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传
18256300000038

第38章 刘氏家族 吕后贤内助

历史上人们习惯将刘邦的父亲称为刘太公,其实刘邦的父亲不过是一个种田的老汉而已。刘邦在家里是第三个儿子,他的大哥早卒,后来将二哥封立为代王,但是因为匈奴攻代,刘仲逃归,被废为合阳侯。

刘邦受封为汉王的那年(公元前206年)已是51岁。刘邦既然是老三,太公比刘邦至少年长25岁左右,此时应是76岁左右。

刘邦长大成人后,因为不治产业,太公对他的三儿子颇有怨言,但也无可奈何。沛县起兵后,秦军的势力没有到达过沛县。在反秦战争中,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一直是居住在家乡,倒也是安然无事。

刘邦受封为汉王不久,便起兵还定三秦。第二年四月,刘邦率诸侯攻下楚都彭城;又随即被项羽击溃,刘邦仅与十余名骑兵逃出重围。这时,刘邦想路过家乡把父亲、妻子、儿女一家人接走,因项羽也派人捉拿刘邦家室,家人早已逃散。在逃亡的路上,刘邦遇到了女儿、儿子。而太公、吕雉在审食其的护送下抄小路逃走,被楚军截获。从此,太公、吕雉便被项羽作为人质,置于军营之中,审食其仍负责照料太公。直到汉王四年九月,刘邦与项羽订立以鸿沟为界而中分天下的和约,太公、吕雉才获得释放,与家人团聚。太公在项羽军营中以人质的身份度过了三年多的艰难岁月,他日夜思念的是儿子刘邦;至于他自己,生凭旱已置之度外了。

5个月过后,刘邦即皇帝位,此时太公已是80岁上下的老人了。太公早年一直从事田间劳动,性格又颇为豁达,虽已年届80,身体却很硬朗。汉高帝即皇帝位后,每隔5日便按照平常人家父子间的礼仪朝见太公一次。太公的家令为此劝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如今皇上虽然是您儿子,却又是天下人的君主;您太公虽然是皇上的父亲,却又是他属下的臣民,怎可使令君主拜见人臣呢?如此,会使皇帝失去威严。”

当汉高帝再次朝见太公时,太公遵照家令的劝告,抱着扫帚到门口清扫道路,表示迎接;同时倒退着行走,迎接高帝入门。汉高帝见此情景,大吃一惊,赶忙下车来扶太公。太公对高帝说:“皇帝是天下人的君主,怎可以因为我乱了天下的法度?”

汉高帝心里明白,太公的举动和方才讲述的这番言语,一定是家令教给的。为赞赏这位家令,高帝赐给他500斤黄金。

五月丙午曰,汉高帝向天下发布了尊太公日太上皇的诏书,这道诏书的原文如下:

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西汉一朝,统治者推崇孝道,“以孝治天下”。追本溯源,与这道诏书不无关系。

在汉高帝在位期间,太公可谓享尽了晚年的清福。在未央宫落成的盛大宴会上,高帝手捧玉杯起身向太上皇祝寿,同时开玩笑说:“大人以前说我没出息,不会经营产业,不如二哥有能力。如今我成就的产业同二哥相比,究竟谁的大呢?”

殿上的群臣们知道皇帝出于高兴,同太上皇说句笑话,便都随着高呼万岁,大笑着取乐助兴。

在汉高帝大封同姓诸侯王的时候,惟有他大哥的儿子没有受封为王侯。太公见自己的大孙子没有得到封赏,感到很奇怪,便问汉高帝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把这个侄儿给忘记了。汉高帝回答说:“我怎敢忘记大哥留下的这位侄儿,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忠厚了,所以没有封赏。”

汉高帝是指他身为平民百姓期间,常常因为躲避官司,时常与宾客们到寡居的大嫂家混饭吃。大嫂讨厌他带领这么多的宾客同来,便说锅中已没有饭菜,宾客们因此而离去。宾客离去后,刘邦见锅中仍有饭菜,因此而怨恨大嫂,以至于多年过后还没有忘记这件令他怨恨的往事。然而,太公既已过问此事,再思念起早亡的兄长,汉高帝还是封赏他大哥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汉高帝十年五月,年近90岁的太上皇死于栎阳宫,楚王、梁王都前来送葬,大赦栎阳囚犯。

