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柏杨的智慧忠告
18259800000011

第11章 “利”是道义路上的绊脚石

呜呼,一个社会必须处处都有可以共事的人,才是兴隆之相。越是老朋友,越不能合作,乃上天赐给中国人的一种严厉惩罚。——柏杨《冒出几个主意》

柏杨为人忠厚,谦虚和蔼,宁愿人负我,绝不我负人。对穷人充满同情,对朋友从善如流。又是因为他过于善良、无私,对人缺乏应有的警觉之心,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也常忽略,而吃亏上当,遭人暗算。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你在冤屈的时候,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他继而进一步阐述他的看法:“在遭遇患难的时候,内心却处在安乐;在身处地位贫贱的时候,内心却达到了富贵;在受冤屈而不得伸张的时候,内心却是居于广大宽敞的境界,就自然会无往而不泰然处之了。心底无私,天地自然宽。”

人的一生怎么可能不遇上一点曲折,不被别人误解?天下之大,哪能什么利益、好处都被你占了去?不被理解的时候就觉得委屈,得不到好处,就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不思自己是否努力,只是怨天尤人,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遇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要豁达大度,不要以一事一时的不顺利为念,应该看到社会的发展,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孔子和墨子一个不愿无功受禄,一个不愿卖义获封,他们二位固然都是当时的大贤,有他们不菲的自身价值,但如果他们放弃做人,不过一介凡夫而已,又有什么圣贤的价值呢?所以,义不苟取,正是这二位圣贤的价值所在。在他们看来,他们自身的价值,他们的学说,他们的人格精神,其价值远在人主所能赐予的爵禄食邑之上。

在“苟政猛于虎”、百姓不堪重负的元代,董文炳出任县令,逢朝廷开始普查百姓的户数,以便按户数征收税赋,并且下令敢于隐瞒实际户数的,都要处以死刑,没收家财。董文炳看到百姓的税赋太重,要百姓聚居一起,以减少户数,众官吏认为不能这么做,董文炳说:“为百姓犯法而获罪,我心甘情愿。”百姓中也有人不太愿意这样做,董文炳说:“他们以后会知道我要他们这样做的好处,会感谢我而不会怪罪我的。”由此,赋敛大为减少,百姓都因而很富足。董文炳的声誉波及四周,旁县的人有诉讼不能得到公正判决的,都来请董文炳裁决。董文炳曾到大府去述职,旁县的人纷纷聚拢来看他,有人说:“我多次听说董县令,无缘一见。今看到董县令也是人,为何明断如神呢?”当时的府臣贪得无厌,向董文炳索取钱物,董文炳拒不肯给。同时有人向府里进谗言诋毁董文炳,府臣便欲加以中伤陷害,董文炳说:“我到死也不会剥削百姓去得利益。”当即弃官而去。

后被重用的董文炳,在领兵进入福建后,《元史·董文炳传》记载道:“文炳进步所过,禁士马无敢履践田麦,曰:‘在仓者,吾既食之;在野者,汝又践之,新邑之民,何以续命。’是以南人感之,不忍以兵相向。”后来,“闽人感文炳德最深,高而祀之”。不仅百姓不忘记这样的良吏,历史也同样不会忘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功不受禄”,是人们对钱财应有的态度。见钱眼开,唯利是图,无利不起早,看似精明过人,实则这种人第一不可能发大财,第二财运不可能长久,因为他不懂得,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而财神爷也愿意经常照顾那些并非唯利是图的人,傻人有傻福气,就是这个道理。

子贡是孔子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他在随孔子周游列国期间,观察孔子待人接物的言行特点,概括出五项道德情操——温、良、恭、俭、让,简而言之就是“五德”。西方学者阿德勤在《(经典名著中的伟大观念)》一书中,指出在西方被讨论最多的观念是上帝、知识、人、国家、爱。中国古代典籍中,讨论最多的大概是仁、道、人、天命、心性,而仁和仁所统摄下的义、信、忠、恕、智、勇等观念,尤为活跃。这些观念和范畴有的陈旧过时了,有的需要辩证地扬弃,但大多数仍然放射着智慧的火花和真理的光辉。

人,总不能赤条条地来到这世界上,又赤条条地回去。生老病死,人生难免。司马迁尝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千古名言,是对我国传统理论思想的生死观的高度概括。它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社会“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人的一生不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推动历史前进而献身,就是大仁大义,流芳百世,重于泰山;为剥削阶级和一己私利逆历史的潮流而动而死,就会遗臭万年,轻于鸿毛。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得了怪病,京城中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正当人们焦急万分之时,一位外乡来的医生自告奋勇,进宫为国王治病。这位医生果然身手不凡,国王日渐康复。国王非常感激,心想:“我有幸从病魔手中解脱,全靠了这位医生,我一定要厚赏他。他给了我欢乐,我也要回报他一个惊喜。”于是,国王暗地里吩咐侍臣携带很多财宝,赶到医生家乡,为医生修建高门大宅,家具摆设一应俱全,还为医生置办了大片田产,赐给了成群的牛羊。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侍臣又悄悄回到王宫。这时,国王的病已彻底痊愈。他对医生说:“我的病已痊愈,非常感谢你,你可以走了。”

医生原以为会得到丰厚的奖赏,可现在国王一点行赏的意思也没有,心中非常恼怒,但也只好暗自将怨恨咽下肚,不悦地空手上了路。一路上,医生的心中都在想这件事,越想越恼,越恼越想。在愤恨不平的情绪中,医生回到了家乡。可回家以后的所见所闻,却让医生目瞪口呆。医生在惊愕之余,不禁惭愧之极。他颇为感慨地想:“国王真是位有德之人,知恩图报,给我的奖赏远远超过了我所希望得到的,而我却心胸狭窄,误疑国王是个不义之人,一路之上咒恨在心,实在是愚痴之极啊!”

