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18261000000031

第31章 拆散玩具车,却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成功的第一步。

——(美国)福特

好奇心让我拆散了玩具车,却得到了爸爸的表扬

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里玩,一眼看到了爸爸刚给我买的玩具汽车。我想,这么精巧的玩具,为什么会自己跑呢?于是,我一心想把它拆开,看个究竟。

打定主意后,我立刻动手操作起来。很快,一个完好的玩具汽车就被我拆得七零八落。等我玩得尽兴了,才意识到要把它重新组装起来。但是,拆东西难,要让它恢复原状就不那么简单了。我摆弄了半天,还是不得要领,头上急得直冒汗。我抬头一看墙上的钟表,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了,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果然,妈妈回到家看到拆散的玩具汽车,非常生气:“这可是我们给你买的生日礼物,刚过了三天你就把它弄坏了,等着爸爸晚上回来收拾你吧!”我站在旁边,不敢说话,也不敢动。

到了晚上,爸爸回到家里。听完妈妈的话,爸爸走过来,冲我笑了起来。我本来就以为爸爸会大发雷霆,他这一笑让我心里更没底了。爸爸对我说:“儿子,爸爸陪你把玩具汽车装好吧!”受到爸爸的鼓舞,我坚定了信心,两个人费了半天劲,但终于把玩具车装好。

一切都做好了,爸爸才对我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你把玩具汽车打开了,说明你有求知欲,肯学习,你这样做没有错。”妈妈还想反驳,却被爸爸拦住了。那一刻,我对爸爸佩服得五体投地,多年以后,我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这与爸爸对我的教导和关照是分不开的。

“好奇心最终让我发明了汽车”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是以充满好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草一木,并在内心深处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成长的道路上,许多人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探索这个世界,并作出巨大成就的,福特发明汽车就是典型的一例。下面我们就听福特讲述他早年的回忆。

很小的时候,我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好奇心,尤其对机械类的装置十分感兴趣。那时候,我一看到各种玩具、钟表都会把它们拆得七零八落,以至于爸爸一见到我,就要立刻把手表藏起来。

为了了解这些机械装置的构造和秘密,我在自己的房间里藏了七种“秘密武器”——钻孔机、锉刀、铁锤、铆钉、螺栓和螺丝帽。在关键时刻,它们就成了我最好的帮手,帮助我探索各种小玩意儿的机密。正因为我喜欢摆弄、拆卸东西,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淘气鬼。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还经常偷偷溜到底特律镇上,把脸贴在钟表店的玻璃窗上,看店里的师傅拿小钳子修理手表。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着迷,乃至常常忘了时间,直到天黑才知道该回家了。后来,我和那里的修表师傅熟识起来,他们开始把一些不能用的手表送给我,这让我有了更多动手的机会。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因为她始终对我的好奇心给予保护、支持和理解。我要说的是,“她给了我勇气,教我忍耐和自律,这是我克敌制胜的法宝。”正因为如此,我的心灵世界充满了丰富的联想,这种好奇心促使我后来发明了汽车,并创办了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

小孩子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总是瞪大眼睛怀着一种要发现世界奥秘的愿望,去观察,去想象,去发问。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拥有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强大动力。一位科学家曾说:“好奇心是创造精神的源泉,是想象和智慧的推动力。”一般来说,孩子的好奇心越强,创造力也越强。

但是,对成年人来说,当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习以为常后,就不会对种种司空见惯的事情感到好奇了。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成人难以理解的好奇心时,许多人出于孩子的人身安全考虑,或者对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感到厌烦,就会阻止孩子继续探索的愿望。这样做,无异于把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制约了孩子的潜能开发和成长进步。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当自己的好奇心无法满足,或者遭到爸爸妈妈的阻止时,他们就会产生挫败感、失落感。这种不良情绪不但摧毁了孩子的上进心,还让他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支持、理解和帮助,那么孩子不但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还会对父母产生由衷的感激。

令人担忧的是,今天我国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活中,许多成年人对周围事物是一种“见惯不怪”的心态,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探索精神。于是,我们的孩子就表现出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其成长进步遭遇到很大的瓶颈。

因此,父母朋友们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探索世界,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议一: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天性好奇。十一二岁的时候,他就在家里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自己制作马达、用显微镜观察各种有趣的动植物。

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理查德·费曼始终表现出一种不找到答案誓不罢休的劲头。凭借这种精神,他在理论物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担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

理查德·费曼的成功,与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密不可分。试想一下,没有了这种探索精神,他能在科学道路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吗?