两年过后,汉高帝刘邦也死了。

姬妾众多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史称“好酒及色”,因而他被立为汉王之后,拥有众多的姬妾是不足为怪的。

刘邦年近四十与吕雉结为夫妻。在此以前,他的外遇不可能只是一人。据史书所载,刘邦与吕雉结婚以前,同他保持非正式夫妻关系而同居的有曹氏。曹夫人为刘邦生有一子,这便是后来受封为齐王的刘肥。刘邦于沛县起兵后,由沛公、汉王而即皇帝位,而有关曹夫人的情况,史书没有记载。

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以及他所宠幸的戚姬,本章下文将专门谈及。

薄姬是汉文帝的生母,因而有关她的情况史书有少略的记载,同时也涉及到刘邦的另外两名姬妾即管夫人与赵子儿。

薄姬的父亲是吴(今江苏苏州市)人,秦王朝时与原魏国宗室的女儿魏媪私通,生下了薄姬。薄姬的父亲死后葬于会稽郡山阴县。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魏豹被立为魏王,魏媪将女儿纳入魏王宫中。

楚汉战争爆发后,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魏豹起初与汉王一道击楚,后来听许氏说薄姬日后当生天子,心中暗喜,便背叛汉王而中立,后与楚国联合。汉王派曹参等将领击败并俘虏魏王豹,将魏国改为郡县,而薄姬便以俘虏的身份被送到汉王的“织室”。织室是汉王朝掌管皇帝丝帛制造的官府,薄姬被送入织室,当然是充当丝帛织造的女工。一日,汉高帝到织室视察,见薄姬相貌端正,举止文静,便诏令将薄姬调出织室,纳入后宫。

汉高帝后宫姬妾颇多,他下达诏令后,早就把薄姬忘到一边去了,因而薄姬入后宫一年有余,始终未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在后宫中,薄姬遇到了少年时的女伴管夫人与赵子儿。当年三人相处得很要好,一次,彼此发誓说:“日后有谁先得尊贵,可不能相互遗忘啊。”

不久,管夫人与赵子儿先得幸于汉王刘邦。汉王四年的某一天,汉王在河南成皋的灵台上闲坐,管夫人与赵子儿侍奉皇上。汉王发现两位美人你看我,我看你,笑而不语,感到奇怪,询问是何缘故。管夫人与赵子儿便把与薄姬少年时相约的誓言向皇帝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高帝这才想起了从织室召入后宫的薄姬,心中凄然伤感,对薄姬的遭遇甚为怜悯。当时,高帝召见薄姬,薄姬答对说:“昨晚妾做了个梦,梦见有条龙盘踞在妾的胸上。”

“这是个显贵的征兆,今日我就为你成全了吧。”汉王说。

当晚,薄姬被留下侍寝,后来果然怀孕,生下一名皇子,取名“恒”。刘恒8岁,被立为代王。薄姬自生子后,汉高帝很少召见她。正因为如此,高帝死后,吕后因薄姬一向未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所以吕后没有加害于她,薄姬被允许随同代王一道到代地就国。后来,诸吕叛乱被平定,大臣们以薄氏“仁善”,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是为汉文帝。

赵姬是淮南王刘长的生母,原是赵王张敖宫中的美人。汉高帝八年,韩王信反叛,汉高帝率兵前往东垣(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一带围剿韩王信叛军的残部,路过赵都邯郸,赵王向高帝献美人侍寝,这个美人便是淮南王的生母赵姬。赵姬因侍寝高帝而怀孕,赵王不敢将赵姬再纳入自己的宫中,便下令筑外宫使赵姬居住。待到贯高等人谋刺高帝的阴谋被发觉后,赵王及其家人包括赵姬在内,同时被逮捕,押送河内郡治罪。赵姬被捕后告诉狱吏说:“日前侍奉皇上,现怀有身孕。”

狱吏将此事上报皇上,高帝此时正为赵王谋刺一事而怒气未消,对赵姬怀孕一事也未予理会。赵姬的弟弟通过辟阳候审食其上报吕后,吕后因嫉妒而不肯告知高帝,审食其也不好为此事在吕后面前力争。

