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共和国的村庄
18258100000028

第28章 共同富裕的理想和贡献

吴仁宝说,共同富先要集体富,共同富必致家家富。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吴仁宝处理集体利益和农民自身利益的基本准则。

华西村富裕了,吴仁宝强调三个“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

华西村党委用三个“不忘”教育村民。

从1989年起,华西就对周边五个村给予资金、项目、技术上的帮带。邻近的前进、华明、三余巷等村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过华西村的帮扶,并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村。

华西村还先后扶持了盐城、如皋等市县的20多家单位。

1991年,陕西省勉县高潮乡的高潮村党总支书记傅中耀率村里的干部访问华西村。次年4月,吴仁宝带人到高潮村商谈合作大计,提出了分三步走,办三个厂,实现三个结合的帮带计划。此后,华西村为高潮村义务培训了20名技术人才和经营骨干,帮带计划也逐步实施,高潮村的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93年秋,中组部召开了十二个东部地区先进党支部书记扶贫座谈会。会上,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宋平对吴仁宝的想法与做法给予热情肯定。他说:“吴仁宝同志讲,‘自己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个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

华西村曾经连续多年为中西部20多个省、市、自治区培训基层干部100余期,1万余人。

1995年7月,为培养中西部乡镇企业人才作出突出成绩的江苏华西集团公司受到了农业部的表彰,并被授予“东西合作的榜样,扶贫育人的楷模”称号。当时的国务委员陈俊生在贺信中指出:华西集团公司无偿为欠发达地区培训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基层干部,是为贫困地区办了一件大好事,很有意义。

华西村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的战略部署,投资100多万元无偿为中西部乡镇企业培训各类人才2300多名,为全国做出了榜样。

1995年,吴仁宝随中央考察团到宁夏西海固地区考察。他为“苦甲天下”的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落后所震惊,但同时也看到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当即提出:由华西村出资,帮助宁夏将生活在西海固一带的部分贫困农民搬迁,组建一个新的华西村,由华西村派人管理,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和办企业经验,帮助西部人脱贫致富。

此后的几年间,华西村投资300多万元,从西海固四县搬迁了860户、4000多名贫困农民,在贺兰山下的镇北堡组建了“宁夏华西村”。华西村派管理人员常驻宁夏,指导宁夏华西村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种植了5000多亩宁夏“红宝”枸杞,创办了40多家企业,年产值达6000万元。从宁夏华西村选派300多人次到江苏华西村和北京等地学习培训,后来这些宁夏华西村人大部分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100多人到江苏华西村工作,成为运输、基建、裁剪等行业的老板。宁夏华西村先后被国务院命名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列为“科技示范基地”。

西海固地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以后,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继续上学。有感于此,华西村出资,在宁夏华西村办起了“华西村中专学校”,将60多名贫困学生录取,专门学习服装技术,学成后定向到江苏华西村,帮助建立现代化的服装行业。

1995年10月,华西村民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开始创建“新华西”。华西村委派当时的村党委委员、华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协恩率领五名村民奔赴肇东,创建“黑龙江华西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吴仁宝带头,我国东部地区劳模踊跃响应,部分离休省部级以上老同志热心组织的“东部地区义务帮助中西部地区现场培训乡镇干部”行动,几年间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乡镇骨干和县级干部3.8万人,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

当时的中央领导对东部劳模的扶贫创举给予了关注、支持和指导,指出:“办以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培训班是件好事,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扶贫……培训工作要注重实用和实效。”要求“好事要办好,实事要办实”,提出“自觉自愿、互利互惠、着眼基层、务求实效”的十六字原则,并召开全国社会力量扶贫培训班工作座谈会,加以总结指导。

自2001年开始,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方式,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周边村加入后,华西面积达到了30多平方公里,村民有3万多人。整个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吴仁宝倡导华西村民“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他还提出《十穷戒词》《十富赞歌》来倡导新风。

一位革命老前辈评价说:“马克思早就讲过,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吴仁宝的这个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华西不仅有先富的光荣,还有先富带后富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