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18262200000178

第178章 设个圈套让人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与对方发生冲突,或不能用说服的手段来使对方就范时,不如顺着敌人的意愿,引导他发生错误。即在说话时,故意设置一种圈套,进了这个圈套,对方则犯了错误。设得巧妙,迷惑性大,诱惑力大,才能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一天,街上走着一位漂亮姑娘,有位“摩登”男子见后紧随其后。当姑娘问他为什么要跟踪时,男的说:“因为你太漂亮了,我非常爱你。”姑娘说:“我的朋友就在你身后,比我还要漂亮。”男子回头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于是追上已经走远的姑娘,质问她为什么骗人。

这位女青年说:“不,是你骗了你,如果你真心爱我,那么为什么去追另一个女人,经不起考验,还想跟我交朋友,请你走开!”

摩登青年被说得面红耳赤,讪讪地溜了。

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伏“摩登”男青年,是顺着对方贪图美色的心理,对方不知是计,去追更美的姑娘,这就使其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女青年顺水推舟,让对方自暴其丑,达到了目的。

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正面进攻中的阻力,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诱”字。但这种“诱”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用假象迷惑、欺骗对方,而是诱导对方随从自己的意愿向真理低头的方法。

钓鱼不能让鱼察觉钩上的饵;捕兽不能让兽发现浮土下面的陷阱。诱敌就范法是用别人意想不到的策略来取得攻心的胜利。

也许你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停步于百货商店的专柜前数着钱包里的钱,正在犹豫是否该买哪一件衣服时,如果对方是位精明的售货员,她会暂时观察正在迷惑的你,然后提供选择说:“颜色方面,你是希望明亮些还是稳重些?”

事实上,你犹豫并非是由于颜色或款式的关系。但此时售货员却把你要购买作为既成的前提,直接展开第二阶段的提问,这种“两者必居其一”的提问,导致你忘记了刚才所犹豫的真正原因。最后,售货员还会补充道:“这个……就你的体形和年龄看,我建议你还是选择色彩明亮一点的为好。”

如此一步一步地,你就被诱导以购买为前提来思考问题。这样,你早先那是否要购买的选择,不知不觉地就被她那或买明亮的或买稳重的色彩的选择所代替,而且还使你错觉自己是做了一项自由的选择。

暗设“陷阱”法还有一种方式是,提问人根据一般人对后来提出的问题印象最深的特点,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真正要求放到后一选择方案里。这样,对方在选择了后一方案后,还不觉得是掉进了人家的“陷阱”,而且以为是做出了一项明智的自由选择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某家百货商店让售货员询问大批的采购客户:“是替你把东西送到府上,还是由你自己带回去?”就是这么一句话,便使送货的工作量少了70%。因为当你提问时,许多人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后者。

在论辩中,有时对方也会设置一些圈套,诱使我方上钩,我方在了解对方意图的基础上,在对方设圈套之外再设一层圈套,让对方在实施预定计划的过程中,落入我方的圈套,这就是论辩中的“套中套”。

新疆某地法官钟声旦同志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日,一少妇来到他的办公室,一进门就说:“我要离婚,但与其他要离婚的女方不同。”“为什么?”老钟仍像平常一样发问。“我是被他强奸后不得已才与之结婚的。”她的态度有几分认真。“你当时为什么不控告?”老钟一副疑惑的样子。“那时我是插队知青,他是一个刚落户的自流人员。不过,他有背景:他表哥是这个公社的党委秘书,有权有势。”

老钟有意撇开了话题,绕着圈子和她闲扯起来,几分钟后才拐到那个党委秘书身上:“他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人可厉害啦!”她十分认真地说。“真的?”老钟笑着追问了一句。“真的!不信你打听去。”老钟装出一副犯疑的样子,微笑着问道:“要是他强奸你,你敢怎么办?”她歪着头,态度有十二分的认真,连连说:“我告!我告!”

这时,老钟收敛起笑脸,严肃地说:“一个普通农民把你强奸了,你说不敢告;一个‘有权有势’的党委秘书强奸你,你连连说要告,这话怎么解释?”她无言以对,只得悻悻离去。后来,老钟了解到:她想先与那本分的丈夫离婚,而后再回到城里去。

在这里,少妇费尽心机编造谎言,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而法官老钟发现破绽后,将计就计,诱其上钩,用她的“后语”揭穿了她的“前言”,从而了解到真实的案情。

很多时候,你的苦口婆心和谆谆教导不能让对方放弃错误,这个时候你不妨改“引导”为“诱导”,巧妙地设个圈套,让对方主动钻进去。进了你的圈套,可就由不得他了,绳子在你的手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