不久,赵姬临产,生下一个男孩。在狱中,赵姬为此事未能得到皇上的过问,十分气愤,于是自杀而死。狱吏抱着赵姬生下的这位皇子去面见汉高帝,高帝为赵姬自杀而死一事感到很后悔,令吕后抚养这个皇子,命名为“长”。同时,把赵姬安葬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南),真定是赵姬的家乡。

在刘邦的众多妻妾中,除了上述知名的曹夫人、吕后、戚姬、薄姬、赵姬、管夫人以及赵子儿等7人外,其余姬妾的姓名和位号,均不见于史书的记载。汉高帝的皇子如赵幽王刘友、赵共王刘恢,燕灵王刘建等人,究竟是高帝的哪位姬妾所生,已不得而知。

高帝八男

汉高帝共有8个皇子,论年龄以庶出的刘肥最长。

刘肥的生母曹氏,是刘邦与吕雉结婚前的非正式妻子,刘肥系刘邦与曹氏同居时所生。汉高帝六年,刘邦分封诸侯,齐王韩信被徙为楚王。同年12月,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汉高帝采用陈平计谋在陈县逮捕了韩信。当天,大赦天下。田肯向前祝贺,同时向汉高帝进言说:

“陛下擒得韩信,又在关中建都。关中秦地,形势险要,是形胜之地,它以山河为险阻,与各诸侯远隔千里。如果各诸侯国以100万士兵来攻,秦地只要用两万士兵就足以抵挡取胜。凭借着地势上的便利,从这里向各诸侯国用兵,犹如在高屋顶上向瓦沟里倒水一样,高屋建瓴,势不可挡。还有东方的齐国,它东有琅邪(今山东诸城县)、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物产富饶,南有坚固险要的泰山,西有黄河以为阻隔,北有渤海的鱼盐之利,土地方圆2000里,也与西面的诸侯国远隔千里,如果各诸侯国以100万士兵来攻,齐地只要用20万士兵就足以抵挡取胜。所以,这两个地方可称为西秦、东齐。如果不是陛下嫡亲的子弟,是不可封为齐王的。”

汉高帝称赞田肯讲得好,赏给他黄金500斤。

像齐国这样富饶的战略要地,即或是没有田肯进言,汉高帝也是不肯分封给异性诸侯的。韩信被由齐王徙为楚王便说明了这一点。

汉高帝死后,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齐悼惠王刘肥入朝。惠帝与齐王在吕太后面前宴饮,按照家人的礼节,惠帝请兄长刘肥坐在上座。太后为此而大怒,派人酌两杯毒酒置于前,令齐王起身祝寿。齐王起身,惠帝也起身,想要一同为太后祝寿,太后恐惧,怕惠帝饮下毒酒,起身将盛有毒酒的酒杯弄翻。齐王刘肥感到奇怪,因而不敢饮酒,假装醉酒而离开宴席。事后询问,得知杯中是毒酒很是忧愁,自以为无法逃出长安了。这时有一个名叫士的内史向刘肥献计说:“太后只生有皇上与鲁元公主,如今大王的食邑有70余座城池,而公主的食邑只有数城。大王果真能把辖境内的一郡土地献给鲁元公主为汤沐邑,太后必定高兴,大王也就不会有祸患了。”

于是,齐王刘肥献上城阳郡,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按侍奉母亲的礼仪侍奉鲁元公主。吕太后高兴地答应了这一请求,置酒设宴,允许刘肥回到自己的封国。13年过后,刘肥病死,其子刘襄嗣齐王位。

刘盈是吕雉所生,汉王二年被立为太子,汉高帝死后继承帝位,是为汉惠帝。

刘如意是戚姬所生,9岁被立为赵王。有关如意的情况,本章下文将专门谈及。

刘恒是薄姬所生,8岁时被立为代王。诸吕叛乱被平定后,被迎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

