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水调歌头
18264400000051

第51章 棣花古道

贾平凹出生在商洛市丹凤县。

丹凤县有两个品牌在全国出名,一是作家贾平凹,二是丹凤葡萄酒。并且都带着生态文化、丹水文化的特色。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中写到的州河,就是丹江。还有他的散文集《商州三录》中写到的龙驹寨、白浪街等,也是丹江沿岸的地方。

贾平凹的老家棣花镇,属于丹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商棣项目区。

这次采访,我又来到了棣花镇。

棣花镇上,丹江岸边,有一条商山古道。

商山古道又称吴越古道,是古时秦去楚地的必经之路。唐代为棣花驿,当时名重一方,200米长的小街上骡马店就有24家,来往人马,络绎不绝,是热闹的商码头。所谓“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棣花驿的房舍里,曾歇住过起义的黄巢、宋朝名臣寇准、明末李自成,清代的太平军等许多英雄游侠。当然,赏山玩水、跋涉成趣的诗人雅士就更多了,如李白、杜牧、李商隐、韩愈、贾岛、柳宗元等等。仅白居易,就三上商山路,他在棣花还结交了个名叫杨八的朋友。

棣花镇的名称很有诗意。我问二郎庙文管所的李甲寅老人:“这名字是不是古代哪个诗人起的?”老人头一摇:“不是。”然后,他给我讲了一段民间传说。秦始皇当年攻打下襄阳城后,派人将第三位夫人接往湖北。三夫人乘着快马经过这儿时,但见四周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山下小河清澈,树木葱郁;路旁荷叶摇动,莲花盛放。三夫人被美景所吸引,想留住半日欣赏一番,但接她的将士怕出意外,可又不敢提出异议,就心生一计,说大王心急并且路途又遥远,不如留下个记号,回头慢慢来游赏吧。于是,三夫人就将手中持的棠棣花寄放在了路边的一户人家,后来人们就将此地叫做棣花了。

棣花镇的老街因临近河边,屡遭水淹,人们就渐渐迁往高处,现存一些旧房显得破败不堪。街中心的商山古道,也早被半坡上的公路替代。但街东头有一座二郎庙,倒是保存完好。

二郎庙面临商山丹水,背靠棣花镇的贾塬村,是一座面阔三间、砖木结构、按照喇嘛寺造型,又融合了汉族建筑艺术风格的古庙。

二郎庙虽不很大,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据《宋史·高宗本纪》载:“南宋末年,金兵犯中原。”当时的宰相秦桧残害忠良,力主求和,割商让金,金国于大安三年建二郎庙,以志疆界。

二郎庙明檐明柱,屋顶为歇山五脊四坡转角式,上覆彩色琉璃瓦,并有群兽瓷雕。其彩雕屋脊高达1米,蟠龙腾蛟在云纹的相衬下跃跃欲飞,飞檐下斗拱耸列,檐角风铃叮当。

二郎庙东侧紧邻有一座关帝庙,为清代人模仿修建,远望两庙像一对孪生姐妹,并排玉立。但前者宏伟高峻、色泽浑厚,后者稍显艳丽、风姿别具。前者的斗拱撑木为剑头式,后者则呈现马蹄状,这也是时代所致了。

二郎庙的前方商山顶端有几座起伏的山峦,本地人称之为笔架山。山岭中坡原有一座魁星楼,供奉着魁星大神(文曲星)。他右手持大笔,左手提大斗,面朝棣花镇,意思是说,此地以后的文人用斗量。据说,那个大笔的笔尖指着贾塬村一家住户的屋脊,这家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名叫贾平娃(贾平凹原名)。

李甲寅老人的介绍很生动,接着,他又带我们沿着二郎庙东侧的山坡小路往上行百米,向左一拐,就来到贾平凹的旧居。

这是一个幽静的小院,位于棣花中学的隔壁。推开两扇木门,里边是一个整齐的四方小院,院中长着一棵古老的梨树,西院墙下还有一株碧绿的梅李树,梅李树旁有个小柴屋。最里边是三间青瓦房,土墙上的木窗雕刻着花纹图案,古香古色。房顶上耸起的屋脊,造型独具特色。这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屋,现在无人居住,平常挂着铁锁。

棣花镇中央还有一座建于唐代的佛教寺院“法性寺”,过去寺墙围合,做过多年学校,贾平凹小时候就在这儿上学。现仅存一间大殿,虽然墙壁洞穿,但木柱及寺顶装饰尚完好。

看完棣花镇的自然环境,我对贾平凹作品描写的山水生态有了进一步理解。

丹凤县计划把棣花镇打造成人文与自然的旅游区,现在,镇村的寺庙、古树、水渠、绿地都得到了保护。

出棣花镇,丹凤县水利局的周静女士又带我们来到镇后山上的陈家沟。

丹凤县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保项目为重点,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坡改梯、生态建设为主线,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7平方公里。在治理水土流失,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同时,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陈家沟小流域有坡耕地一千二百多亩,地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2008年开始治理,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田埂上栽种了植物篱,在地头修了池塘、排洪渠,灌溉闸墩。站在岭上望去,层层叠叠曲线起伏的田园里,新栽的葡萄架一片葱绿,丹凤葡萄酒厂租下这个治理好的山沟,搞成千亩葡萄园基地,还要建酿造厂、酒庄等。到丰收时节,将是一片硕果累累、采摘繁忙、酒香歌甜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