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就这几招
18262200000150

第150章 含糊人不含糊

中国人的含糊其实早有历史根源。从宏观来看古人则天一、地二、人三,天地自然不过三尺厚。古代那些诗人在文章中提到“一二三”至“千百万”总是信手拈来。含糊是宏观,含糊是深奥,含糊是暗示,含糊是中国人表现一切的独特形式。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含糊的中国人在很多场合中都表现出一种“含混”。中国人在接受人的谢意时,在索取自己报酬时,在谈及自己的利益时,在表达自己的爱情时,甚至在骂人时都表现出含糊不清的样子。这含糊不清既表现出他们的修养,保全了他们的面子,又充满狡猾和回旋余地。

含糊的中国人不愿意坚持那些不符合人情的法律,不愿意非要那些别人不愿意支付的钱财,不愿意明确地索要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

模棱两可是人们处理商品社会中让利、佣金、回扣等敏感的金钱交易中的润滑剂,好也是它们,坏也是它们,于是只能称道它们。中国人利用含糊造就了位于法律与正当商业交易之间的许多利益获得方式,诸如“回扣”、“倒节”、“小金柜”、“翻译公司”、“皮包公司”等含糊收入的方式,所谓“擦边球”是中国人含糊情商的最佳体现。

有人称“中国人是最不会被饿死的一群”。此语似嫌吹牛,表示一种信心倒还合适。因为没有一种困难能难倒中国人,他们会在含糊的智慧中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以说是对中国人含糊智慧的概括。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可以说明含糊的中国人的聪明天性。有三个考生去赶考之前曾求教于一位著名的相命先生。相命先生在听罢三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后,故作神秘地伸出一个手指,眯缝着眼,一言不发,三个人待要追问,相士曰:“天机不可泄露。”

待一年后三人再去访问相命先生,连称其神。因为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考取进士,相命先生伸一指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但算命先生却有他自己的秘密:如果三个人中二人,那么伸一指就表示只有一个不中。如果三人全中,那么伸一指就表示没有一个不中,因此无论如何,算命先生都是正确的。

在处世含糊学指导下,不知有多少智慧的中国人极其聪明地、极其隐蔽地成功兜售了自己的处世秘诀。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千变万化,含糊的中国人仍然有其聪明的变通法。譬如有人把让利叫做明扣,把回扣叫做暗扣,就已体现出回扣已不同于让利,硬要搅和在一起,显然是想让“明扣”拉“暗扣”兄弟一把,让暗扣兄弟也能得点好处。而让利对于被让的某个集体说是集体受惠,回扣则主要是对个人,是个人受惠。因此才不入账、不签字,做暗中交易。

中国社会一旦处于僵化的管理状态下,这时候中国人的聪明劲就来了。中国人聪明,求理不及、说理不得、甚至无理可说的时候,就开始施展各种含糊法术、改头换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位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曾经反复告诫年轻人:要认识你自己。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劣,自胜者强。”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而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