刘长是赵姬所生。汉高帝十一年,淮南王黥布反叛,高帝率大军亲征,击灭黥布,当即立刘长为淮南王。刘长早年失母,由吕后抚养下长大,常依附于吕后,吕后与汉惠帝待他很亲近,没有遭受到什么祸患,只是心中常怨恨辟阳候审食其;然而因审食其与吕后有着特殊的亲近关系,不敢发难。待到汉文帝刘恒即位后,高帝的8个皇子只剩下他与刘恒二人,自以为与皇上最为亲近,骄横不顺,多次有不法行为,汉文帝都赦免了他。汉文帝三年,淮南王刘长入朝,甚为骄横。他随同汉文帝入上林苑打猎,与皇帝同乘一车,经常称皇上为“大兄”。刘长又力大无穷,力能举鼎。为替生身母亲报仇,刘长亲自到辟阳侯家门,当审食其出门迎接他时,他用藏在衣袖中的铁锥直刺辟阳侯,命令随从人员将辟阳侯的头割下来。

杀死辟阳候审食其,刘长急驰入宫,向汉文帝请罪说:

“臣的母亲不应当受到赵王一案的牵连而法办,辟阳侯最受高后的宠幸,然而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条罪状;赵王如意母子都没有罪过,高后杀害他们时,辟阳侯也不力争,这是第二条罪状;高后封吕氏家族的人为王,想以此来危害刘家的王室,辟阳侯也不力争,这是第三条罪状。我替天下人铲除奸贼辟阳侯,为母亲报仇,谨跪伏在宫阙下请求惩处。”

汉文帝怜悯他为生母报仇的心意,又同他亲为兄弟,没有给他处分,将他赦免了。此后,淮南王越发骄横无忌,在封国内僭用皇帝的礼仪,不采用汉朝的法令,自己制定法令,在制度上比拟天子。后来竟谋划反叛朝廷,在囚车中绝食而死。

刘友的生母史无记载,已不得而知,汉高帝十一年被立为淮阳王。汉惠帝元年,赵王刘如意被吕后毒死,徙刘友为赵王,在位14年。吕太后强以吕氏家族的女子为刘友的王后,然而刘友不喜爱吕氏王后,而宠爱其他的姬妾。吕氏女一怒之下跑回娘家,向太后吕雉进谗言诬陷说:

我家大王说:“吕氏怎可以称王?太后百年以后,我必发兵攻击吕氏……吕太后闻言大怒,因而召见赵王刘友。赵王到达京城长安后,安置在馆舍中不予接见。吕太后下令卫士包围馆舍,赵王得不到食物。群臣中有人偷偷给刘友送食物,被发现后都立即逮捕法办。赵王于馆舍中忍饥挨饿,作了一首歌谣,这首歌谣的原文是:‘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赵王刘友就这样被幽禁饿死于馆舍之中,死后以平民的礼仪葬于长安。

刘恢的生母史书没有记载,已不得而知。汉高帝十一年,梁王彭越被诛杀,汉高帝立刘恢为梁王。赵王刘友被幽禁饿死,吕后徙刘恢为赵王,刘恢心中闷闷不乐。吕太后以侄儿梁王吕产的女儿为赵王刘恢的王后,王后的随从官员也都是吕氏家族的人,在赵国之内专断大权,暗中监视刘恢,赵王刘恢不得随意行动。刘恢有喜爱的姬妾,王后就用毒酒害死。刘恢为此作了歌诗四章,令乐工配曲歌唱。刘恢悲伤思念爱姬,自杀而死。吕太后得知此事后,认为刘恢为了妇人的缘故而自杀,不思念敬奉宗庙祖先的大礼,没有让刘恢的后代继嗣王位。

刘建的生母史书没有记载,已不得而知。汉高帝十一年,燕王卢绾逃亡到匈奴那里,第二年立刘友为燕王。三年过后,刘建病死。他的美人曾为他生下一子,吕太后派人将共杀害,燕王刘建因此而绝后。

患难夫妻

刘邦年近四十时娶吕雉为妻,当时任泅水亭长。婚后,吕雉主持家务,经常带领儿女到农田上劳作,过的是农户人家的生活。

刘邦任泅水亭长时,经常为沛县押送前往秦都咸阳服徭役的农夫或刑徒,常年在外,家务重担全压在吕雉一人身上,农田劳作,养育儿女,她居然料理得井然有序,毫无怨言。

刘邦因释放刑徒逃入山林为盗,吕雉不畏艰险,不惧生死,跋山涉水地四出寻找丈夫。在芒山、砀山找到丈夫后,吕后多次到山中给丈夫送衣、送饭。这时,吕雉所惦念的只有丈夫刘邦;为了丈夫,她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堪称是患难夫妻。

刘邦于沛县起兵后,南征北战,西行入关,又被封为汉中王,还定三秦,率诸侯大军东征,离家一走便是五年多的光景。且莫说吕雉一人在家赡养丈夫的老父,照看年幼的儿女,在战乱的年代里,吕雉怎能不挂念丈夫刘邦的冷暖与安危?

