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265200000007

第7章 心理健康概述(21190)(3)

2.3.当前社会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的最新调查,全球完全有或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人类总人口的6%和9.5%,而84.5%的绝大多数居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即“第三种状态”。另外,我国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披露,在我国大约有75%的人居于“亚健康”状态,即“第三种状态”,与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数字接近。

尽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突出了人的性本能和生物因素,但上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却与他的一些基本观点不谋而合。他坚持认为人类历史只能被理解为神经症,个人的神经症只能放在整个人类历史结构的框架中去理解。人类普遍患有神经症,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又一显著区别。神经症并非是一种偶尔发生的反常和变态;它并不仅仅存在于个别人身上;它就发生在我们身上,而且任何时候都伴随着我们;它也同样发生在心理分析者(咨询者)身上。事实也说明,包括神经症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广泛存在,具有跨文化、跨种族、跨国界、跨制度、跨年龄、跨性别、跨职业身份的特点。正因为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许多人身上,因此,当我们自身或身边的人面临某些心理问题时,就应客观、正确地对待,就应象对待躯体疾病一样,积极进行调整和治疗。

2.3.1.国际有关情况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1993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压抑已成为20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美国的医学家们近年研究发现,人类有60—90%的疾病都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紧张、愤怒、挫折和敌意等情绪会损害心脏、造成溃疡、升高血压、破坏免疫功能、加速老化过程。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上的健身年,20世纪90年代则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班,接受心理健康的指导,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刻,美国已经有了数十万心理健康活动团体,帮助人们放松精神、减轻心理压力,指导人们保持心理健康的书籍和光盘成为抢手货。

今天发达国家都把精神医疗放在了重要位置。根据美国透露的数字,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关于人体卫生和健康问题方面的预算已经超过国防预算,列为财政拨款的首位,而精神卫生又占全部人体卫生和健康费用的50%左右。在美国各州政府都有精神卫生署或办公室,除去各种专门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外,心理治疗还纳入社会工作网,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种心理医生、心理门诊、热线电话应运而生,发挥着显著的社会功能。目前,在发达国家心理咨询是最高的医疗收费之一,文化层次高、有身份的人除了需要法律顾问、经济顾问的帮助之外,还有提供日常服务的心理顾问。各大企业、大学、特殊行业也都拥有自己的心理服务机构或心理顾问。这往往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成为个人身份的标志。

另外,以新西兰为例,据联合国1996年的调查,该国青少年自杀率居世界发达国家之首。在每10万15—19岁的青少年中,就有16人自杀。这个数字比美国青少年自杀率高出40%,比澳大利亚高出50%,是日本同龄人的4倍。新西兰15—24岁青少年的自杀人数仅次于由于交通事故而残废的人。实际上,由于许多青少年采用交通事故的自杀方式,该国实际自杀人数高于联合国的统计数字。

此外,从社会需要的角度也可看出国外心理问题的广泛性和受重视程度。据1993年的统计资料,美国每200人就有1个心理学工作者,我国台湾省是1:30000,而当年我国大陆12亿人口只有3000名心理学工作者。当然,随着我国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心理服务的广泛需求,近年来我国的心理服务机构和心理学工作者的数量都在迅速增加。

2.3.2.国内的现状

(1)儿童情况

据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城区1994名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的调查表明,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0.3%、轻度失调的占35.9%。

人的大脑在婴幼儿时由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如注意力集中、自我控制和概括及推理能力。正常情况下,这些感觉统合的能力是在儿童入学前必须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出现任何不衔接时,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具体表现为,上课时注意力涣散,有的孩子胆小害羞、人多的场合不敢说话、表现孤独、每当考试时就紧张和不安,有的孩子性格脾气不稳定、无故急躁、学习丢三落四,有的孩子好动、动作不协调、写字颠倒等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孕期、围产期不良因素,母体的疾病、外伤、意外精神刺激等高危因素,都可能引起孩子日后脑功能的失调。若不及时发现、治疗,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还可能会影响长大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演化为其它心理和行为问题。

其它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还有儿童孤独症、多动症、情绪和行为障碍(排泄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口吃及抽动障碍)等。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有一位母亲带着11岁的儿子去找医生看病。她对医生说:“不知怎么这孩子的性格全变了。他尽发脾气,不肯上学,任性得很。”

经医生详细诊断,她儿子得了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严重到使他心理崩溃的程度。医生建议这位母亲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病情,为其进行不间断地集中治疗。否则,孩子的病情发展下去,有可能成为二级甚至一级残废。

