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升职就这几下
18261200000078

第78章 得士则强,失士则亡

慧眼识人,得士则强

三国时期的刘备,自从和关羽、张飞结义起事之后,几乎没有过上一天舒坦的日子,不是被人打得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就是被人追得如丧家之犬。有一次,他被曹军打得大败,逃到河北新野一带。

刘备左想右想,夜不能寐——难道自己的雄心壮志就此付之东流了吗?他不甘心!但为什么总是一败再败呢?总结多次的教训,刘备痛感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身边除了两位一身是胆、只会冲杀的义弟,却没有一个目光远大、精通韬略的人来辅佐自己。在那群雄纷争的年代,袁绍家世代为官,家大势大;曹操靠镇压农民起义而执掌兵权,自不必说;其他各路人马也都有来头。而刘备这一路始终没有立足之地,形同流寇。势单力薄又无杰出人才来弥补固有的劣势,岂有不四处碰壁之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备听说襄阳城外的隆中住着一个名叫诸葛亮的年轻人,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韬武略,无所不通,在当地文人雅士之中享有“卧龙”的美称。于是,刘备便打定主意,要想尽一切办法,叫这位“卧龙”腾空。

但是,“卧龙”之所以“卧”而不“飞”,自有他的道理。在天下江山你坐得我也坐得,皇帝老子你当得我也当得的年代,一般略有才华的人都纷纷抢着表现自己,争当一个乱世英雄。而诸葛亮这条“龙”竟能在村野之中卧得住,足见其见识是非同一般的。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诸葛亮连那么兵多将广的主子都没有放在眼里,岂能瞧得上屡战屡败的刘皇叔?

好在刘备已经认清了一个真理:要挽救自己的败局,非屈身求贤不可了。为了这个目标,哪怕是丢面子,掉架子,甚至痛哭跪地也得做出来。抱定这样的决心,刘备就演了一折流传千古的三顾茅庐的求贤戏。

隆中的“卧龙”终于被刘备的精诚所动,答应出山。这是一条真正的“龙”。起初,关羽、张飞对他非常不服,可诸葛亮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得曹军魂飞魄散,令这两位武将大开眼界,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诸葛亮又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的百万大军,西取巴蜀,为刘备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使其三分天下而得其一。

成功者依靠人才来拯救危局,对杰出人才不遗余力地渴求,是企业反败为胜的一条重要谋略。正如东方朔所说:“得士则强,失士则亡。”

现代企业的竞争成败与否通常是由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所决定的。因此,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是一个企业的标尺,是企业发展的柱石。

能否得到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人才决定着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