有道是:善不求报。人们常常在帮别人做了一点事或是施了一点恩惠后,内心就期望别人马上回报。倘若没有立刻得到回报,就会心生怨恨,进而冷落对方。这实在是心胸狭窄而功利之极。见人有难,助一臂之力,当出于道义、良心、责任,这才是君子。

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人生不过百岁,就应该做个好人,存着好心,多行善积德。有什么利益可以超过百岁,能带到棺材里去呢?有的人为了蝇头小利,于最起码的仁义道德都不顾,丧尽天良,为所欲为,被世人痛骂。一个重视道义的人,能把千辆兵马的大国拱手让人,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连一分钱也要争个你死我活。为了谋求天下人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人永远活在人民的心目中。所以,“谋事公道,人我不二”的糊涂之人,他们舍弃一己私利,成全公义,最终为天下人尊敬、爱戴。生命在不息中求得精彩一个人有上台的,必定有下台的一天,天底下没有只上台而不下台的怪事。——柏杨《天才和努力》

柏杨先生影响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在专制体制之下,他不惧危险,为民主人权而斗争。更确切地说,也许柏杨先生一开始没有意识到所作所为的危险性。作为一位无权无势,无拳无勇的文人,他面对强权的打击不再退缩,坚持走上一条充满艰险的不归之路,为中国的自由民主献出了一生。这样的勇敢,超过了古代的武士。

精彩卓越的人生,生产于不懈的追求之中。我们没有权利去虚度一生,我们却有责任去追求成功。成功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执著和坚毅、自信和勇气,都是我们制胜的法宝,只要永不放弃,我们就会永远拥有成功的机会精彩的人生总是有精彩的理由,如同美丽的花朵离不开精心的呵护。在我们享受生命,羡慕别人美好生活的同时,别忘了“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任何一次成功,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局。成功固然美好,而过程尤其耐人寻味。

如果将成功看作白天,将失败看作夜晚,如果你没有熬到天明就睡去了,在醒来时仍旧是夜晚。世界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甘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不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那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的背后就是千万次的重复和枯燥,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成功就永远遥不可及。无论最初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心血,可一旦放弃,所有的成果都将付之东流;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让眼前的事物发生质的改变,哪怕你现在的力量还很卑微。

人一生下来就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所以你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很难改变它,而最好是去发现它。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块巨石上赫然镌刻着这样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们普遍认为的人类最高智慧。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禅宗有言:“明心见性。”目标设定的过程,根本还是一个“自知”,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职责或使命,他人无法越俎代庖。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仅有一次……换言之,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天生我才必有用。”个人的价值就在于把个人深藏的资质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只要“热爱”,只要“适合”,就是与世界最强的联系。

无论你最终是工人、农民、军人、艺术家、医生、企业家、商人还是律师、广告人,只要你做着适合自己的工作,你就会感到,既与自己的心灵,又与身外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了。那些成功者和你我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不过认识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适合”和“热爱”,并且在生活中永远把它置于一切之首,而心无旁骛地奔向自己的目标。很多人对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从来不去分析,不去发现和挖掘,这是多么愚蠢;而有的人正好相反,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和能力的限度,这同样是愚蠢的。

了解任何一个人的所有能力,同时知道他力量的限度,这是一种智慧。荀子说:“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之所以成为大智大巧者,就因为扬其长而避其短。大家都知道,在海外华人中一直享有极高声誉的“功夫之王”李小龙的武功十分了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练武本来是有先天缺陷的。首先,他是近视眼,必须戴着隐形眼镜。对此,李小龙坦诚地说:“我从小就近视,所以我从咏春拳学起,因为它最适合做贴身战斗。”其次,他的两脚不一样长,右脚比左脚短五寸,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左脚专事远踢、高踢,如狂风扫叶;右脚专事短促的阻击性踢法或隐蔽性踢法,近身发腿如发炮。同时,两腿的不一致使他摆出的格斗姿势优美别致,独具特色,成为一种武功流派的典型。“我接受我的极限,毫无怨言。”李小龙如是说。当你觉得日子过得很累,工作干得很苦,那么,你就可能扮错了角色。当你不是你时,你就呆错了地方,扮演了别人,这样不如生活在地狱,如鸟在水里鱼在天上。只有努力找出什么是自己,才知哪里是自己的天堂。让鱼游泳,让鸟飞翔。了解自己最单纯的目的。当你做对了事,当你做着最适合你的事,当你的所作所为利己又利人而赢得人们尊敬时,幸福和成功就会携手而至。用一段空闲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处所,认真地深刻地想一想自己的个性如如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上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及特点,发掘你的才干和天赋,认清你的缺陷和劣势,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但成功与你有约,人生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