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升职就这几下
18261200000081

第81章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识才必须至公,而不为私利所惑,不为个人感情所欺,不为外部压力所屈,实属不易。要做到至公,除了上司本身具有以公为上的高尚品质以外,还要跟自己的憎恶喜好斗争,还要游离于亲情之外,还要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压力,做到不避亲仇。

毕竟“血浓于水”,常人对自己的亲人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在外工作或是待在家里,都希望能为亲人做点什么。对朋友也是一样,彼此志同道合、情同手足,那份感情真是剪不断也诉不完。那么在识才用才的问题上,上司的天平该向哪边倾斜呢?

几千年前,一个叫祁奚如的人说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即识人用人必须不管是自己的亲人还是自己的仇人,只要是才就必须努力地去识去用。在识才举才中,祁奚如也真正做到了不避亲仇,为后世做出了榜样。

春秋霸主之一的齐桓公不计前仇而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起初由于襄公乱政,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逃到他国,分别由鲍叔牙和管仲辅佐。襄公被杀,两位公子所逃至的莒、鲁两国分别派兵护送公子小白、公子纠回国争王位。管仲率兵埋伏于公子小白从莒国回来的途中,见公子小白到了,便张弓射之,公子小白倒地;管仲以为公子小白被射死,便派人急报公子纠,叫护送公子纠的鲁兵不要再急于赶路,所以公子纠六日后才到齐。这时,先到的公子小白已被立为齐君,即齐桓公。原来管仲只射中了公子小白束腰皮带上的金属钩,公子小白佯死倒地,等管仲带兵撤走,便迅速兼程返齐,提前登上王位。

事后,齐桓公欲杀死管仲,鲍叔牙说:“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活齐,即高溪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仲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色。”于是齐桓公就从鲁国要回管仲,封之为大夫。管仲曾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管仲能被破格重用,一方面得力于鲍叔牙知贤识贤,更重要的是齐桓公能以大业为重,不记前仇,予以重用。假若齐桓公是气量极小之人,这世间人才便会又少了一个,而在后世也绝少有人会知道齐桓公。

知人而不为亲仇所束缚,真的很难,而正是由于不易,才使得齐桓公的识才更加为人称道,后人对齐桓公本人也评价极高。

任用人才时,必须用人为公,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用人。要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要是人才,就应当得到重用。

也就是说,你必须不徇私情,不讲情面,出以公心,唯德才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