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18261000000015

第15章 难忘与爸爸妈妈分离的日子——多抽时间陪陪孩子

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

——(美国)诺埃尔

我不想再离开爸爸妈妈

暑假终于到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假期。因为,我可以坐火车去广州看爸爸妈妈了。收拾好行李以后,爷爷就带着我出发了,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才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天我在爸爸妈妈住的地方写作业,晚上才和他们吃饭、聊天。到了周末,爸爸妈妈还带我去公园、游乐场玩。暑假本来是很长的,但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却那么短。转眼,我就要回家上学了。可是,我不想离开他们,我舍不得。

那天,爸爸送我去火车站。爷爷催促我赶快登上火车,但是我的脚始终挪不动。后来,爷爷硬拉着我上车,我拽住爸爸拼命哭喊,就是不愿意走。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旁边的工作人员见状,连忙过来帮忙,准备把我抱到火车上。我拉住火车门的护手,说什么都不肯登上火车。

后来,那名车站工作人员似乎不忍心了,就把我放下来。这时候,火车开动了,结果爷爷一个人坐着火车回家了。爸爸无可奈何地看着我,我看到他的眼里噙着泪花。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

我今年该上小学三年级了,按照惯例,我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写了一封信:“爸爸妈妈:你们都在外地,一去就得半年多。我很想你们,有时梦到你们,就喊出声来。爷爷听到我喊,就说爸妈狠心。不过我知道爸爸妈妈全是为了我,才在外地劳碌……”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到外地打工了,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一年中我真正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天。当我特别想念他们的时候,我就写日记:“我想爸爸妈妈的时候经常哭,我已经有四年多没见妈妈了,爸爸也一年多没见了,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也不知道。”

一个人闲得无聊的时候,我就自己制作玩具。有时候,我制作一辆小轿车,因为我想开车去看爸爸妈妈。有时候,我想坐飞机去深圳,给他们带去家里的土特产,我就自己制作飞机模型。一年当中,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过年。这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回家,全家才能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爷爷奶奶对我照顾得很好,但是他们年纪大了,行动也不太方便,所以有时候我还要帮他们做事。许多时候,我还是想和爸爸妈妈说句心里话。家里还没有装电话,我只能通过写信问候爸爸妈妈,我经常写的一句话是:“爸爸妈妈,请你们隔段时间就回来一次,别给我买好吃的,不要为了钱不注意身体。”

现代社会,随着人员流动的加速,孩子与父母分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并且,这种分离不是暂时的分别,很可能是长期的异地分离。结果造成了家庭的残缺,家庭教育也因之出现了缺失,在孩子心理发展、性格培养上产生了很多不足。

一般来说,父母因工作等原因离开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缺少父爱、母爱,失去家庭温暖的情况。孩子渴望与父母在一起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起精神上的压抑。比如,有一个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就对别人透露过自己的心声,他说:“爸妈不在身边,我不止一次的想要自杀。”

当然,更多的孩子还是因对爸爸妈妈思念而引起心理上的苦闷。有一个孩子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每回妈妈想我想得不行了,就回来看看我。妈妈回来看我是我最高兴的日子,而第二天妈妈走的时候,是我最难过的时刻。每次意识到妈妈要离开了,我就不吃饭、不洗脸,一个人坐在床上从早到晚不停地哭,有时候嗓子都哭哑了。”

与父母分开,这种痛苦不仅伤害到了孩子,也给年轻的爸爸妈妈带来很多烦恼和苦恼。有一位爸爸担心地说:“孩子与我们越来越没话可说了,有时候这比我打工挣不到钱还难受,我该怎么办?”而另一位年轻妈妈则表达了自己最大的愿望:“我们最需要的倒不是帮助我们回家过年,而是怎么样才能带孩子到城市里上学?”

