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18260900000017

第17章 对某件事情负责——有责任感的孩子最快乐

孩子没有责任心,谁的错

有位母亲,几乎从没看到她开心的笑过,每次见到她,她的眼睛都是红红的湿湿的。她的丈夫几年前不幸去世,孩子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给他找工作也不去做,整天泡在网吧里,一心想做网管。母亲则坚决不同意,怕孩子结交不良人士而学坏。因此母子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有几次孩子还差点动手打自己的母亲。

作为一个男子汉,理应用自己的双肩担起这个单亲家庭的责任,他非但不去承担责任,而且连母子之间最起码的亲情意识都泯灭了。家庭的责任感都没有了,又何谈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呢?这种结果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错又该归谁呢?固然有孩子难移的秉性因素,但做母亲的也要承认自己的教育中存在过失。

责任感驱使孩子主动学习

马丁的儿子法语一直不好,孩子已经对学习法语失去了信心,这一点让马丁颇为头疼。

一天,马丁找到儿子说:“你教教我法语好吗?”儿子感到莫名其妙,长期外语水平低造成的自卑感使他不相信爸爸的要求。见儿子有些惊疑,马丁又说:“爸爸上大学时学的那些法语都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公司正在做一个项目,好多法文我都看不懂,因此才请你教教我。”儿子欣然同意了。

从此以后,儿子上外语课,心里就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对得起“爸爸的老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为了多掌握一些教爸爸的本领,儿子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

晚上马丁回家后,不管多忙,也要坚持听一会儿儿子的法语课。儿子呢,为了教好马丁这个特殊的学生,每天也必须认真“备课”,上课时又是讲解,又是朗读,还要提问、听写、对话,课上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儿子教得既认真又仔细,马丁呢,则是学得既努力又虚心。

马丁父子俩的法语水平越来越高。

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人家要求索赔12.5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可小男孩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这个男孩靠打工赚钱,终于还清父亲的12.5美元借款。这个男孩就是里根,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

孩子犯了错误,做父母的应当怎么办?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里根父亲的可贵之处,就是让孩子懂得:犯了错误,应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不推卸责任。其启示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今的独生子女,优越感特别强,有父母这座大靠山,什么事都不在乎,有事由父母“兜着”,所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总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缺乏责任心和责任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会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因此,家长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必须从小抓起,要言必行,行必果,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孩子从小执行自己的诺言,长大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会有坚不可摧的力量。

建议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开展一些种养活动。

例如养金鱼、乌龟、蚕、虫,种一两种花草等。养小动物要喂食、换水、清洁,种花草要施肥、松土、浇水。在这样的种养过程中,孩子只有极负责任地、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才能使动物健康、植物茁壮。

海拉蒂今年四岁半了,在萨尔马多城上幼儿园,最近她在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海拉蒂迷上了植物,她觉得那些花草实在是太美了,便苦苦地哀求爸爸给她买一盆鲜花。

爸爸同意了海拉蒂的请求,并在周末带着海拉蒂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小花。父亲希望海拉蒂看到小花生长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自己照顾它。于是,父亲和海拉蒂约定,由海拉蒂负责照顾鲜花,给它浇水和施肥。

最初几天,海拉蒂非常兴奋,每天耐心地给小花浇水,还根据日照的情况,不断给花盆挪动位置,并拿出本子,歪歪扭扭地在上面画出花卉生长的情况。

海拉蒂的父亲看到小海拉蒂这么有责任心,十分满意。可是,没过多久,海拉蒂的父亲发现小海拉蒂给花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多天都不给小花浇水,也不做记录,似乎她已把养花的事给忘了。结果,小花慢慢枯萎了,叶子开始泛黄,生长的速度减慢,再过几天,盆花快死了。

吃过晚饭,海拉蒂父亲把海拉蒂叫到阳台,说:“你给花浇水了吗?”

海拉蒂低着头说:“没有。”

“为什么没有?”

“我……”

“我们在买这盆花的时候,是怎么说的?由谁负责给这盆花浇水?”

