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水调歌头
18264400000032

第32章 河源警钟

旬阳经验

旬阳县总人口45万,在陕南山区算是个大县。汉江在旬阳境内流长84公里,集水面积3554平方公里。

2002年,旬阳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26”事件。这个秦巴峡谷中的山区县,第一次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标题是《汉江:正在被污染》。

情况是这样的。旬阳县因为铅锌矿储藏量丰富,所以开矿、选矿很长时间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工人们将开采的矿石运到汉江两岸的选矿厂里,加工成铅粉和锌粉。加工1吨矿石会产生0.7吨到0.8吨的尾矿废渣以及大量的有害污水。按照国家规定,选矿行业必须达标排污,但在旬阳的矿山,所谓的治污设施就是一个沉淀池,它是用沙包、石块垒成的高2米左右的尾矿池坝,尾矿废水排到这个池子,经过简单沉淀后,就顺着山沟直接流进了汉江。

因此,在汉江旬阳段,有一股散发着刺鼻异味的灰黑色污水流进了江水中,在江上形成长长的污染带,和着清澈的江水一直向下游流去,并在江边形成黑色的沉积物。记者追根溯源,找到了一家距离汉江只有几百米远排放污水的企业,它是一家名叫新兴的铅锌选矿厂。

记者在新兴选矿厂尾矿污水流进汉江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经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检验后,结果铅锌含量超标惊人:铅含量超标四十多倍,锌含量超标70倍。而按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在1升废液中,铅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锌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

面对记者的提问,新兴选矿厂一位工作人员说:“要达到国家治污标准,没有哪个厂子能达得到。所有的厂子没有一个达标,如果必须达标的话,整个旬阳的选矿厂全部得关闭。”

记者进行了调查,果然发现在旬阳县城沿江而下的四十多公里的汉江两岸,共有7家选矿厂,其中5家正在生产,它们的污水排放情况基本都差不多,就是建一个尾矿池坝当做治污设施。比如离县城最近的鑫源选矿厂,它的尾矿池坝就紧挨着汉江,废渣、废水从尾矿池中渗出来,流下去,给翠绿的汉江水中掺进了白色带状物。

按有关规定,汉江旬阳段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质应该达到人畜直接饮用。现在,汉江水里有尾矿的毒素,人还能吃吗?

此事中央电视台一曝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执法部门采取严厉措施,关停了这些排污的矿厂。

半年后,在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再次提到《焦点访谈》栏目披露的陕西省旬阳县小铅锌选矿厂废水严重污染汉江的事件,并要求进一步开展生态警示教育。

就在这时,马赟走马上任,担任旬阳县县长。

面对各方面的压力,马赟说:“7·26”事件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大家都说了,旬阳太丢脸;好事是我们头脑中要警钟长鸣,吸取教训,踏实工作,以此为动力,促进旬阳发展。

马赟与旬阳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协商、讨论,制定了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就是: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他特别强调了一个难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发展地方工业,促进经济繁荣。

很多干部有疑虑:旬阳在地方工业上出问题了,现在还要发展工业?南水北调水源区环保条件要求非常高,可以说限制了工业发展,这事怎么搞?

马赟说:我们要走一条发展绿色工业、环保工业、循环经济的路子。从长远看,工业经济是强国强民的基础。我们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不能老是依靠国家的有限补偿、补助和支持,还要自立,探索寻找自身的发展空间。

马赟认为,山区人民需要苦干和实干的精神,也需要科学地干,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河源文明。

有些干部认为这是文人治县,纸上谈兵。

马赟毕业于某大学中文系,先后当过山区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秘书、科长、办公室副主任以及副县长、副书记、县长等职务,对陕南山区尤其是汉江上游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2001年,他作为“第二届陕西青年领导干部出国培训班”成员,去加拿大温哥华的西蒙菲莎大学学习了一年高级管理,国外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发展上的经验,深深地触动了他,启发了他。

但是,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山区县,他的理念能不能行得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