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基础,它们共同支撑着一个人的探索精神,对这个世界发出不同的疑问。生活中,孩子问这问那,有些问题常常让父母哑口无言。于是,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太烦人,或者采取压制的做法,或者流露出厌烦的神情,或者认为孩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不必回答。总之,使得孩子不敢再向父母提问。

这样做,可能会让我们得到片刻的安静,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压制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渴望让孩子将来有更大的作为是所有父母的心声。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生活中阻止孩子探索、求知的努力,这不是最大的讽刺吗?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对孩子的提问作出什么反应,直接影响到孩子下一步的行动。耐心给孩子解答问题,解答不上来的时候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是让孩子具备了持续进步的能力。

建议二;通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学到知识

柏拉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对孩子来说,好奇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好奇心的引导下,他们能够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增强做人做事的本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心,借助孩子这种主动性引导他们学到知识。

其实,好奇心更多表现为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而兴趣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力量。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一旦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心,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

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关键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常能从中获得新颖而神奇的感觉,使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向往。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孩子总是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他所能接触的事物,并努力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所以父母要时刻了解孩子的关注点在哪里,从而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入恰当的轨道。具体来说,父母要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大自然蕴藏着无穷的知识,是启发孩子心灵的老师。所以,父母要经常带着孩子观察各种花鸟虫草的变化。比如,让孩子去池塘边观察小蝌蚪,看看它们是怎么变成欢蹦乱跳的青蛙的。这种探索、发现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能够奠定孩子未来所需的探索、勇敢精神。

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这方面,除了给孩子购买与订阅现有的幼儿、少儿书籍、刊物外,父母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或其他长辈的藏书来引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开阔他们的眼界。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柏特兰·罗素,就是从祖父的书房里开始学术生涯的。罗素4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了,从此他就跟随祖父母生活。罗素的祖父曾经多次出任英国首相,家里珍藏了上万册图书。因此,小罗素从小就接触到了大量图书,并在祖父的图书室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而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大自然、书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只要善于引导,就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

建议三:不要取笑孩子的“傻问题”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有时候会提出一些令人捧腹或令人瞠目结舌的“傻问题”。比如,“为什么月亮不能睡觉”,“我的腿装上轮子,能像汽车那样跑吗”,“妈妈,我长大了能不能和你结婚”等等。

这时候,如果父母取笑孩子,他们就会把“傻问题”埋在心底,不再探究了。一方面,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勇气;另一方面,他们不再把父母当作可以信赖的人,也就不会随时随地把内心的想法告诉父母。

事实上,孩子的好奇心常常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出现。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在孩提时候都有极强的好奇心,都曾经提出过一些“可笑”的问题。而且,孩子的一些问题的确“可笑”,但是有些却“科技含量很高”。比如,“为什么飞机不会掉下来?”“电脑网络是怎么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这时候,父母要学会回应孩子,重视孩子的提问,并给出合理的答案。即使父母不懂,或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也要通过柔和的方式表扬孩子的提问。嘲笑孩子、搪塞孩子,只能让他们在探索和求知的大门前停下脚步。

建议四:孩子因为好奇闯祸以后,父母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每个人回忆起童年的往事,都会有因为好奇心而闯祸的经历。坦率地说,孩子闯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更何况他们是因为“无知”而惹事。

孩子闯祸以后,大多害怕、紧张,担心受到父母的惩罚。如果父母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很容易让孩子变得乖巧,但是也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了,以后对新奇的事物也就失去了积极探索的勇气。反之,父母采取宽容的态度,就能避免孩子受到制约,始终在自由的空间里成长。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首先需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父母动辄对孩子的错误给予惩罚,只能让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畏首畏尾,难以有更大的作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父母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