海拉蒂沉默不语。

“你看,这盆花多么地伤心、悲哀!她失去了美丽的叶子变得枯黄,而这都是因为你。”

以后的日子里,海拉蒂每天坚持给花浇水,小花不久又恢复了以往漂亮的颜色。

种花养草、养小动物,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增长他们的知识,同时还能增进孩子的责任心。

作为家长,一旦我们决定将某件事情交给孩子负责,就要“监督”孩子的行为,而不能采取“不管”或“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会滋长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孩子缺乏责任心。

建议二:不做孩子的佣人:父母包办得愈多,孩子的能力愈差,愈没有责任心。

有这样一段话:“孩子被赋予责任,才会有被需要的感觉。如果一个孩子感受不到自己被需要,他只会变得愈来愈依赖,连上学的书包都要父母收拾。有些孩子忘了带东西到学校时,反而怪说:‘都是妈妈不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都推到别人头上。可见父母包办的愈多,孩子的能力愈差,愈没有责任心。”

我想每一位父母看完这段话之后,一定感同身受,因为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佣人型父母”。孩子只要大声喊:“妈,我的袜子呢?”袜子就会自动来到孩子的面前。“妈,我要喝汤!”孩子的碗里也会自动添满热汤,所以孩子责任心的淡化,是父母的态度与观念造成的。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将来能在快速多变的社会上立足,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承担责任。

建议三:督促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美国一个小学生因损坏校车而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疑,这位母亲的态度使孩子认识到一个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这事发生在我们周围,很可能有两个结果,一是父母出面与学校交涉,请求撤销对孩子的处罚;二是父母自己亲自送孩子上学。在学校,我们每天总能见到一两个为粗心的孩子送书本、文具的父母;也常遇到想方设法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逃避学校处罚的父母。

有一个屡次违反校纪,多次参与打架斗殴的学生,每当学校通知这个学生的父母时,他们总表示自己愿意对孩子的过失负责。虽然他们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很生气,却从不愿意或者也没有想到应主动让孩子去承担一点责任。正是父母的一次次宽容和过分的溺爱,使孩子渐渐养成了自私自利、缺少责任感、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导致孩子漠视校纪,轻视规范,缺乏责任心。

建议四:用责任心来驱散孩子的胆怯心理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克服孩子的胆怯行为。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孩子照顾弱小或年幼的孩子时他会很感兴趣,完全忘记了胆怯。父母不必事事抢在孩子前面,不必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可以明白地告诉孩子他们应负的责任,有时不妨故意表现出无助,非常需要孩子的照顾,逐渐让孩子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把责任的接力棒传到孩子的手中。

父母还可以利用角色游戏让孩子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势利导,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

建议五:告诉孩子: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

人生在世,总要承担一些责任:作为公民,应对社会尽义务与责任;作为个人,要对集体的利益和名誉承担责任;作为家庭成员,要承担对家庭的责任,等等。能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就是有责任感。责任感强的人,参与意识强烈,做事善始善终;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事业心;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往往能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同和爱戴;追求执著,容易成才。可以说,没有责任感,人就不太可能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建议六: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以启迪。

可以规定较小的孩子独立完成一两件家务事,如擦桌椅、摆餐具等。最好是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告诉孩子:家务事都有分工,爸爸负责干什么,妈妈负责干什么,这两件事由你负责,我们看看谁能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得最好。分工后就要真正落实,经常检查总结,持之以恒,使孩子养成习惯,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他包干的项目。这样做,既能使孩子积极参与家庭的事务,加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也能培养他的责任意识,为今后承担对社会的义务与责任奠定基础。

建议七:安排孩子去完成某些任务。

责任存在于工作和任务之中。所以,责任感产生的源泉是孩子实际去从事和承担某项任务。父母应该经常有意地安排孩子去做某些事情,并明确告诉孩子所要负的责任是什么,父母对他的期望是什么。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考察和锻炼孩子的责任心,适当提醒孩子要认真地坚持完成任务,并在事后给予鼓励。此外,除了父母给孩子临时安排的任务外,孩子自身还承担有一些社会的和家庭的义务,比如对学习的责任,对家庭、父母的义务。

由于年龄特点,许多孩子在对待家长安排的工作时,可能因为贪玩或其他原因没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对此,父母应及时给予严肃认真的批评,一定要让孩子懂得负责任是为人的重要品行,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做事情是可耻的。一般对年龄大的孩子可以多讲道理,对年龄小的孩子则可多在实际活动中引导。当孩子能认真完成任务时,父母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决不能认为孩子完成好任务是理所应当的,就不予理会。对于孩子在外承担的学习和班集体的各种任务,父母应该多和老师配合,督促孩子认真负责地去完成,这样可以使孩子形成责任感,并锻炼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