这的确是一对现实的矛盾。一方面,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外辛辛苦苦挣钱,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孩子?然而,另一方面,他们挣到了钱,却失去了最温暖的亲情,失去了孩子的未来,他们甚至无法让孩子领悟到父爱母爱。而更让许多父母无法接受的事实是,有时候与孩子长期分开,自己再见到他们的时候,已经彼此不认识了,而最让父母痛心的话是:“那不是我爸妈,我爸妈不是那个样子的。”

离别,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充满痛苦的事情。与最亲的爸爸妈妈分离,让孩子承担这种痛苦,无论怎么说都有点残酷。当父母与孩子的分离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时,当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建议一:经常与孩子保持沟通

如果在外工作的夫妻把孩子交给父母抚养,或者送到远方的亲戚家,那么就要寻找机会多和孩子接触、保持必要的沟通,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般来说,可以每个星期通一次电话,在电话中对孩子嘘寒问暖;彼此互寄照片,随时让孩子看到父母新的照片,并知道父母的点滴近况。此外,父母要从照顾孩子的一方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样在与孩子电话沟通的时候也容易有共同的话题。孩子思念远方的爸爸妈妈时,总是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所以在与孩子电话沟通的时候,父母还可以约定下次回家探望的时间,给孩子一个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远离打工的父母,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容易出现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甚至导致人身伤害、死亡等悲剧的发生。因此,父母经常与孩子保持电话等形式的沟通,就能给孩子以心理上的安慰,减少他们出现各种差错,避免悲剧的发生。

有的父母与孩子经过长期的分离后再团聚,往往基于补偿的心理,会给予孩子超出合理状态的奖励。这种做法虽然是父母的一片苦心,但并不值得提倡。因为,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并不像大人那么功利,如果父母的做法操之过急,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反而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来说,心灵上的沟通远远比物质上的补偿重要。与孩子分离以后,父母如果有心去弥补,应该以爱的方式进行,多花些时间和耐性,孩子自然就能接受,父母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建议二:多抽时间陪陪孩子

有一首歌曲曾经红遍了大江南北,这就是《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不过,针对父母与孩子分离的现实,这些歌词或许应该改一改了:“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着关心常回家看看,看看老人,看看孩子,陪着他们到处转转。”

现在,期盼年轻的父母常回家看看的不只是老人了,还有可爱但孤单的孩子们。有一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把我留在了外婆家,我三岁那年才回到他们身边。但是,爸爸还是经常在外面工作,所以我们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团聚。我知道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很辛苦的,想到这里,我没有更多快乐,而是心疼。”其实,这位爸爸如果能够经常回家看看,一家人还是能够幸福快乐的,少了这一步,就容易影响到一家人的情绪。

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很需要父母多抽点时间陪陪他们,陪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分给孩子一点,珍惜孩子的每一次请求。当孩子提出“陪陪我”时,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不要不假思索地找借口拒绝,要知道这一次次的拒绝,可能会让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老师发现当今父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无法与孩子沟通。有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说什么都不听;而孩子则认为对父母的话没兴趣,甚至感觉很烦。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平时不注意与孩子沟通,总是在忙自己的事,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因此,父母无论工作再忙,也要有意识地挤出一些时间来陪陪孩子,与孩子说说话,谈谈心。与孩子在一起,父母才能了解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才能与孩子建立心理上的默契,建立深厚的感情,并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建议三:时刻注意孩子心理健康

赵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她向一位青少年教育专家请教:“我是一位职业母亲,由于事业正处在上升阶段,所以不得不在事业和家庭中做出一个选择,牺牲了与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现在,我的孩子快四岁了,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周六,我都把他接回来团聚一下,星期一再把他送回去。但是,我发现孩子的依赖性特别强,性格也内向,特别是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不爱和人打招呼。我知道,这几年来我在孩子身上投入得太少,可能让他缺乏安全感,一想到这些,我都有一种深深的自责。”

在上面的故事中,赵女士显然遇到了很大麻烦,那就是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现代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不可能整天在一起,彼此分离的情形也很普遍。因此,父母更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他们因为缺少母爱父爱而导致性格缺陷。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应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不仅是亲子关系的现实需要,也考虑到孩子的父母比爷爷奶奶这代人的文化素质更高,能够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塑造。不过,出于各种原因,孩子暂由上一代人带养也是可行的。但是,这要求父母朋友们不能因此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相反,父母们更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多多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遇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这种情形,我们应该怎样应对,需要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呢?发生这种情况,首先要确定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否与父母不在身边有关。为此,可以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时的内心感受,了解他的情感需求是否被满足,是否因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焦虑感和无助感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显然,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父母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如果确实难以做到,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面的措施了:经常抽时间看望孩子,利用周末时间与孩子一起到外面游玩,每天与孩子通电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