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求人就这几手
18260800000057

第57章 忍而待发,以忍求变

忍有两种,一种是忍而不发,以忍求安;一种是忍而待发,以忍求变,求人者要特别学会后一种忍。忍是手段,所求是目的。

战国七雄的赵国,赵武灵王在位时为公元前352年至公元前299年,当时的赵国国富民强,又因地处中原,常被卷入战争的旋涡,所以广行富国强兵之策比其他国家更急切。

赵武灵王经过多年征伐,认为北方游牧民族骑马作战是值得仿效的战术。其机动性大,集散自由,对战场条件适应性很强。

于是他想改变自己军队的作战战术,但改革颇费了一番周折。

首先,当时的中原服装不适合骑马作战,就要改穿游牧民族的胡服。胡服的下身相当于今人普遍穿着的裤子。要穿胡服并不那么简单,服装式样的改变在中国古代历来是一场大的改革。

决定下达后,预料中的反对势力蜂拥而来。朝中的多数大臣不支持这项改革,主要理由是不能出卖自己的祖宗去穿胡服丢丑卖乖,不能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式样。

面对大批的反对势力,武灵王采取了极其克制的态度,他不发王者之威,不以王者之尊强令推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战争的发展、富国强兵的要略,反复地阐述己见,拿出了最大的忍耐力推行战术革新。

最难说服的是他的亲叔叔。他借口生病,不上朝也不听劝。武灵王知道他“病”在哪儿,绝口不谈正题。天天如此,叔叔大为感动,因为彼此都明白对方在做什么。

武灵王的“忍功”终于达到目的,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目标明确的“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咽得下这口恶气,你才能办得成大事。

“你现在只是一个县官而已,今后的升迁须看上司对你的印象而定。要是你的才干一直超过上司,这对于州的长官们的地位是很危险的,那时他们不但不会赏识你,反而会对你产生偏见,你会随时惹祸上身而不自知,又如何发挥你的济世之志呢?我今天多提醒你用心与周围的人协调,适应环境,暂时委屈,实在是为了你将来能有大的作为啊。”

这是宋朝宰相杜衍教导学生的话,它穿越了百年时空界限,对于今天的人一样有着明灯般的指导意义。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人要想求成人、办成事,就得学会忍耐,并把隐忍作为驱策你向上的动力。

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受不了委屈。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善于忍耐,“打了左脸,还要把右脸给人家”,只要受得了这样的委屈,还愁求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