的行为表现为他们对成熟的异性不感兴趣,只以儿童为满足性欲的对象。患者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恋童癖的类型可以根据行为的不同分为三种。

(1)成熟型恋童癖

对儿童的爱恋仅仅停留在爱抚、抚摸和宠爱的水平上。这种人从未与他同年龄的人建立一种性关系,只是在与儿童的交往中才能体验到一种舒适感。还有些恋童癖者仅仅对玩弄儿童感兴趣,其中另一些人则扩大了他们的兴趣范围,热衷于拍摄儿童色情照片和录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的色情把戏。

(2)退化型恋童癖者

在早年生活表现正常,其与他同辈人一直有良好的关系,与同龄异性也曾有过性关系。然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自我怀疑和幼稚感逐渐滋生,在社会交往和性生活中渐不遂意。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人会慢慢地嗜酒和失业。这样,一系列的挫折会使他将性行为转向儿童。这种人对儿童的性行为带有冲动性并且常常是把它当做缓解某种生活压力的手段。这种恋童癖者会为他的行为感到苦恼、自责、害臊,甚至有一种犯罪感。

(3)攻击型恋童癖

此类患者是最具危险性和反社会性的恋童行为,行为人为满足性刺激和亢奋的需要,在行为时往往伴有虐待和暴力。这种攻击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恶意的侵犯。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往往造成攻击对象严重受伤,感到极度痛苦,甚至造成死亡。此类虐待型的恋童癖者不仅给儿童造成痛苦,而且其行为方式极其色情。他们在虐待行为中常使用枪、刀子、铁管或皮带作为威胁伤害的工具。

恋童癖属于严重的性犯罪,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常用的有厌恶疗法,而且效果也较好。当患者接触儿童或儿童模型时便给予能造成其身心痛苦的刺激,如电疗刺激、橡皮圈刺激、肌肉注射催吐药使其呕吐等,破坏患者病理条件反射,经过多次反复强化,使其改变恋童癖的行为模式。

另外,通过药物治疗,如给患者使用抗雄激素来限制男女恋童癖者的性欲,也有一定疗效。

戒掉酒瘾的四个措施

古今中外、世界各国在喜庆的欢宴中都少不了酒,所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足庆。适当少量饮酒还能健身,但是一旦陷入嗜酒如命的酗酒成瘾状态则会带来很多危害:

(1)酗酒必伤肝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合成胆汁、贮存肝糖原的脏器,过量饮酒引起脂肪肝必然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下降,使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

(2)酗酒可损伤大脑,记忆力下降、智商和判断力明显减退

(3)经常醉酒可导致血管痉挛、呼吸肌麻痹

(4)长期酗酒将造成心肌脂肪化损伤心脏功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

(5)经常酗酒会损伤生殖功能

如何戒掉酒瘾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问题,戒掉酒瘾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但是我们认为最好是采用心理疗法。因为戒酒关键在于自己对酗酒的危害性有深刻的理解,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和采取坚强的自我克制措施。大家不妨参照以下四个方法:

(1)转移注意力

每当酒瘾的“浪花”向你袭来时,你要立即想到这是冲向你“健康防波堤”的恶浪,千万别动摇,只要坚持10分钟,这股子成瘾性冲动便会逐渐减退。同时采取出去散散步或听一段音乐或找个朋友聊聊天等方法,转移一下注意力就过去了。

(2)主动避开诱因

特别是尽量少和原来的酒友见面,少去原来常喝酒的饭店就餐。

(3)最好有家人和好友的支持

一旦饮酒成瘾,要想三天两日戒掉是很不容易的,这时候亲朋好友的鼓励和支持至关重要。比如有每天晚餐都要来个一醉方休的习惯,就坚持把酒杯收起来改成吃过晚饭来点新鲜水果,然后和家人一起去室外散散步、弹弹钢琴、看看电视,总之要把与酒有关的心思转移开,并且用另外一个内容取代之。

(4)千万别给自己找借口

比如把酒柜里现存的几瓶酒喝光后就不买啦,白酒不喝,啤酒、葡萄酒总可以喝吧,别的酒不喝,这瓶老战友送来的茅台总不能浪费了吧……诸如此类想喝酒的借口有的是,一定要把住“进口”关,说不喝就不喝,不给“酒虫子”留下喘息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立竿见影把酗酒恶习连根铲除。

根除烟瘾的十大妙招

吸烟是一种后天形成的不良嗜好,它对自己、他人和环境都有较大危害。全世界每年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达250万之多,可以说,烟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以下是根除烟瘾的十大妙招:

