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高语罕传
18269000000025

第25章 平民女校:一个风雨晦冥中的晨鸡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除了出版《新青年》、《劳动界》、《共产党》和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外,还筹办了一个青年学校和一所平民女校。青年学校即是外国语学校,实际上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所在地,地点在明德里。语罕在上海等候出国时,即在外国语学校补习外语。

1922年2月,平民女校在上海法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成立,分高级班和低级班,共有学生三十余人。

高级班教员安排设置为:陈独秀教社会学,高语罕教语文,邵力子教古文,陈望道教作文,张守白教国语文法,沈雁冰、沈泽民和美籍教员安立斯女士教英文,李达教马克思主义理论,商务印书馆的物理编辑周昌寿教物理、化学,李希贤教经济学,范寿康教教育学。

初级班教员安排设置为:王会悟(李达夫人)、高君曼(陈独秀夫人)教语文,张秋人教英语,柯庆施教算术。低级班学员的文化水平很低,有的是共产党人的家属,主要学习认字等。她们是半工半读,学员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通过劳动来贴补日常学习费用。

授课老师大都是义务兼课的,另有职业,不能按钟点来校。有时候老师夜里来了,学生们便从床上爬起来听课。

王一知回忆,自己当时受同窗好友王剑虹的鼓动,与丁玲等6人一起到上海平民女校上学:“当时,出面办校的是李达,住校的是国文教师高语罕,常来学校讲课的有陈独秀、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等。学校里没有固定的课目,哪位讲课的老师准备好讲演的内容,有空就来上课,学生是可以随时集合的。”【注释1】

语罕当时住在学校附近,上课时自编教材,所选内容都是适应新思潮又合乎平民的,后来把这些教材整理为《国文作法》。语罕在序言中介绍了作书的目的:“此书强半为吾在上海平民女校之讲演,其余则今夏浪游西湖时续成之作也。夫为文本无成法;文成而法立。今兹所言,其亦不免‘代大匠斫’之讥乎?然青年男女或由是而于文字组织与研究,得知所从入焉,是亦作者半年劳作之成功矣。若曰,此则方圆之规矩,五音之六律也,为文之道,其在斯乎,其在斯乎,则吾岂敢?十年八月六日(1921年8月6日)语罕于Andre Lebon”【注释2】。

《国文作法》分通论、文体两编。通论编包括国文作法的意义、作文的初步、文字的要素、文字的戒律、文字的美质、文字的精神、文字的构造7章;文体编包括叙述文、叙述文的作法、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5章。书后附书信的写法和标点符号两篇。

语罕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人物和事物:“譬如我们现在看康有为,不过是个老顽固。其实廿年前,前清政府看他,也就同现在政府看革命党和过激党一样,然而现在的政治革命的思想的进步,若果寻流溯源,康有为不能说没有功劳。我们若全用现在的思想理论去责备康梁在那时不该主张保皇,不该提倡君主立宪,或是康有为在这时还作那主张君主立宪的文章,便违背了时代进步的阶梯。譬如以袁世凯做我们批评的对象,我们的意象中间,先要有一个假定——就是观点——然后搜集关于袁氏一身的历史和与他当时有关系的社会、政治、家庭、学校及平生师友,以及并世的各国外交与密迩相接关系最切得邻国的政治思想、学术、外交,都搜集来做此题的参证,这种方法好像演绎法。”

“立场就是立脚点,站在奉天方面说话固然不对,站在直隶方面说话也不对,就是站在孙中山方面说话,也未见其可。因为,直胜不能有利于人民,奉胜更不能有利于人民,就是孙中山会师武汉,也不见得就能真正有利于人民,我们对于他们的行动,简直要拿平等的眼光去看,自己要站在民众的地位。”【注释3】

语罕强调,作文的第一步是选题,他举例子:“我们家乡有一位打外国回来的留学生,前年曾在我们省内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字,题做《未来之中国》,我想大家一听这题目,一定要伸舌头,哪晓得这篇文章总计不到一千字。题目要部分的不要全体的,要具体的不要抽象的,要是自己的经验或观察,或是自己的想象,或是自己对于所研究的学科的见解,要有吸引力。”

下一步是确定观点,然后是取材,然后才是布局与起草。关于一个问题的材料已经搜集了,又经过一番审查的工夫,把那些不关紧要的或是重复的材料丢了,然后这些材料还是一堆生货,好像我们把鸡鱼肉蛋柴米油盐都预备好了,若是不经过一番烹调的功夫,依然不能供人饮食;若是烹调的手续先后缓急不得其宜,多少轻重分配不均,依然不能适人之口,于是布局的工夫是最要紧了。

最后是修饰与朗读。文字起草之后,一定还有许多须斟酌的地方,作者自己应当把他修饰一番,应加的加上,应删的删去。然后自己朗读两遍,听见没有什么不自然的声调,不明显的语句,不响亮的字眼,随时再加之以润色的工夫。文字究竟好不好又是一个问题,但作者总算尽了自己的力量去做工夫了。

“《共产党宣言》虽是前几十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理想,然而那时已确信必有见诸施行的一日,还是可以算得确切的事实。《老残游记》里面除了描写玉守庄抚和白妞黑妞那几篇是好的,别的尽是腐臭笼统的思想,硬往人脑子里灌。”

“有天才的作家常常叙一两件琐屑的事,便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生活和情感,或代表一个人的品格性情,事业学问。如司马迁叙管仲鲍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只叙述一个小孩子上学的事实,便把法国人对于德国的报仇雪耻的心理描写尽致,这便是经济的手段。”

“当世作者态度最好的是章士钊先生,像他的《甲寅》杂志,真不愧学者的态度,其他如戴季陶、周作人和陈独秀、胡适之、梁漱溟诸先生的文字态度也很正大尊重,可为青年作文的模范。”【注释4】

8月,语罕赴德国留学,李达应毛泽东邀请去湖南自修大学任教,蔡和森负责办理女校。10月,学校因经费拮据等原因停办,部分学生后来进入上海大学或上海大学附中学习。平民女校只开办了8个月,共招收30多位学员。其中,王一知成为施存统的夫人(后成为张太雷的夫人),钱希均成为毛泽民的夫人,王剑虹成为瞿秋白的夫人,丁玲成为著名的作家。

【注释1】王一知:《回忆太雷》,载《回忆张太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页。

【注释2】高语罕:《国文作法》,亚东图书馆1930年版,第1页。此书无封面封底,扉页注中学国文补充读本,版权页显示民国十一年八月初版(1922年8月),十九年十月十一版(1930年10月),每册定价洋八角。此处落款时间应为“十一年八月六日”。因语罕在上海平民女校时间为1922年上半年,此书亦在8月出版;陈德征在1922年8月4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上发表《送语罕太朴赴德》诗一首;语罕赴德乘坐的正是Andre Lebon号航船。

【注释3】高语罕:《国文作法》,第15页。

【注释4】高语罕:《国文作法》,第17—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