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水调歌头
18264400000017

第17章 蔡侯遗风

乘车去洋县华阳古镇的路上,可以看到沿途有群众推拉着满载的人力车,上边晃晃悠悠,是他们自己收割的龙须草。

龙须草是造纸的原材料。东汉时,蔡伦在这儿改进了造纸技术,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后来,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人们都把该纸称为“蔡侯纸”。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外国群众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蔡伦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洋县都是造纸大县,华阳、阳河、茅坪、沙溪、草庙、纸坊、黄金峡等乡镇,均建有造纸作坊。但因造纸业对环境污染严重,后来被一一关闭,如今只剩下一些老作坊的旧房子在那儿折射往昔。

华阳古镇是秦岭南麓罕见的明清时期古镇,它位于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傥骆古道)的中段。现今,古华阳县城墙残垣轮廓尚在,宋元时期的古塔和古戏楼、文武官员衙门、客栈、当铺、酒楼、茶楼及六百多米长的铺板门一条街保存完好。

华阳镇准备发展旅游,如今正大兴土木。我在镇上转了两个小时,粗略地游览一遍,就乘车返回,直奔龙亭镇上的蔡侯墓。

凭介绍信进入墓园,不用买票,工作人员还比较热情。蔡伦的墓祠占地三十多亩,祠区有拜殿、献殿、蔡侯祠、东西配殿、乐楼等清代歇山式建筑及多株古柏和汉桂;墓区有石人、石羊、石马等翁仲,清碑碣多通及一座单檐歇山顶方形祭亭。高大的墓冢呈漏斗状,墓后有明月池。蔡侯墓作为清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从蔡侯墓出来,天色已经向晚。在十字路口等车时,旁边的群众告诉我,最后一班公交车也发走了。我站在路边皱起眉头,发愁怎样才能回到县城里已登记好的宾馆呢。暮风吹起,薄尘浮动,四周很冷清,途中的旅人不知何去何从。后来,蔡伦纪念馆一位工作人员下班经过这儿,看见我的窘状,就打电话叫来一个姑娘,让她开车送我回县城。

这姑娘姓蔡,二十多岁,开着一辆吉利自由舰小汽车,在镇政府从事宣传工作。半路上聊起来,小蔡说她家就是蔡伦的后人,爷爷年轻时在县造纸厂上班,是技术能手,常戴红花领奖状。造纸厂关闭后,爷爷成了闲人,没事儿到处打打牌、遛遛鸟、混日子,显得很衰老。前年市上来人找到爷爷,说是要开贸易会,让老人去表演蔡伦造纸术,于是爷爷又红火起来,脸上的笑容多了,人也充满活力,经常带着几个徒弟去外地表演。他们家里就挂着爷爷与外国游客的合影,还有一位领导人的题词:蔡侯遗风,民族瑰宝。

谈起关闭造纸厂,小蔡说,洋县人在这方面很自觉,尽管造纸是洋县的传统工艺,利税丰厚,但保护汉江水质是政治使命。近几年,洋县投资千万元抓水污染防治,减少汉江沿岸排污口,效果很好。古时蔡伦目光远大,发明造纸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现在,作为蔡伦的后人,我们当然也要胸怀全局啊。

小蔡将我送到宾馆门口,然后驾车返回。

摄影手记

茶韵

从小养成了喝茶的习惯,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烧水泡茶。

在家如此,在旅途中也是这样。如果某一天没喝热茶,肠胃会不舒服,周身难受。

同时,也带出了一个嗜好:收藏茶杯。

我家的柜子里,摆放着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数十个茶杯。单从材料上看,就有陶瓷的、玻璃的、紫砂的、不锈钢的,甚至银质的。

这次在茶山上的农家吃饭,我看到了一个茶杯,大口小底,皮面粗糙,属于乡间工艺,但杯身上刻着一行字:走遍天下寻活水,泡出一杯好茶来。

这句话说得真好,我连声赞叹。主人见我喜爱,便将茶杯送了我。

对于水与茶的配合,我体会很深。

那年去渭北高原出差,在宾馆住下,我取出随身自备的茶叶和杯子,烧水冲茶,然后迫不及待地饮用,谁知一尝,汤汁是咸酱土腥的,无法下咽。服务员告诉我,本城饮用的地下水就这样。那时还没有矿泉水,弄得我几天没喝茶,仿佛病了一场。

在我的体会中,汉江水泡陕南茶,是人间美味。

我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说是过去金州城中有个大商人,经营着水运业务。他给自家的船上备着几口大缸,每次运货经过丹江口时,都让船工将汉江与丹江交汇处的水舀满运回来,供他泡茶用。这是他多年来总结的经验,那个地方的水天下最好。有一次,船又装水回来,他烧开泡茶一尝,感觉味道不对,于是叫来船工问询,船工连忙坦白说,因为下雨涌潮靠近不了两江交汇处的中心水域,只好舀了江边的水运回。

瞧瞧这嘴头上的功夫,厉害吧。不过也说明汉江的水质真好。

现在要把汉江水引入北京,绝对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