(1)消除紧张情绪

如果紧张的工作状况是您吸烟的主要起因,那么拿走您周围所有的吸烟用具,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场所放一些无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矿泉水,多做几次短时间的休息,到室外运动运动,几分钟就行。

(2)体重问题

戒烟后体重往往会明显增加,一般增加5-8磅。吸烟的人戒烟后会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速度,并且会吃更多的食物来替代吸烟,但可以通过增加身体的运动量来对付体重增加,因为增加运动量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另外,多喝水,使胃里不空着。

(3)加强戒烟意识

一旦戒烟人感觉总是不太舒服,要有这种意识,即戒烟几天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

(4)寻找替代办法

戒烟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受到引诱的情况下找到不吸烟的替代办法:做一些技巧游戏,使两只手不闲着,通过刷牙使口腔里产生一种不想吸烟的味道,或者通过令人兴奋的谈话转移注意力。如果您喜欢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后抽一支烟,那么您把每天早晨喝咖啡换成喝茶。

(5)打赌

一些过去曾吸烟的人有过戒烟打赌的好经验,其效果之一是公开戒烟,并争取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

(6)少参加聚会

刚开始戒烟时要避免受到吸烟的引诱。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参加聚会,而参加聚会的人都吸烟,那么至少在戒烟初期应婉言拒绝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7)游泳、踢球和洗蒸汽浴

经常运动会提高情绪,冲淡烟瘾,体育运动会使紧张不安的神经镇静下来,并且会消耗热量。

(8)扔掉吸烟用具

烟灰缸、打火机和香烟都会对戒烟者产生刺激,应该把它们统统扔掉。

(9)转移注意力

尤其是在戒烟初期,多花点钱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样在电视机前度过,可以去按摩、听激光唱片、上因特网冲浪,或与朋友通电话讨论股市行情。

(10)经受得住重新吸烟的考验

戒烟后又吸烟不等于戒烟失败。但要仔细分析重新吸烟的原因,避免以后重犯。

赌博成瘾的心理根源

赌博这个社会毒瘤难以彻底剔除,归根结底在于部分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致富心理。殊不知,参与赌博不啻于慢性自杀。

赌博的种类有无数,赌注却无一例外都是幸福。赌海无边,回头是岸。戒除赌瘾之前,大家首先要了解赌博的根源:

(1)为赢利而赌

其参赌者获胜的机会越大参赌的动机越强;其赌注得失的差额越大,对赌徒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赌徒如果在赌场赢了,促使他继续赌,想赢得更多;输了,想把损失挽回,也会促使他继续赌下去。这对赌徒形成一种间歇性的强化机制,使他们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2)为娱乐而赌

很多人在游戏中加入了赌博的成分,由于赌的数额很小,赢了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输了损失也不大。但由于金钱对人的巨大诱惑,这种以娱乐为主的动机,很容易发展为赢利的动机。

(3)从参赌之中体验竞争

技术性赌赛活动的竞争性很强,有些人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希望通过参赌战胜对手,以满足好胜心理。

(4)通过参赌寻求刺激

其参赌项目越富刺激性和冒险性,对以赌博寻求刺激的人吸引力就越大。

(5)想以参赌逃避社会现实

这些人开始的动机多是在于逃避家庭或者社会对自己的压力或责任,达到麻醉自己的作用。

赌瘾的危害及四大控制方法

赌博具有很大的危害:

(1)从家庭来看

由于参赌者必须占用大量时间,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会耗尽家庭财产,背上满身债务,也缺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还常会虐待配偶和孩子,导致家庭不睦、子女教育不良,甚至与配偶分居或离异,导致配偶自杀等家庭悲剧。

(2)从社会角度看

赌博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而且常常与犯罪联系在一起,从而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治安。

(3)从医学角度看

赌博更是健康的大敌,赌博成瘾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经常参赌之人,喜怒哀乐变化无常。因求赢心切,或输了又想捞回来,常提心吊胆,心绪不宁;因债台高筑,导致家庭失和,因而吵闹或打闹不休,故烦恼、愤怒;因一夜之间突发横财,又兴奋激动、狂喜等,各种情绪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长期处在紧张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会导致心理、生理上的许多疾病。

赌博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戒除赌博一点也不容易,但如果你拥有坚定的意志,则绝对可以应付或克服赌博问题。你可以尝试以下的自我控制方法:

