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初高中女生99%需要妈妈的关爱
18260000000024

第24章 离异了,别忽略女儿的感受

1.单身妈妈和女儿的温馨小家

小霞(化名)的妈妈是个要强的女人,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双休日安排学科辅导,不允许女儿和其他同学过多来往。女儿成绩退步,她就动手打女儿。久而久之,女儿对妈妈的高压政策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和妈妈顶嘴,拒绝参加辅导班,甚至吵着离家出走。

从自身不幸的经历中,这样的单亲家长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不惜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总想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的心愿。然而,初中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特定年龄阶段,一般具有自认成熟、要求独立、情感易动荡等特点,如果单亲家长不能把握好孩子的这些特点,在学习等方面提出过高要求,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遇到孩子退步时过多批评、责备,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

尽管单亲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讲究教育方法,期望过高、急功近利,孩子是不会领情的,这种教育往往是要失败的。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离异家庭的家长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

孩子是敏感的,会感受到家庭的细微变化。

所以,不要企图隐瞒发生了什么,那样会增加女儿的不安,失去对妈妈的信任。作为家庭的一员,她有权利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事实,这有助于她的勇敢面对。真诚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告诉她,你们的家庭的确发生了变化,同时告诉孩子,你们仍可以像以前那样爱她。

离异夫妻尝试做朋友。分手后,养育孩子仍是离异双方共同的责任,只有平静商谈教育孩子的事,才能让其有宁静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双方要经常保持和孩子联系,尤其是孩子的监护方,应允许另一方探视,使孩子享受亲情。

与孩子共同担起家庭的责任,避免补偿心态。不要过度补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要像对待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物质补偿和娇纵都无法替代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相反可能是任性、暴力的来源。单亲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担责任,才能走向成熟。

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级里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避免受害者心态。最好不要向孩子控告对方的无情和不负责任,不要试图将自己的创伤作为孩子今后成长的借鉴。孩子需要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他们有自己探索和憧憬的权利。“妈妈不要我们了”、“男人都是坏东西”之类的语言,会使孩子失去对人的信任和对未来的信心。

单亲家庭中,母女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

单亲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离婚率飙升的社会,单亲家庭已经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了,所以对女儿没什么好隐瞒的,自己也不要消沉,日子总要过下去,身边不是还有最亲爱的女儿么?

2.让女儿与父亲“亲密接触。”

班上小君同学最近成绩退步,老师邀请其家长来校进行交流。小君的父亲如约而至,可刚一坐下,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工作是多么忙,平时管理孩子、教育孩子都是她母亲负责的,他是从来不管的,甚至不无骄傲地讲起了他最近忙于业务,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自己的女儿了。

接下来,在交流过程中,他不时地接听着电话,然后不时地向老师表达着歉意。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庭存在着像小君父亲一样,只顾着“主外”而忽视了教儿育女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家庭中教育孩子的重任往往落在母亲的身上:幼儿、小学阶段时孩子上学的接送;在家学习时的“陪读”;“双休日”领孩子到公园里游玩;对孩子进行苦口婆心的“唠叨”教育……而当父亲的,大多以“工作繁重”、“生意忙”为由,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甚至于有的即使留有空闲时间,也只顾着自己消遣、交际,学校举办的学生家长会上,母亲到会的人数比例远远大于父亲的人数。

英国的哈伯特曾经强调指出:“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国外的一项调查研究也表明:由男子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诚然,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也不难发现:母亲带孩子时大多牵着孩子的手,一副不放心的样子;总是一路上三吩咐四交代,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就走丢了。而父亲则不同,他们大多鼓励孩子自己玩,鼓励孩子多做些探索或冒险性的事情,多玩些新奇、刺激、勇敢的游戏。在判断、办事等方面,父亲显得果断而稳定得多,做母亲的则总是唠叨而犹豫不决。在没有或缺少父爱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之后都可能出现女性倾向或反社会现象等不良心理障碍。

《新三字经》中提到:“养不教,亲之过。”这里的“亲”字指父母亲及与孩子有关的长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做父亲的,应当以自身丰富的学识、深刻的理解、果敢的判断能力、善于社交的经验去影响孩子的成长历程,以深沉的父爱的阳光去,普照孩子成长的道路,与孩子的母亲共同撑起教育的一方晴空!

