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会运用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8263400000003

第3章 谋攻第三

【原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1];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

故上兵伐谋[3],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1]□[2],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4],故兵不顿而利可全[5],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6],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7];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8],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9],将能而君不御者胜[10]。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注:】

[1]:[车贲]。

[2]:“温”字“氵”旁换“车”旁。

【注释】

[1]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完整;破,攻破。这句话的意思是迫使敌人完整地臣服为上策,而通过战争夺取对方城池要差一些。

[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作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

[3]上兵伐谋: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上兵,高明的用兵之法;伐,进攻,攻打;谋,谋略。“伐谋”是指用以谋略赢得敌人。

[4]必以全争于天下:要用求得全胜的战略与天下诸侯争斗。

[5]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顿,同“钝”,指疲惫,挫折。利,利益。全,保全、成全。

[6]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君主不知道不能进军却命令进军。

[7]是谓縻军:这叫做束缚军队。縻,束缚、羁縻。

[8]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不懂得用兵的权谋而要干涉军事指挥。权,权变;同,覆盖的意思,意指“总揽”;任,统帅和指挥。

[9]以虞待不虞者胜:自己有准备,去对付没有准备之敌则能得胜。虞,料想,意指“有准备”。

[10]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获胜。能,有才能;御,原意为驾御,这里是牵制的意思。

【译文】

孙子说,用兵打仗的指导原则是:迫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策;通过交兵接仗而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军降服为上策,攻破敌军就略逊一筹;使敌人整卒降服为上策,击败敌伍就略逊一筹。所以,百战百胜,还称不上最高明,不经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打仗的上策是以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挫败敌人,再其次是通过交战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完工。如果将帅控制不住自己的忿怒情绪,而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结果,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城池仍然没有攻克,这就是强攻城池带来的灾难。

因此,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敌人屈服而不依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而不依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靠旷日持久。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与诸侯争夺天下。这样,不使兵力受到顿挫就可以获得圆满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战胜敌人的法则。

所以,用兵打仗的一般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歼灭他们;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最终战胜对方;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也能通过交战获得胜利;如果与对方势均力敌,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如果兵力少于敌人,就要坚守阵地;如果实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和他们决战。因此,弱小的军队,如果不自量力和敌人硬拼,必然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得周密,国家一定强盛;辅佐得有问题,国家必然会衰弱。国君使军队受到祸害的情况有三种:不知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强令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退却而强令它后退,这是束缚军队的做法。不了解军队的事务而干涉军队的管理,将士就会感到迷惑;不懂军事上的权宜之道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产生疑虑。将士既迷惑又心存疑虑,诸侯列国乘机进攻,灾难就会降临,这就叫做自乱军心和自取灭亡。

预知胜利,有五种情况:知道自己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能够获胜;了解兵力多寡而恰当配备使用的,能够获胜;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获胜;以有备之师对付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获胜;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预的,能够获胜。这五种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就会百战百胜;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必败了。

【顿悟】

人类社会中最强大的力量是智慧和谋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其中的制约因素是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到加以解决,实现预期的目标。如果就事论事,往往只能看到事物表层的东西,而不能深入到本质,获得较大的成就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现代社会中,谋略竞争集中表现为信息情报的较量,这就是《孙子兵法》在“谋攻”中反复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生运用】

学习和带兵打仗一样,必须作到知己知彼,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赢得胜利。面对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摆脱低分的困扰呢?

总体来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学习不理想的局面。

1、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善学习成绩,避免由于成绩不理想造成的心理负担和阴暗情绪。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信是自立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如果连自己做好事情的信心都没有,还谈什么成功呢?许多人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感觉颜面扫地,长此以往就会带来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首先要走出不自信的阴影,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潜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位励志专家说过:“你想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想你能做什么,你就能做什么。”所以,无论在任何困境中我们都要学会自我激励:“我能干这事,我一定能干好。”自信心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2、全面地科学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一般的能力都处于中等水平,而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只是少数。所以,人与人并没有特别巨大的差异,而是各有各的长处和优点。只要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善于运用到学习中,就容易改变自己,走出困境,提高学习成绩。

人们在能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别上。比如有的数学好些,有的语文好些,有的绘画好些。这时,就需要我们总结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在哪里。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很有必要,善于发现自己长处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3、穷则思变,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在确定自己的长处后,要发现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成绩有所改观。急功近利、一步登天是很难实现的,相反还会让我们再次遭受失败的打击。

总之,我们不但要勤奋、专一地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还要善于学习,懂得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搞好。

【军事运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已经成为用兵打仗的黄金法则。军事斗争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不能争一时的长短,而必须从全局谋划,做长远的打算,才能知敌、谋攻、伐兵、胜敌。贸然行动,只能招致祸患。

历史上,刘邦遭遇白登之围就是在军事上崇拜兵力、忽视谋划、轻率用兵的战例。

当时,刘邦面对的威胁是来自北方的匈奴。秦始皇曾经打败匈奴,使北方保持了十几年的安定局面。但是秦朝灭亡以后,中原开始了楚汉相争,于是匈奴势力趁机发展壮大,并把自己的领地逐渐向南方推进。

公元前200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四十万大军占领了马邑后,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刘邦亲自带兵赶到那里,迎击匈奴军队。当时已经进入冬季,大雪飘飘,气候异常寒冷,结果中原的士兵严重冻伤。即便如此,汉朝的军队还是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匈奴兵接连败退。

刘邦进入晋阳,派兵打探冒顿单于的消息,侦察的人报告说对方手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刘邦认为决胜的时机已经来临,就率领部队北进。结果刚到平城,就涌出无数装备精良的匈奴兵。刘邦拚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很快就被冒顿单于派出的四十万精兵保围。

白登之围,整整七天七夜,汉军损失惨重。后来,刘邦侥幸脱险,他深知自己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便采用“和亲”的政策,暂时缓和了与匈奴的关系。

匈奴以老弱病残的假象隐瞒自己的实力,达到了欺骗汉军,使刘邦迷惑、进而判断失误的目的。结果刘邦带兵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被围困后自己的锐气骤减,军心动摇。刘邦不了解匈奴的真实情况、没有抗击敌人的完备作战计划,贸然轻进,险些成为敌人的俘虏,以致此后几十年在对匈奴的策略上一直处于被动的守势。这就是“不知彼而知己”,结果“一胜一负”。

【经商运用】

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对“市场”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考察要求商业人士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棋局来看待。正如先哲所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始终坚持本土化的经营理念,从而使它的连锁店遍布世界各地。走在欧洲、拉美、亚洲的零售市场上,你都会看到家乐福显示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成为当地社会发展的一分子。比如,泰国的家乐福超市里有装满肥皂、牙膏和食品的小塑料桶,这是专门为施舍僧人的顾客准备的;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家乐福准备了冥币,满足当地人纪念亡灵的需要。

“本土化”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概念,它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出现,并成为“知己知彼”这一谋略在商业世界里的一种演绎。顾名思义,“本土化”就是以科学的态度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社会文化、心理习惯,并确立在此基础上的营销模式,这是一个“知彼”的情报信息收集与决策过程。

“全球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首先是一个共同市场的出现,其次才是共同文化理念的融合;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多元化始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另一面,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必须以“本土化”生存开拓国际市场。家乐福在实行其全球扩张的过程中,针对各地的特点,以顾客为终极目标,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本土化生存策略。它的成功经验再次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的金科玉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