(1)避免出席任何赌博场合,培养其他可取代赌博的嗜好,打消赌博的念头

(2)定一个限额,无论你正在赢钱或输钱,只要达到所定的限额,便立即停止赌博

(3)控制精神压力

定时做运动(如缓步跑)及学习松弛的技巧(如冥想或瑜珈),或进行休闲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逛街),借此驱走闷气,舒缓紧张的情绪。

(4)养成记录的习惯,写日记可助你了解自己的赌博行为

找出赌博的倾向和模式。例如,你可能发现,每当你感到苦闷或失落、手上持有现金,或当你需要用钱时,便会赌博。这些记录便可助你找出抑制赌博的有效方法。

进食障碍的心理调适

为了维持个人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我们必须靠“进食”以摄取足够的养分。“进食”对多数人而言,看起来似乎是件平常的事,但有些人却被“吃”这样的饮食行为困扰不已,造成了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自己有意造成和维持的,以节食造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甚至厌食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及躯体功能紊乱。神经厌食症最基本的症状是厌食,食欲极度缺乏,身体消瘦。

与厌食症相反,现代社会还有一种心因性暴食症。有一些人,他们会无法控制地、定期地(约每周二次)暴饮暴食,感觉好像没有办法停止“吃”的动作,一直吃到自己受不了为止。

以上这两种饮食疾患的患者,在心理上其实有许多相同的特质,例如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而以“过度理想”的体重为追求的目标。持续的厌食或暴食,不仅存在着心理上的困扰,更会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贫血、脱水、月经停止、肠胃功能障碍、心脏血管病变等问题,所以千万不可忽视饮食疾患,应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1)改变简单的、肤浅的审美观

外表和身材的好看并不代表一个人的一切,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不会是美丽的。要抛弃那种病态的审美观,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健康才是美的。

(2)确立健康的竞争目的

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种肤浅的比较中,而是要寻求高尚的竞争目的,对追求知识和智慧等。

(3)疏远那些只重视外表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是不会长久地陪在你身边的。多结交几个有深度、喜欢你的朋友。他们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并在关键时候给你忠告。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的人是不会陷入这种竞争中的。

(5)正确对待吃饭这个人的基本需要

吃是人的本能,食物是人赖以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每个人都必须每天摄入一定的食物来维持自己的需要。所以,要把吃饭当成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千万不可以为了身材,采用极端的做法——不吃饭。

(6)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事实上,这样的人往往偏瘦,根本用不着减肥,只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订的标准太高。

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

人格障碍一词,是精神病学诊断分类中的名词。它的定义是:“人格特征的显著偏离正常。这种人格特征的偏离使得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且对环境适应不良,甚至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

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表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都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目前一般认为,人格障碍是在大脑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环境有害因素(特别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的。

(1)生物遗传因素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说明某些行为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据对人格障碍者的家谱调查、双生子调查以及染色体调查认为,遗传与人格障碍有关,而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颞叶癫痫及脑外伤等可为促发因素。这些均提示生物因素是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但可能不是主要的。

(2)童年期精神创伤和不合理教养

婴幼儿时期母爱的剥夺、父母离婚、家庭感情破裂、长辈过分溺爱、不合理的教育常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而有些家长酗酒、违法乱纪、道德败坏,常给儿童幼小心灵以严重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儿童时期的不合理教养也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儿童大脑有很大的可塑性,一些不良倾向经过正常的教育可以消除,如家长听之任之不加管教,发展下去就可出现行为障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曾发现有的母亲无意识地放任孩子说谎、做坏事,招致孩子后来人格的不稳定和混乱。

(3)社会因素

人格障碍在资本主义国家较为多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家庭结构不稳定,离婚率高,弃婴、私生子多,犯罪案件比比皆是,社会风气恶劣,黄色书刊及色情影视的影响。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于人格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它们可能综合地起着作用。个体人格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改变并非易事。但通过加强自我调节和进行各种治疗(包括环境适应能力训练,就业及行为方式指导、人际关系调整等),人格障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和治疗。

人格障碍的具体类型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有:患者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通常表现在多方面,如情感、警觉性、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患者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患者的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使得患者社交适应不良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患者智能正常,主观上感到痛苦,但不能吸取教训。

根据病症表现和行为特点,人格障碍可分为偏执型、分裂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强迫型等。

(1)偏执型

这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2)分裂型

这是一种以观念、装扮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3)反社会型

这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4)冲动型

这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又称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

(5)表演型

这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6)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7)其他类型

其他类型人格障碍还包括:依赖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等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情感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兴趣、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

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会使他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真可怜”的感觉

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父母的小姑娘。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