刘邦率大军攻下楚都彭城,吕雉闻讯后万分高兴。沛县距彭城很近,吕雉以为不日便可以见到分别已有五载的丈夫。谁知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只带领十几名骑兵逃出重围;而吕雉在寻找丈夫的逃难之中,与儿女失散了,自己与太公成了楚军的俘虏,被项羽留在军营中充当人质。在项羽的军营中,吕雉过了二年零四个月的人质生活,其处境可想而知。

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刘邦与项羽订立中分天下的和约,吕雉与太公一道被放还。从公元前209年九月刘邦于沛县起兵,到项羽按和约放还人质,整整是6年的光景。分别6年后,吕雉与丈夫重逢,又见到自己亲生的儿女,当然是喜出望外。更令她高兴的是,4个月过后,刘邦即皇帝之位,这位历尽了人间艰辛的农家女子,被立为皇后,可谓是尊贵至极。

皇后的尊贵和家人的重逢团聚,为吕雉带来了无限的喜悦。然而,她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动乱年代中的颠沛流离,忧思悲伤,还有岁月的流失,使吕雉失去了作为女人颇为看重的青春年华。当然,有失必有所得。进入中年后的吕雉,在风雨的磨练之下,显得更为成熟了。

刘邦即皇帝位后,天下并未能太平。吕雉以皇后的身份主持后宫,辅佐汉高帝安定天下。在铲除异姓诸侯王势力、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中,“为人刚毅”的吕后协助汉高帝做了两件大事。

智擒彭越

彭越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立有大功,刘邦称帝后被封为梁王,都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汉高帝六年,高帝为逮捕楚王韩信,声称巡游云梦,令诸侯王于陈县(今河南淮阳县)朝见天子。梁王按期到达陈县拜见汉高帝,使他意想不到的是高帝趁此机会将韩信逮捕,说他想要谋反。彭越与韩信有着类似的经历,韩信的突然被捕,使彭越大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慨。从此之后,彭越侍奉汉高帝格外勤谨,生怕出了什么差错而招致大祸临头。因而,在汉高帝九年、十年,彭越两次到京城长安朝见汉高帝,尽臣子之礼。

然而,汉高帝十年的秋天,陈豨在代地举兵反叛,攻占了赵、代两国的许多城池。陈豨是汉高帝手下的一员猛将,反叛后接连攻占城池,高帝不得不亲自率大军征讨。高帝到达邯郸后,征调梁王彭越率兵助讨。彭越在反秦战争、楚汉战争中素以骁勇著称,曾单独率部打败过楚军。高帝此次征调彭越率部前来,是想借助于他的力量早日平息叛乱。

可是,一向侍奉皇上勤谨的彭越,这次不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却推托自己身体有病,只是派部下的将领率兵前往邯郸。汉高帝见彭越没有亲自带兵前来,大为失望,继而又大为恼怒,派人责问彭越。彭越见皇上怪罪下来,十分恐惧,想要亲自前往邯郸谢罪。这时,彭越部下的将领扈辄劝说道:“大王当初没有奉诏亲自前往,如今受到责问后前去谢罪,到邯郸后就会被擒拿了,不如就此发兵造反。”

梁王彭越没有听从扈辄的建议而举兵造反,仍然是声称有病,不能前往邯郸讨贼。这时,彭越因为恼怒手下掌管车马的太仆,想要杀掉他。太仆因恐惧而逃出定陶,向朝廷上告梁王与扈辄谋反。高帝得知后派使者采用突然的方式袭击粱王,梁王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遭到逮捕,被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员审理,认为已构成谋反犯罪,请依法论处。