多数人都习惯地认为,儿童不会患严重的心理疾病。他们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根本无须走别的脑子。殊不知,孩子的天性应该是游戏,当今孩子们的学习节奏要紧张得多,精神负担、各种复杂情况要比20年前增加3—4倍。而且,青春期正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期。

另外,信息量的巨增,增加了孩子们的“消化困难”,孩子们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消极信息,有社会方面的、经济方面的,还有心理和道德方面的,而这些情况是当今孩子们的家长童年时代根本没有想到和碰到过的。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连许多成年人都难以很快跟上和适应新的变化,更何况孩子们呢。结果儿童的神经紧张程度增加了5—10倍,15年前患神经官能症的小学生只有5—7%,如今则有40—60%。

1997年,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15.43%,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各种心理障碍中神经症状的比例最大,占42.8%,突出问题表现为自身心理素质低,如自卑、依赖、孤独、抗挫折力弱、缺乏创造性等;能力培养缺乏,包括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缺乏等。

另一则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6—17%,大学生在20%左右。1998年北方某大城市小学生在小升中考试之后,有数名孩子自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

天津师大文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心理调查组对300名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主流尚好,心理健康的为78.7%,具有人格障碍的59人占21.3%,单项人格障碍者有199人,竟达71.84%。天津广康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50%以上的来访者是青年人,包括重点大学、重点高中的学生和青年民工。

愈来愈多的青年已经把心理障碍,如:强迫症、偏执、忧郁、焦虑,以及人际关系过分敏感、紧张、应激水平降低等心理问题视为是一种心理疾病或者是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帮助。这种情况既预示着时代的一种进步,也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预警作用。

职业人口中所存在的问题

深圳市康宁医院一项调查显示:不包括神经症在内,深圳市居民的精神疾病患病率高达1.576%。按这一比例测算,深圳市360万人口中可能有5.6万人患有各种类型精神疾病。几乎同时完成的另一项摸底调查也表明,不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市100.6万个户籍人口中,总共检出精神病患者2325人,平均432个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个精神病患者。

有关专家指出,深圳市是年轻的移民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8岁左右,但精神疾病患病率却高于内地其他大城市,这是值得关注、值得深入研究的。引发精神疾病的原因与社会环境、生活事件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大、打工者的职业不稳定,以及股市动荡造成精神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家庭结构不稳定、感情纠葛多、情感波动和变化大等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的思想和情绪经常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一旦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诱发精神疾病。

天津市文化局防治所和市精神卫生办公室曾对689名文艺工作者进行心理卫生调查研究,发现有47.61%的人患有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症、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

陈仲舜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有关数据表明,在社会灾难性意外死亡中,自杀居首位,车祸居中,而溺水于末,几乎是3:2:1之势。1992年某大城市的调查表明,自杀率为10万分之16,而1997——1998年的调查表明,该市的自杀率已上升到10 万分之25。过去城市的自杀者多于农村,现在城乡差距持平;过去男多于女,现在女多于男;过去成年人多,现在青少年多。

2002年4月4日《今晚报》转载《京华时报》报道:由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世界范围内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3.6倍,而在我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其中农村妇女又比城市高3到4倍,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该课题组北京回龙观医院的李献云医生认为,自杀是全球性的一个复杂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自杀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3个精神问题之一。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亡原因。课题组的另一研究人员张艳平认为,自杀已经造成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研究干预自杀,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自杀干预机制。

2002年10月10日《今晚报》在《关注精神卫生健康》一文中指出:“中国每年有约20万人自杀,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是交通事故死亡者的两倍多,占意外死亡的首位。”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表明了人们忽视精神健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情感危机是当前自杀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抑郁症所引起的自杀。关于抑郁症导致的自杀,中外情况相差不多。有学者研究统计指出,自杀者中有60%是处于抑郁状态之中的,而其自杀成功率为12%。前不久有关媒体报道,我国的抑郁症患者达到人群的8%,日常生活中处于情感危机的人数约16%,这种情况与警察的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值得注意。

老年人心理问题

除了一般人面临的问题之外,老年人的去势焦虑、孤独、失落、对安全感和依附感的需求,以及老年人特有的老年痴呆、脑萎缩等等,又使得老年人群体面临着更为特殊的心理问题。

通过老年人自杀率可以看到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现实性,目前未见国内专门的统计数字,我们不妨参照价值观念与我国接近的东方社会其他国家的情况。日本1990年自杀者总数为21346人,其中老年人10317人。新加坡《联合早报》披露,年龄在60岁以上的新加坡老人,近年来自杀率相当高。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自杀率达冠,为72.1%。这个年龄段的男性老人自杀率比同龄女性高出32.1%。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8年在全世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台湾地区65岁以上老人自杀率为10万分之47.3,是青少年自杀率的4倍。据1997年香港社联老人工作组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每10万名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36.4人自杀,比青少年自杀比例高出18倍。精神科医生指出,香港约有两成老人患有精神科的疾病。

