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卫生
18268700000037

第37章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都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心理疾病。恐惧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等,如害怕见人、怕与人对视等。病人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及表演场合,都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患这种病的以青少年居多。病人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社交恐惧症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一般社交恐惧症,病人在任何地方和情境中都会害怕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感到异常恐惧;另一种是特殊社交恐惧症,病人只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如害怕当众发言等。

青少年的社交恐惧症是后天形成的,由于他们对自身的评价非常敏感,因此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时,很容易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进而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伴随着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而且会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刺激情境时自动浮现出来,这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此外,如果青少年经常看到别人或听到别人在某些情境中遭受挫折、被讥笑和拒绝,自己就会感同身受,体验到痛苦、羞耻、害怕,出现紧张不安和焦虑恐惧等情绪。

社交恐惧症是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惧症病人却望而生畏,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只要积极治疗,社交恐惧症还是容易治愈的。具体措施如下:

(1)正确认识自己,避免盲目自卑和自大,不必对自己过于苛求,要求自己在他人面前处处得体。

(2)患社交恐惧症的人多数比较内向,因此病人应当注意改善自己的性格,多参加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与同伴和陌生人交往,慢慢地使自己变成一个开朗、乐观、豁达的人。

(3)感到恐惧时,可以强迫自己做数次深而有节奏的呼吸,这很容易使紧张心情得以缓解。

(4)当社交恐惧症干扰到了正常生活,自己又无法解决时,应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