汉高帝根据案情,念及彭越往日功劳,赦免彭越的死罪,降为平民,流放到蜀郡青衣县(今四川名山县北)。在彭越被押往蜀郡的途中,在郑国的地段上遇到吕后从长安前往洛阳。彭越见到吕后,向吕后哭泣着诉说自己无罪,希望吕后能向皇上求请,改为流放到自己的故乡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吕后表面上答应了彭越,与他一同来到了洛阳。到洛阳后,吕后向汉高帝说道:“梁王彭越是一名壮士,如今把他流放到蜀郡,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就此将他诛杀。我在途中遇到他前往蜀郡,现在已把它带到洛阳来了。”

汉高帝没有说什么,吕后认为皇上对自己的想法已经默许,便指使彭越的家臣告发他再次谋反,廷尉王恬开按照吕后的授意认定彭越谋反,上报请求诛杀彭越家族。汉高帝批准了廷尉的奏请,诛杀了彭越和他的家族,封国也被废除。

计诛韩信

韩信由楚王被降为淮阴侯,被留在京城中,整日闷闷不乐,遂产生了谋反的念头,只是一时找不到机会。陈豨被任命为巨鹿郡郡守,赴任前夕拜访韩信,韩信与陈豨密谋,由陈豨在边境起兵造反,自己在京城做内应。汉高帝十年,陈豨果然在边境举兵反叛。汉高帝亲自统领大军前往河北平叛,韩信推托有病没有随同前去。此时,韩信已没有直接统率的部队,高帝知道他呆在京城里闷闷不乐,因而对他的不肯前往也没有在意。汉高帝离开京城,韩信暗中派人前往陈豨那里,对他说:

“您只管起兵,我在京城里协助您。”于是韩信与家臣谋划,准备在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的刑徒和奴隶,抢夺府库中的兵器,并发给他们,然后袭击吕后、太子,占据京城。计划部署完毕后,等待陈豨的回报到来时便立即采取行动。这时,一个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想要杀死他。家臣的弟弟得知后,便上书密告,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谋反的情况。吕后想把韩信召到宫中,趁机将他逮捕,但又考虑到韩信万一不肯就范,岂不是打草惊蛇?吕后与相国萧何商量对策,派人假装作从皇上那里回来,说是陈豨已被捉住处死,列侯群臣都要到宫中去朝贺。为使韩信能入宫朝贺,由萧何亲自到韩信家中,欺骗他说:“您虽然有病,还是尽量入宫去朝贺一下吧。”

韩信是萧何举荐给汉王刘邦的,他逃走后又是萧何连夜把他追回来,并拜为统兵大将,对自己有恩,这次不能不给恩人一点面子。韩信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入宫,吕后便下令武士将他捆绑起来,立即斩杀在长乐宫中悬挂乐器的“钟室”中。行刑前,韩信说道:“我后悔当初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如今竟被小小的女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于是,韩信被诛杀三族。

汉高帝从征讨陈稀的前线回到长安,见到韩信已被处死,又是高兴又是怜惜,问吕后道:“韩信临死前有什么话说吗?”

“他说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吕后答。

“那是齐国的一名能言善辩的说客。”汉高帝说完后,立即下令齐国捉拿蒯通。蒯通被押解到长安,汉高帝问他:“你曾教唆过淮阴侯谋反吗?”

“是的,我是教过他,可那小子不听用我的计谋,所以自寻死路,落得个今日的下场。若是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逮捕并将他杀死?”蒯通无所畏惧地回答。

“煮死他!”高帝怒气冲冲地说。

“唉!煮死我冤枉啊。”蒯通说道。

“你教唆韩信反叛,有什么冤枉的?”

“秦朝的纲纪坏乱,政权解体,山东六国地区扰乱纷纷,异姓诸侯并起,英雄豪杰群聚,秦王朝失去了帝位,天下的人都追逐它,于是才能高的人捷足先登。盗跖的狗向唐尧狂叫,并非是唐尧不仁,狗的狂叫是因为他遇到的不是自己的主人。那时候,我知道的只有韩信,甚至连陛下是何许人都不知晓。况且,在当时那些与陛下有着一样理想的人非常之多,只是他们的能力不够罢了。难道这么多的人都要被煮死吗?”听完蒯通这番话之后,汉高帝也认为自己这样做难免过于鲁莽于是就赦免了赦免了蒯通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