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柏杨的智慧忠告
18259800000023

第23章 快不快乐在于你的热情

松下清斋折露葵——柏杨的精神旷野

只有伟大的人格才会有伟大的形象,而伟大的形象就是真情。靠着人工制造,能累出气喘病。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万里诛杀·公元前四七年甲戌》

无论在哪一个社会里,真正代表了文化和进步的力量和境界的,是知识分子,古代称作士大夫今世称作学者,他们匡扶着社会的正义,操纵着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鞭挞着人生中的丑恶和虚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机。也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道德学问的化身,因为这是非常需要胆识的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才值得人们的尊敬。

也正为此,有些人便会伪装成有道德和学问的样子,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誉和尊敬。这就是假道学。但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一旦获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拥戴,可能会因为自己并不曾真正地拥有道德和学问而误导大众;或者为了一己的私利,使真正的人生事业得到损害,误人误己。柏杨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来告诉大家如何才算得上是德才俱佳:

“公元前47年,刘爽封皇子刘骜当皇太子。金马门候见官(待诏)郑朋,赞扬太原郡郡长张敞,是刘病已时代有名的重臣,可以辅佐皇太子刘骜。刘爽询问萧望之意见,萧望之认为张敞是一位干练的官员,足可胜任治理繁杂混乱的工作,但是行为轻佻,不是当师傅的材料。刘爽遂改变主意,派使节征召张敞,准备任命他当北长安市长(左冯翊)。不巧,张敞因病逝世。

“萧望之攻击张敞行为轻佻,所指的事实有二:一是有一次,张敞参加皇帝朝会后,‘骑马穿过章台’,章台街上,妓女户林立,而他却不在乎,直穿而过。另一是著名的‘张敞画眉’,酱缸蛆认为堂堂政府官员给妻子画眉,是一种淫亵。张敞曾就此点抗议说:‘闺房之乐,比画眉更淫亵的动作,可多的是。’然而只要被鲨鱼群咬住,恁凭事实俱在,都无法摆脱。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率真的性情中人,都被迫端起嘴脸,努力扮演圣人。结果把赤子之心,层层磨损,出现一种官场中的奇异怪兽。然而,只有伟大的人格才会有伟大的形象,而伟大的形象就是真情。靠着人工制造,能累出气喘病。萧望之在他跟皇亲集团的斗争中,受到惨败,我们万分同情。但他那种拒人于千里以外的高傲嘴脸,却实在使人生厌。他打击张敞,不过由于张敞是受郑朋推荐而已,从他陷害韩延寿以及企图陷害丙吉,显示出他绝不是一个善良宽厚之辈,但他却是一个‘大儒’,于是自有儒家系统给他过高的评价。”(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宫廷斗争·万里诛杀》)

可见,一个人一旦有了可以作为表率的资格,如果他走上错误的道路,就会带领出一批为之歌功颂德却蒙昧无知的愚民来,这个人物也就成了愚民的偶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石头了。因此,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义务心的人宁愿去做一个真正的士大夫,宁愿官位低一点,钱财少一点,学问浅一点,也不愿去做什么假道学!

假道学害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因为假的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生活,是一种矫揉造作,一种对于生活真实的违背。我们要活得真实,不仅对他人要负责,对于自己更要负责。负责的根本一条,就是要尊重生活的真实,不要违背社会和生命的规律!

当人类自己感到悲哀的时候,觉得寂寞而无助的时候,往往就会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根本。所以,从屈原开始,那些真正热爱生活并且对人对己都抱有责任感的士大夫们便走入了自然,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参照物,得到了共鸣和知音。于是,香草美人,以比君子;恶蒿萧艾,以拟小人。后来,这种以物寄兴的传统便得到了真正知识分子的发扬和拓展。

纯洁无瑕的玉石,洁白如玉的兰花,都给人以美丽高雅的感觉。所以,古人便以温润纯洁的美玉和兰草的芬芳,来象征君子的德行美好。萧艾臭草,令人生厌,所以便用来比喻小人的自私贪婪。落实到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使大家敬仰尊服,即使享有着无尽的富贵荣华,也是毫无价值的。就像那萧艾臭草,就算遍地都是,只能惹人厌恶,而难生崇敬心情!所以,人生在世,究竟是要像兰草美玉,还是要像萧艾那样,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了!

