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卫生
18268700000002

第2章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篇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心理功能正常,没有心理疾病,能够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就算得上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也有客观的评判标准。不过这种标准不是通过仪器进行检查,而是根据心理测验、科学观察和个人主观体验等方面的材料来综合分析和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智力正常。智力落后的人通常较难适应社会生活,所以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来说,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为90~130为正常,智商为70~89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

(2)情绪适中。这是指情绪的产生有适当的原因,比如一个正常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生气或者是懊恼。一种情绪持续的时间也会根据情况变化而改变,不会让人长期陷入悲伤或痛苦之中。此外,情绪的主流应当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而非消极、悲观的。

(3)意志健全。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具体体现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三个方面。一个意志健全的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目标,并善于明辨是非,能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行动,在做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4)反应适度。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有的人反应迟钝缓慢,有的人反应迟钝缓慢,但这种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反应适度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反应符合情境,对外部刺激有合适的反应,既不过分,也不突然,没有过敏或迟钝等异常现象。

(5)自我意识明确。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都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根据自我认识和评价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和环境保持平衡。

(6)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彼此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对人情感真诚、善良,以集体利益为重等多个方面。

(7)适应社会生活。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充分了解各种社会规范,自觉地运用这些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外,还会让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持协调一致。当个人与社会出现矛盾时,会及时修正和调节自己的计划和行动,而非妄自尊大、一意孤行,或者是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