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18262200000036

第36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事当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人们最常遇到的情况。所以,当人们急于办成某件事而深陷其中,以至忘记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甚至连办事的初衷也忘得干干净净。这样的办事者最终看起来好像把事办成了,其实失去的更多。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国的公子在赵国一住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得知魏公子在赵国,于是出兵攻打魏国。魏王很着急,忙派使者到赵国去请魏公子回来。谁知魏公子一向刚愎自用,且自尊心极强。自认为在诸侯中有相当威信,狂妄自大,听不进劝告,见了使者,很不高兴,对手下人说:“有谁再来替魏王劝我回去,我就杀了他!”

这样一来,魏国许多有才华的人纷纷背叛魏国,跑到赵国去了,没有人敢劝魏公子回国。

这时毛公和薛公二人来见公子,对他说:“公子你所以在赵国受到器重,在各诸侯中享有盛名,就是因为魏国存在。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形势危急,你却置之不理,让秦国攻占你的祖国,你自己的祖庙要被夷为平地,还有什么脸见天下英雄?”

话没说完,魏公子惭愧得脸色都变了,立即驾车回国了。

古谚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根基靠山,立足于世的利益也将不复存在。魏公子之所以立即回魏,就是因为他终于懂得了这个道理。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的宰相,他很喜欢吃鱼,国内的人都争相买鱼献给他,公孙仪一概不接受。他弟弟问他:“你既喜欢吃鱼,为什么又不要呢?”公孙仪回答:“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必然要按别人的意愿办事,那就可能触犯法律;触犯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免去宰相,虽然喜欢吃鱼,还会有谁给你呢?不接受鱼而不被免去宰相,这样,虽然没有要人家的鱼,但却能长久地自己买鱼吃。”

公孙仪在身居宰相高位时能做到十分清醒。他很辩证地看到了只有不吃别人的鱼,才能真正长远地靠自己吃鱼。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缺乏公孙仪这份智谋,在小利面前,贪心过盛,结果被别人牵住了鼻子。特别是一些已取得一定地位和成功的人,由于权力和影响超出常人,人们对他一般都是有所求的。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当然会对他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如果贪图小利,成了别人的工具,那么违法乱纪之事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