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评估
18268600000016

第16章 腹痛

腹痛是一种腹部疼痛不适的主观感觉,其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受病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影响。腹痛多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也可由腹外器官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临床上按发病急缓、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一)病因

1.急性腹痛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2)腹内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如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胆道或泌尿系统结石等。

(3)腹内脏器扭转或破裂:如肠扭转、肝破裂、脾破裂、宫外孕等。

(4)腹内血管阻塞:如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缺血性肠病等。

(5)腹膜急性炎症:如胃肠穿孔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自发性腹膜炎等。

(6)腹壁疾病:如腹壁挫伤、脓肿、腹壁带状疱疹等。

(7)胸部疾病引起的牵涉痛:如肺炎、胸膜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8)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等。

2.慢性腹痛

(1)消化性溃疡。

(2)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3)腹腔脏器的慢性扭转或梗阻:如慢性胃、肠扭转,慢性假性肠梗阻等。

(4)腹内脏器包膜张力增加:如肝炎、肝淤血、肝脓肿等。

(5)腹内肿瘤压迫或浸润:如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等。

(6)中毒与代谢障碍:如尿毒症、铅中毒等。

(7)胃肠功能紊乱:如胃神经官能症、肠激惹综合征等。

(二)发生机制

腹痛的发生机制有以下三类。

1.内脏性疼痛:腹内某一器官受到刺激,疼痛信号经交感神经传入脊髓,称为内脏痛。其疼痛特点为:疼痛部位不准确,疼痛感觉模糊,与病变部位不符,多为钝痛、痉挛、烧灼痛等,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兴奋增高的症状。

2.躯体性疼痛:为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躯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其疼痛特点是:定位准确,多与病变部位相符,疼痛感觉敏锐、性质剧烈而持久,常有局部腹肌紧张或强直,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如弥漫性腹膜炎。

3.牵涉痛:指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即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其疼痛特点是定位准确、剧烈,常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如胆囊疾病疼痛可牵涉到右肩痛。

以上三种机制可相互联系,许多疾病的腹痛涉及多种发生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一)主要表现

1.腹痛部位

一般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如胃、十二指肠病变疼痛位于上腹部;胆道疾病疼痛多在右上腹;小肠疾病疼痛多在脐部或脐周;阑尾炎疼痛在右下腹麦氏点;结肠或盆腔疾病疼痛在下腹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梗阻等疼痛部位不定或呈弥漫性。

2.腹痛的性质和程度

一般急性腹痛疼痛较剧烈,可呈绞痛、刀割样、锐痛等,慢性腹痛常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突然发生持续性、全腹剧烈疼痛伴腹壁肌紧张或板样强直者,提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烧灼样痛、钝痛提示消化性溃疡;阵发性剧烈绞痛提示胆石症或尿结石症;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为胆道蛔虫症特征性表现。

3.影响腹痛的因素

(1)饮食与排便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油腻食物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常有酗酒史;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在进食后缓解或减轻;结肠病变所致腹痛多在排便后减轻。

(2)体位胰体癌在仰卧位时疼痛明显,前倾位或俯卧位时疼痛减轻;胃黏膜脱垂症于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反流性食管炎在躯体前屈时剑突下烧灼痛明显,直立位时疼痛减轻。

(3)发作时间胆道和胰腺疾病及胃部肿瘤多为餐后痛;饥饿痛或夜间痛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期的腹痛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4)年龄、性别、婚姻、职业幼儿腹痛常见于先天畸形、肠套叠、蛔虫病等;青壮年腹痛常见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等;中老年腹痛常见于胆囊炎、胆石症、肿瘤等;育龄期妇女腹痛要考虑宫外孕、卵巢囊肿扭转等;有长期铅接触史要考虑铅中毒。

(二)其他表现

1.身体反应:急性剧烈腹痛,病人表情痛苦,并表现为强迫体位,同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与心率增快、出汗、恶心、呕吐等机体应激反应。慢性腹痛,由于长期疾病折磨,病人呈现慢性病容,并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病人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睡眠不佳等表现。

2.心理社会反应:急性腹痛,由于起病急、疼痛剧烈,病人易产生恐惧感;慢性腹痛,因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影响病人生活、工作、学习,易产生焦虑、烦躁、失望、悲观等心理反应;癌性腹痛,病人一旦知晓其病情,往往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可产生悲伤、沮丧、愤怒、绝望等心理,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因病人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易对缓解疼痛的药物产生依赖性。

3.伴随症状:伴发热、寒战,见于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等;伴黄疸,可能与肝、胆、胰疾病有关;伴休克,见于腹腔脏器破裂(如肝、脾或异位妊娠破裂)、胃肠穿孔、肠扭转,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等;伴有便血,提示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癌等;伴里急后重,提示直肠病变;伴血尿,提示泌尿系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等)。

三、护理评估要点

1.病因或诱发因素评估:病人有无引起腹痛等相关史,以及有无饮食不节、外伤手术等诱因,以判断引起腹痛的相关原因,如急性腹痛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要考虑溃疡穿孔;有心血管病史要考虑血管栓塞;有酗酒史要考虑胰腺炎、急性胃炎等。

2.腹痛特点评估:病人腹痛的部位、发生的缓急、时间、性质和程度,腹痛与饮食、排便、体位改变的关系,以及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等。

3.伴随症状评估:病人是否伴有发热、寒战、休克、呕吐、黄疸、便血、里急后重、血尿等。

4.身体反应观察:病人的面容表情、体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评估病人有无血压升高、呼吸与心率增快、出汗、恶心、呕吐等机体应激反应,有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睡眠不佳等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表现。

5.心理社会反应评估:病人是否有焦虑、烦躁、恐惧、失望、悲观、愤怒、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及其程度,社会交往是否受限等,特别对于癌性腹痛病人要注意其有无自杀的倾向和行为,是否对缓解疼痛的药物产生依赖性。

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恐惧:与急性疼痛有关;与癌性腹痛有关。

2.焦虑:与慢性腹痛有关。

3.疼痛:腹痛:与腹壁或腹内脏器病变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体液不足、营养失调、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