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是反映一个社会综合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其中所反映的各种问题理所应当地引起了有关方面专家的关注。

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那么事情果真就如此消极吗?回答是否定的。首先,真正构成问题的人在绝对人口中仍然只是少数。其次,很多人的问题只是发展中的问题,有些则是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有些只是应激和挫折所导致的暂时问题。我们介绍了以上情况,只是为了说明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具有跨文化、跨年龄、跨国家、跨种族的普遍性,在一生的不同阶段任何人都可能出现某种心理问题,这就如同人会得感冒一样,非常正常。更主要,其中绝大多数问题经过自己积极努力地调整和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者的帮助,都是能够顺利得以解决的。

2.3.3.警察队伍中的有关情况

警察作为一种从事特殊工作的特殊群体,其行为和心理受到许多国家相关学者的关注,成为他们研究的对象。国外学者布鲁姆(Blumer,1980)认为,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在执行任务时往往又实施强制、取缔、干涉的手段,因此常常招致一般民众普遍的误解和埋怨,因此对于工作环境的适应与其他职业相比,面临更大的压力。他指出警察人员存在如下的内心冲突:(1)忠实的冲突;(2)诱惑的冲突;(3)恐惧的冲突;(4)使用武力的冲突;(5)紧急决定的冲突;(6)面对惨剧和灾祸的冲突;(7)信仰方面的冲突。美国警政心理学者卢梭等人(Russelet.al,1975)指出警察工作压力主要在于:(1)众目睽睽——如不能适应,则可能引起忧郁和焦虑,并且暴躁而易怒。(2)危险性高——处理和侦察犯罪案件时,容易遭受暴力分子的攻击。(3)人性扭曲——因为工作情境中,接触太多邪恶人性及心理不健康者,难免对自身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导致人格扭曲,影响生活适应。(4)形象受损——只要极少数人有不良行为,就会导致所有警察人员的形象被打上野蛮、不诚实以及享受特权的印记。(5)替罪羊——一般民众往往对政府施政不满,消极地将情感投射到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身上,尤其在群众性行为中;另外不法分子、恶势力集团以及不良少年帮派均将警察视为憎恨与恐惧的象征。(6)期望不符——常不切实际地视自己为“超级英雄”的角色,而与现实脱节,造成期望落差的压力。(7)变动无常——经常变动勤务时间与地点,造成适应上的困难。(8)聚少离多——难得与配偶或家人共享天伦之乐。(9)缺乏保障——为退休后的生活而着急。(10)其他——升迁的可能性小,工作负担太重,缺少适当的补偿以及调剂身心的机会。

有资料表明日本退休前的警察处于违法犯罪的峰巅,而我国台湾的警察组织在10年的统计数字中,自杀人员是因公殉职警员的两倍。台湾警方人士认为,这一状况除了显示自杀有感染性、暗示性之外,也表明基层警员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辅导工作亮起了红灯。

可见,虽然东西方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但警察组织、警察工作和警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却有某些共同之处,比如:警察的工作压力、警察组织的文化建设、警察生活方式中的不健康因素等等。我国的国家制度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国的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尽管如此,西方国家警察组织和警察队伍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同样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和警示作用。

据山西省公安厅的徐玉明等同志的研究表明,青年民警的心理问题超过大学生并更大程度地高于普通市民。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队的夏仲银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据某部调查,军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在:部队精神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地方。1996年该部队精神病发病率为千分之0.46,明显高于驻地省份千分之0.15的水平。从先后对5万余名新兵进行精神检测的情况看,78.5%的新兵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达到心理障碍程度的占18%,比大学生心理障碍率高出两个百分点。……以上结论与国内外其它研究成果是一致的。③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作为警察、军人这种特殊的群体,心理问题存在水平高于普通市民绝对不意味着这个群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低于对方。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但这个问题是在特殊环境、特殊压力下形成的,同样的心理问题不是在同样的水平线上发生的,也许正是这一点表明警察、军人的心理素质要远远地超过其他人群。

