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18262200000167

第167章 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许多时候,我们在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说着自己并不想说的话,甚至还很认真。因为慑于压力、屈于礼仪、局于制度、限于条件,我们进了不想进的门,陪了不想陪的客,送了不想送的礼,笑了不想笑的笑……

人都想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但是,世界从来不是看你的眼色行事的,倒是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动地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不仅有自己的需求,还要顾及环境,不仅有现在,还有未来,不仅追求实现自我,还在追求安全、友爱和形象。奉献出自己的一部分心愿,换取平静、换取尊严、换取良好的环境还是十分必要的,尽管你对这种自我背弃并不很乐意。

一对情侣,一个脆弱,一个诚实。忽然有一天诚实的一个得知脆弱的那个患了绝症,如果直言相告,必然加速脆弱者的死亡。于是,他平生第一次编出一段绝症可治、治愈不难的谎言,这可是一个最不愿说谎的人对一个最需要诚实的人说的谎啊,那滋味不是可想而知吗?

有些危急的情势下,你只有违心顺应。顺应对一个麻木的人倒也无所谓,可对于一个清醒的人,那是怎样一种痛苦啊!所以,违心在多数情况下无异于折磨和受刑。

当然,并不是所有违心都有痛苦,有时凑巧也可以是一桩妙事。如果你的上司十分喜欢听好话,偏偏你又不得不指正一下他的差错,这时你开门见山、直言要害,当然既省时间,也符合你痛快为人的个性,但是,那样情况将很糟。如果你试着先讲一通上司的成绩,再讲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尽管那些优点是勉强的,有些还不单属他一个人,然而,却使上司既改了差错又让他刮目看你,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就是我们自身,出于片面和执迷,也并不是处处都在为自己着想,给自己设路障,捅娄子的事也常有,违着自己的心愿接受一下旁观者的点拨和训导,也有别番风光的可能。

有位年轻人小时候很不喜欢读书,迫于父母的强制和周围的压力,才不得不违心地读书用功。后来,他18岁考上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分进一家化轻公司工作。公司只缺财会人员,经理要他改行为单位解难,他很爱自己的专业,出于无奈,服从了需要。谁知后来他在会计与电脑的交叉点上开发出了会计电算化技术,不仅专业未丢,还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后备干部。可见,违心也有利己的时候,至少利于纠正主观偏见、克服个人膨胀,有利于全局和谐。

这个世界上,我们不仅要自己高兴,同时也要大伙高兴,世界如果因为你的服从和委屈而有了风光,也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当然,如果你处处由别人支配,事事处于无自我状态,把自己规范成一钵盆景,只要别人喜欢,别人满意,自己任意被扭曲都可以,那就怎么也风光不起来了。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环境、制度、礼仪、习俗无不作用并制约着你。作家罗兰说:“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成天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他自己所想过的生活。”随着社会文明的深化,人际间的纵向联络会日趋淡漠,但横向间的联络只会加强。如果你在交际中没有妥协、忍让和迁就的准备,那只能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纵使有三头六臂,也将牵制得你疲惫不堪而无法前进。所以,虽然妥协、迁就都有“不得不”的那种心态,但仍不失为人际间的“润滑剂”。

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能力、智力和贡献有着偏高的估计,为了保护这种偏高带来的进取心和期望值,大家,特别是领导,都应当多看他人的优点少说他人的缺憾。当然,这一多一少,无疑偏离了真实,显然也有了违心的成分。但是,这确实是促成并发展企业凝聚力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成功经验。只要优点是存在的,都应挖掘,只要缺憾无损大体或可通过暗示而改正,都应避讳。

平时,为了集体,我们都有过献身和忍受;为了增强目标方向的合作,我们都不应以自己为中心;为了避开更大损失,我们都有过委曲求全;为了争取人心,甚至我们都有过“这样想却去那样做”的经历,都曾扮演过“两面派”。为了融洽和顺利,违心应当允许。

违心的事可以做,但违法的事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