《菜根谭》上说: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意思是:真正廉洁的人并不一定树立廉洁的名声,那些为自己树立名声的人正是因为贪图名声;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去卖弄那些技巧,玩弄技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拙劣。

真正的高人是不贪图好名声,也不屑于不正当的机巧之术的。同样,流于本性自然的、如云水般欢跃畅快的心志,倒是值得欣赏倾慕的。在真正的高人面前,它只是表现在八个字上:“率性而为、放逸洒脱”。什么立名和机巧全是多余的。

米芾就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米芾,北宋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做过书画学博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文笔奇特、妙语惊人,不沿袭前人。他以书画见长,他的书法坚劲流利,气韵飞动,势如王献之,画山水人物与众不同,自成一家,临摹他人笔法,可达以假乱真、难辨真伪的程度。米芾还对古董颇有研究,视古代器物、书画如至宝。他言谈清晰流畅,所到之处,人们争相围聚仰视。米芾好洁成癖,经常有怪异的举止让时人传为笑谈。有一次,米芾曾对无为州治(今安徽无为)一奇形巨石说:“这块巨石足以受我一拜!”他整好衣冠向巨石叩拜,并以兄长相称。他也曾奉诏命仿照《黄庭》小楷,作周兴嗣的《千字韵语》;还曾被允许进入宣和殿,观赏其中的书法珍品,这对常人而言都觉得无比荣耀,米芾却依然淡然处之。

米芾并没有刻意去树立那些个所谓的“威名”。他在生活上是极其“拙”的,因为他的洁癖以及拜石的怪异行为,所以生活上与常人格格不入,不但仕途无望,而且日渐困顿。但因为他的“拙”和不谙世事的“放”,使得他终于脱颖而出,成为旷古的书画大家。

伟大自有伟大的光辉,即便有美丽的颂词都不能掩盖其天然的美丽。相反,有些小人物却始终认为全天下的人都是傻子,只有他一个人聪明,于是夸大其词,阿谀奉承,但却常常是越抹越黑,越是说得清正廉洁,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关于伟大,把好自身的门槛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爱因斯坦先生,其地位够高了的吧,却抽出时间,拉拉提琴;丘吉尔先生也常常自己动手当泥水匠;艾森豪威尔先生则以打高尔夫球闻名于世。艺术活动是孤立的,不受社会利害干扰。人人都应该有这种崇高的气质,把自己从事的学问事业,当做一件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品,不但求其混过去就算,还要追求一种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一钉一铆的得失,如此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呜呼,伟大的事业都出自宏远的眼光和豁达的胸襟。君以为对乎?不对乎?

——柏杨《努力读书》

如果你能放得下名利的纷扰,摆脱得了金钱的迷惑只是一心一意爱你的工作本身的话,那么虽苦,亦不觉得,甚至还有种陶醉的感觉。

柏杨先生自青年时代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尽享家庭福美的日子,还是恐怖压抑的牢狱之行中,他都用锋利的笔书写斗士般的心灵,并以此支撑着他的信仰和人生,乐在其中。这一支笔拿起来,就是一生。促使他愿以此生时光为之付出的就是对工作,对写作至高无上的热情、激情。

对于“工作就是游戏”的观点,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工作和游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是责任和使命,游戏是消遣和娱乐;工作重结果,游戏重过程;工作带来利益,游戏带来快乐;工作是必须的,游戏是可有可无的,工作是十之八九都厌恶的,游戏是百分之百都喜爱的。怎么能提到同一个位子上去呢!

但工作毕竟不是剥夺你的权利,不是为了让你痛苦而存在的东西。虽然目标和责任会带给人压力,可释放压力的途径也是无处不在,那些擅长把工作当成游戏来玩的人,都是能够把困难、枯燥和压力变成挑战、刺激和动力的人。他们认为,不管是上网聊天、泡吧、蹦迪还是打牌、飙车,游戏里蕴藏的某些东西,比如投入、松弛、平和的确可以轻易地化解对于工作的疑惧和担忧,这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益无害的。

游戏是很容易使人投入甚至废寝忘食的,它会让你感到快乐。它让人松弛,对于成败得失无关痛痒。它也是平和的,因为这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当工作变成了游戏,心情也会舒畅许多,不是没有压力和烦躁,只是面对它们的态度不一样了。

看淡结果、享受过程的“游戏心态”是上班族应该拥有的,在快乐的状态下,才会有更好的工作表现。李大钊不是曾经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说“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学就学个踏实”吗?若在工作的时候也能加上玩的状态和心情,不是就有了所谓的快乐推销、快乐打字、快乐编辑、快乐策划、快乐上班、快乐加班了吗?

