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升职就这几下
18261200000074

第74章 施威不忘善后

上司在工作中不免有生气发怒的时候,而所发之怒足以显示上司的威严和权势,对下属构成一种令人敬畏的风度和形象。应该说,对那种“吃硬不吃软”的下属,适时发火施威,常常胜于苦口婆心和千言万语。

上下级之间的感情交流,不怕波浪起伏,最忌平淡无味。数天的阴雨连绵,才能衬托出雨过天晴、大地如洗的美好。暑后乘凉,倍觉其爽;渴后得泉,方知其甘,此中包含着心理平衡的辩证哲理。

有经验的上司在这个问题上,既敢于发火震怒,又有善后的本领;既能狂风暴雨,又能和风细雨。当然,尽管发火施威有缘由,毕竟发火会伤人,甚至会坏事,上司对此还是应谨慎对待为好。

(1)适度施威

适度、适时的发火是需要的,特别是涉及原则问题或在公开场合碰钉子时,或对有过错的人帮助教育无效时,必须以发火压住对方。况且上司确实为下属着想,而下属又固执不从时,上司发多大火,下属也会明白理解的。

首先,发火不宜把话说过头,不能把事做绝,而要注意留下感情补偿的余地。上司话语出口一言九鼎,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一旦把话说过头则事后骑虎难下,难以收场。所以,发火不应当众揭短,伤人之心,导致事后费许多力也难挽回。

其次,发火宜虚实相间。对当众说服不了或不便当众劝导的人,不妨对他大动肝火,这既能防止和制止其错误行为,也能显示出上司运用威慑的力量,设置了“防患于未然”的“第一道防线”。但对有些人则不宜真动肝火,而应以半开玩笑、半认真或半俏皮、半训诫的方式去进行,这种做法虚中有实、情意双关,使对方既不能翻脸又不敢轻视,内心往往有所顾忌——假如上司认真起来怎么办?

另外,发火时要注意树立一种被人理解的“热心”形象,要大事认真,小事随和,轻易不发火,发火就叫人服气,“拿住人”,长此以往,你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起令人敬畏的形象。据日常观察可见,令人服气的发火总是和热诚的关心帮助联系在一起的,上司应在下属中形成“自己虽然脾气不好但心肠很热”的形象,从而使发火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赞同。

(2)发火不忘善后

上司的日常发火,不论怎样高明总要伤人,只是伤人有轻有重而已。因此,发火伤人之后,需要做及时的善后处理,即进行感情补偿,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论地位尊卑,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妥当的善后要选时机,看火候,过早则对方火气正盛,效果不佳;过晚则对方积郁已久,感情不好解开。因而,宜选择对方略微消气、情绪开始回复的时候为佳。

正确地善后,要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人性格大大咧咧,是个粗人,上司发火他也不会往心里去,则善后工作只需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决问题。有的人心细明理,上司发火他也能谅解,则不需下大工夫去善后。而有的人死要面子,对上司向他发火会耿耿于怀,甚至刻骨铭心,则需要善后工作细致而诚恳。对这种人要好言安抚,并在以后寻找机会通过表扬等方式予以弥补。还有的人量小气盛,则不妨使善后拖延进行,以日久见人心的功夫去逐渐感化他。

艺术地善后还应体现出明暗相济的特点,所谓“明”是上司亲自登门进行谈心、解释甚至“道歉”,对方有了面子,一般都会顺势和解。所谓“暗”是指对器量小者发火过了头,单纯面谈也不易挽回时,便采用“拐弯抹角”或“借东风”法。例如在其他场合,故意对第三者讲他的好话,并适当地说些自责之言,使这种善后语言间接地传入他的耳中,这种背后好言很容易使他被打动、被感化。另外,也可以在他困难时暗中帮忙,这些不在当面的表示,待他明白真相后,会对你由衷感激。

善于驭人的上司,往往在痛斥下属之后,不忘立即说上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语。因为,任何人在遭到斥责后,都会垂头丧气,信心丧失殆尽,心中难免会想:我在这家公司算是干到头了,以后恐怕难有升迁的机会了。如此所造成的后果必然是属下的自暴自弃。

此时上司若能施威不忘善后,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下属可能会想:领导是不是因为“爱之深”,才“责之切”呢?这样一想,他或许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