经由我们的初步调查和心理咨询中所接触到的个案,同样感到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保健工作,在警察组织中尤具有迫切性。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来访者中,警察队伍中的人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年龄跨度较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应激、挫折与行为偏差

应激体现了人身体、心理上的一种紧张、激活状态,挫折体现了人需要、愿望的受阻,是主体的心理感受。应激水平和挫折容忍力的提高,体现了人的心理素质和成熟水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应激和挫折这种情绪体验。因此,应激和挫折并不意味着不好。对于每个人,应激可以分为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同样的刺激物,导致人产生挫折体验,不同的人可能会表现出向良性或非良性发展的差异。这里提到的是对人身体、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应激和挫折体验。当然,人的这种反应差别是与主体的前置意识、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并非指同样的刺激物对所有的人都会构成消极地影响。

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警察工作对主体构成的心理压力,有针对性地对民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现实工作服务,笔者设计了《警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1),对8个在职民警大专班369人进行了调查。

通过教学主管部门了解,50%左右的被试系党员,约将近20%的被试系现任在职科所队长,绝大多数被试年龄在30至45岁之间,少数人低于30岁或将近50岁,80%左右的被试曾经或正在公安工作一线工作,工作年限绝大多数超过5年。

该问卷调查共有封闭和开放式问题3部类53题。采用匿名问卷调查,要求被试独立回答,答毕即刻交卷。从工作态度、工作适应、工作压力、同志关系、对群众态度、干群关系、个人对人际交往的认识、闲暇时间的利用8个方面反映被试的情况和态度。由于所涉方面较多,这里只涉及部分内容。

由(表2-1)中可以看出,连续、重叠、交叉的工作对相当一批民警构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处于长期慢性应激状态。其中,“感到身心疲惫”的为73.6%,“感到心理紧张”的为46.4%,“产生厌烦情绪”的为47.2%。面对多项工作有时会感到安排困难,无所措手足的为36.8%,睡眠不好的为44%。尽管如此,自述能够适时稳定自己情绪的被试仍达80.8%。这可以认为是思想政治工作、纪律教育的结果,反映了被试的主观价值追求和职业意识,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反映。

B类题“经过连续作战,当你感到身心疲惫时,睡一好觉能否尽快恢复体力、精力吗?”回答“能”的为65.6%,“不能”的为32%,2.4%的人空答。

自述在办案过程中曾经打过人的占被试的47.2%,没有打过人的为45.6%。需要说明的是,占被试总数10%的人未在一线工作过,未曾办过案。在此后设计的《警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3),经过对355人的调查,自述在办案过程中打过人的为220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1.97%,占办过案子的72.6%;没打过人的13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8.02%,其中有51人没有办过案子,实际办案没有打过人的84人,占办过案子的27.72%。2人空答,0.56%。

在C类题“当你专心工作时,受到意外干扰时,你能在多长时间内调整自己重新集中精力?”中,回答“较快”的为37.6%,需要半小时至1小时的为4%,需要2至3小时的为4%,1天至1周的为5.6%,必须在干扰结束后方能调整好自己的为4%,个别的竟需要1个月至1年。另有32%的被试空答此题。

在“当你在工作中得不到公民有效配合时,你会怎样?”中,回答多样。我把其归类为积极、较积极、较消极和消极4类。依次为35.2%、7.2%、7.2%和9.6%,另有27.2%的被试空答。其中积极态度包括: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积极做对方的工作;消极态度有:非常生气、随情绪而为之、索性不干工作了等等。

在C类题开放式多项选择问题“你认为目前带队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依次选择为品德49.6%、心理35.2%、纪律33.6%、政治16%,其余自述有观念、不公平不公正、领导不以身作则、缺乏凝聚力和缺乏工作艺术等,另有8%的人空答。

在C类题“你认为民警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中,回答依次为思想品德47.2%、心理素质40.5%、政治素质29.6%、领导不公26.4%、经济困难20.8%,还有领导表率不好、管理机制不科学、官僚作风、工作要求不合理等等,另有2.4%的人空答。

对于警察队伍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情况,由于没有对照资料,我们无法判断与其他职业或市民相比,情况是否更加乐观还是相反,其差异程度怎样?尽管如此,以上调查所反映的问题,有许多值得注意之处。我们仍能看出其中一些人已呈现出明显的病理性反映,有些人已经难于进入工作角色、工作状态,由此可能会导致工作失误。如果不及时做必要的心理调整,继续硬撑下去,还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而出现违纪、违法以至于犯罪的行为,给工作带来损失。对于其中的一些人进行及时地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帮助,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