哪个人不希望快快乐乐地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呢?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关键是看你自己怎样选择了。愁眉苦脸也是做,开开心心也是做。

不喜欢交际应酬对吗?为什么不把它看成朋友间的喝酒猜拳呢?不喜欢每个月的业绩目标是吗?为什么不把它看成飙车时的一次次加油门呢?不喜欢和讨厌的家伙合作共事是吗?为什么不当成“找朋友”时的忽敌忽友呢?反正都得做,快乐一点不是更好吗?

想通了这些,你会发现那些拼命在工作和娱乐之间找平衡的做法是多余的。因为无论你在做什么,你都有权选择快乐。工作和游戏的本质一样,都是为了让人快乐。

成功的人乐在工作。

是的,不管你做什么,都要乐在其中,而且要真心热爱你所做的事。与同事相处是一种乐趣;与顾客、生意伙伴见面,是一种乐趣;和你每天必须见面的人相处,更是一种乐趣。

生活不是单调的颜色!不妨多给自己机会,去尝试、经历各式各样的事情,从中发现你不喜欢的部分,再找个新方向,重新开始。当你乐在工作、如愿以偿的时候,就该爱你所选,不轻言变动。但要是你开始觉得压力愈来愈大、让你愈来愈紧张的时候,就是提醒你事情有些不对劲了。万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就该考虑做些改变了。

找到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不是世界末日。要是你决定继续呆着,那才是世界末日。要是你不喜欢你的工作或工作环境,那你绝无成功之日。

工作必须让你感到满足、有意义,要是你没有这种感觉,你只会把工作当成每天不得不做的苦差事。

一位退休的老人,在乡间买下一座宅院,打算安度晚年。但不幸的是,在这宅院的庭园里,种着一株果实累累的大苹果树。

邻近的顽童,几乎是夜以继日地来“探视”这株苹果树,同时还带来了石头或棍棒。

想安享宁静的老人,窗户玻璃常被击破,有时不堪喧闹会走到庭院中驱赶树上或园中的顽童。而顽童回报老人的,则是无数的嘲弄及辱骂。

老人在不堪其扰之余,想出一条妙计。有一天,当他如往常一样面对满园的顽童时,他告诉他们,从明天起,他欢迎顽童们来玩,同时在他们要离去前还可以到屋子里向他领取一块钱的零用钱。

孩子们大喜,如往常一样地砸苹果、戏弄老人,同时又多了一笔小小的零用钱收入,故此天天来园中玩得乐不思蜀。

一个礼拜过去后,老人告诉小孩们,以后每天只有五毛钱的零用钱。顽童们虽然有些不悦,但仍能接受,还是每天都来玩耍。

再过一个星期,老人将零用钱改成每天只有一毛钱。孩子愤愤不平,群起抗议:“哪有这种事,钱愈领愈少,我们不干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从此,庭园中恢复了往日的幽静,苹果树依然果实累累,不再饱受摧残。

聪明的老人为了对付贪心的小孩,在原本只为了兴趣而快乐的事物上加入酬劳,再假以时日,使酬劳逐渐降低,终而使兴趣失去了;原本能够使自己快乐的游戏,也因酬劳的失去,而再也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或许不只小孩子是这样,在我们许多的工作上也常能发现这种结果,因为金钱的缘故,而使我们原本热爱的工作失去了魅力。

然后,人们开始诅咒金钱是万恶的,因为金钱使得单纯的工作兴趣不再有意义。事实上,金钱非善也非恶,贪财才是万恶的根源。真正犯错的,并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对工作与金钱的态度是否正确;是我们付出与获得的心态能否达观。

我们可以再一次去审视自己的工作,清楚地分析出自己为何要从事这项工作,而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何在。然后回想自己从事这项工作时起初的心愿;紧紧把握住这份心愿,就能不为起伏不定的酬劳所迷惑,从而能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做自己,其实很简单,选工作,其实更简单。只要你的心灵依旧纯净,火热,依旧愿为你的爱花费时间和精力,幸福感就自在其中。

影响你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热爱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可以被称为一种定律或者法则。根据这个定律,你所做的任何一项工作不是出于热爱,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热爱而作出的补偿。

所以,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你最热爱的事情时,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如果你不热爱你所选择的工作,那么想要真正把它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全身心地投入,那么当你遇上困难的时候,你就会放弃目前的工作并转而从事其他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全心全意投入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从而使之尽善尽美的人,比如爱迪生和贝多芬,比如安徒生和米开朗基罗,比如将来之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