不要斩断了女儿和生父的联系,同时也要建立起女儿和继父之间的桥梁。继父的爱也是父爱,拥有父爱的女儿,才能健康地成长。

3.别让跟随父亲的女儿少了母爱

小萍(化名)是卫生委员,原本活泼开朗的她,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放学后检查完卫生,总是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发呆。开家长会,她的家长也没有来。徐老师家访中得知,她的父母几个月前离婚了,她和爸爸一起生活。但是爸爸离婚后整天和几个朋友搓麻将,很少过问她的学习和生活。小萍在作文中写道:“妈妈已经有了新家,她不会再要我了,爸爸也不再关心我,我是一个多余的人,我该怎么办……”

像小萍这样的单亲孩子正是由于家长的忽视,使他们产生了“没人爱”的情感体验,从而性格变得自卑孤僻,没有安全感。一些单亲家长由于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舆论的压力,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个别家长视子女为包袱,逃避责任。这一类家长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

“老师妈妈”无法根本改变“爱缺失。”

上小学三年级的小伟的爸爸是某企业高级技术经理,由于经常出差在外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可小伟却并不缺少家庭的温暖,原因是班主任老师把小伟接到了自己家住。这种情况很普遍。据了解,很多学校都有类似“学生心理咨询室”。学校通过建立单亲子女档案、一帮一互助,以及班主任经常性的家访等形式对单亲孩子进行照顾。社会学家分析:老师某种程度上成为单亲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老师妈妈”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十分明显。但有60%以上的孩子表示老师替代不了缺失的父爱和母爱。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说:社会和学校对于单亲家庭的关注远远大于过去,但单亲子女还是应得到更多的父母的爱。专家表示:“单亲家庭子女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对其教育缺陷也存在很多问题”。由此可见,“单亲现象”虽有好转,但仍令人担忧。

离婚后不具有监护权的母亲应经常去探望女儿,多跟女儿玩耍和交流。

让女儿感受到生母的温暖,使女儿在精神上得到安抚,心理上获得平衡。

4.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多缺陷

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缺陷已经屡见不鲜。缺失一方家长关爱的她们,总是做出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身为母亲者要仔细研究孩子的心理,多和孩子沟通,以免出现下面的情况:

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上出现缺陷一般表现为两个倾向,一种是自卑、嫉妒心强;另外一种倾向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现得很残忍。

还有些孩子性格具有双重人格。在家一挨训就唯唯诺诺,在外遇到弱小者就把在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用到别人身上,表现得暴躁凶狠。

单亲父亲家庭和单亲母亲家庭对孩子性格影响的不同

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就会不一样。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易酿成暴力事件。单亲母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母亲常常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有时也会产生暴力倾向,发生激情暴力,但人是很复杂的,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作为离异双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常常去探望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离异家庭的父母亲常常有这么一种心理,觉得很久没和孩子见面了,一见面就带孩子去麦当劳、肯德基。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贴心的交谈,孩子越大越是如此。其次,在看望孩子的过程中,最忌讳议论攻击另一方。因为这会使孩子从小就无法辨别是非,或偏听、忌恨父母中的一方。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长大的孩子,会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情,连父母都在钩心斗角,那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友爱可言?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具有暴力倾向,而且,在出现暴力事件时,出手往往比较凶狠残忍。

学校教育对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的影响

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如果小海的老师不是让她在外面罚站,而是换种方式再拉她一把,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结果。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单亲家庭的孩子自身可以做的事情

一定要自强自信自立,消除自卑心理。要看到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是差不多的,当然这种思想不会在孩子心中自发产生,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不过,孩子可以学习一些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心平气和”这样的话,或在笔记本上写上“制怒”等词,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也有一些方法,如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舌头卷起顺时针转10圈,再逆时针转10圈,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其实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生中难免会有头痛脑热一样,要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不过大部分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轻度的,可以靠自我调节解决。如果觉得自我解决不了,找学校的心理老师看看。确实严重的,应该到正规大医院的心理咨询室寻求解决。

如果跟在你身边的女儿出现了上述性格缺陷,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