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18259900000111

第111章 从家族经营走向现代化管理

要实行社会化管理,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兼容并蓄,凝聚共识。

——萧灼基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商帮之一,潮商从海贩、甚至是海盗起家,历经500多年的商业创业之路。

早期,潮汕人的经商模式,是家族管理的形式。但这种原始的家族式经营方式,造成了许多弊端。

(1)排外观念强烈,失去活力。

家族经营,必然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外人没有丝毫的信赖。这样做的结果是,潮商经营的企业失去了活力,做生意也失去了动力。

(2)企业规模小,做不大。

在家族经营的情况下,如果内部成员出现分歧,唯一的结果就是分家,即把原来的企业或公司拆分,一分为二,或者分成三份、四份,甚至更多。这样做,企业不是越变越大,而是越变越小,难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3)经营者缺乏长远眼光。

既然无法突破家庭的桎梏,潮汕商人就受到了许多局限,无法突破家庭的窠臼完成战略规划。这势必让他们缺乏长远眼光,没有合作精神,反而拥有极度的戒惧心理。在小富即安的心态影响下,大多数潮汕人只能做小本生意。

(4)无法延续家族财富。

俗语说,树大分杈,仔大分家。在潮汕地区,不论是先辈留下的财产、债务,都是由儿子们共同分享或者承担。但是,“家无三分”,财产均分导致经商活动规模无法扩大,而小型企业在竞争中被排挤、吞并的现象又十分普遍。于是,潮人的经商活动就只能简单地重复“产生——发迹——消亡”的发展规律。

然而,聪明的潮汕人极具开拓创新精神,他们从历史的教训中学到了许多,又从国外商业实践中发现了现代化管理的价值。于是,他们纷纷转型,在商业思想上完成了跃进。

自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潮汕人意识到自己思想的局限,大胆改变经营方式,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促使传统工商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化。

高科技对商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营业务上,更体现在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上。从最初的家族式经营,转为现代化的股份制模式,是许多潮商的选择。他们逐渐采用现代化的股份制管理形式,任用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进行管理,把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开,使企业管理模式更加开放。

比如,国内文具行业龙头之一的深圳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就经历了从家族经营向现代化管理转型的过程。1991年到1994年,创业时期的齐心文具公司以家族人员为主,在管理上是一种粗放型模式;1994到1997年,是公司开始尝试性引进职业经理人,主要负责市场营销;1997年到2001年,是公司推行规范化管理的高速发展阶段,包括自建网络,导入国际化质量体系标准,推行信息管理系统,瞄准了产权多元化、产业规模集团化的发展方向。

澄海猛狮集团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这家生产蓄电池的公司,在2001年迈出了改良家族制的重要一步——成立股份公司。结果,完成改造的管理层中只留下了一个家族成员。创业阶段,家族企业形成了同心协力的竞争优势;但是,当企业资产到了一个亿,这个优势就不明显了,反而成为一种桎梏,于是,澄海猛狮集团才有了大胆改革的这一举措。

汕头宜华集团,在企业发展中规范了董事会,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了按制度管事、管人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使集团老总刘绍喜从一个农民企业家成长为一个融知识型、开拓型和实干型为一体的新型企业家,公司业务也有了大幅增长。

2004年,在北京潮人商会成立之际,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曾向潮商企业提出了“五要五不要”的建议。

1.要进行资本积累,不要资本原始积累。

2.企业要获取平均利润,不要垄断利润和超经济收益。

3.要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不要浪费生产要素。

4.要树立良好的商誉,不要失信于民、自毁形象。

5.要实行社会化管理,不要家族式管理方式;兼容并蓄,凝聚共识。

显然,这一要求的提出,是有现实原因的。不少潮商存在企业管理不规范、家族管理、决策随意的现象。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按游戏规则办事,就要与标准的管理规则接轨。那么,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潮商的必然选择,也是潮商延续家族财富的现实路径。

■以“变革”促发展

“家族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亲缘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落后的,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反之,先进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则会促进和加快企业的发展。

勇于开拓、富于冒险精神的潮商,积极主动摆脱狭隘的经营理念,走向现代化管理,实现了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得了骄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