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带着十多人成功逃脱之后,听说吕雉的各个吕泽正率领着汉军在下邑驻扎,于是就抄小道赶去和吕泽会师,并在途中把那些失散的汉军士卒都召集起来,在五月的时候到达军事要地荥阳。韩信也把那些失散的士卒召集了起来,同刘邦在荥阳进行了会师。此时,那些失散的士兵陆续回到了刘邦的管辖之下。但是,被楚军击溃的失散士卒,重新集结起来的人数毕竟有限,难以同项王进行军事对抗。危难时刻,萧何将关中地区青壮年男子以外的老(超过56岁)弱(未满20岁),也都一律征发调往荥阳前线,补充兵员,同时向荥阳调运粮草,汉军因此重新得以振作。楚军从彭城出发乘胜追击,与汉军交战于京(邑名,今荥阳县东南)、索(索亭,今荥阳县城)之间。
汉王于彭城惨败,各路诸侯又叛汉归楚,塞王司与欣、翟王董翳逃亡降楚。
楚军派骑兵攻击汉军,汉王从步兵中挑选善于骑马的士卒充当骑兵,军中都推荐原秦军骑士李必、骆甲。汉王想任命二人为骑兵将领,李、骆说:“臣原为秦地人,恐汉军士卒不能信任,愿能得到大王左右善于骑射的近臣随从。”于是,汉王任命灌婴为中大夫令,以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统率新组建的骑兵与楚骑兵交战于荥阳东,大破楚军,楚军因此而不能过荥阳向西进军。当时,汉军驻守于荥阳,修筑通往黄河的甬道,从敖仓(秦朝修建的著名大粮仓,地处荥阳北的敖山上。)运送军粮,汉楚两军形成暂时的对峙的局面。
同年六月,汉王刘邦从荥阳前线回到都城栎阳。壬午日,汉王立儿子刘盈为太子,大赦罪人。汉军引河水灌废丘城,被围困在城中接近一整年的雍王章邯自杀身死,城中守军向汉军投降。至此,雍地已全部被汉军平定。
这一年的夏季,关中发生大饥荒,每斛米的米价高达万钱,甚至出现了人食人的现象。为渡过难关,汉王令关中百姓到蜀郡、汉中郡逃荒,以免饿死。
同年八月,因前线形势紧急,汉王不得不离开都城栎阳,前往荥阳。行前,汉王命萧何以丞相的身份作为关中留守,代表汉王主持汉政权的一切政务,令他扶持太子,为汉政权制定各项法律制度,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建立国家和地方各级政权。汉王赋予萧何对于那些来不及上奏的大事可以“便宜实施”的大权;待汉王回到栎阳后,向汉王作出报告即可。在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期间,萧何在关中建立了新的户籍制度,向前线调运军队所需的粮食,及时补充兵员,从未有过缺乏或断绝现象的发生,使得汉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源源不绝地及时将粮草和补充兵员送往前线,使汉军得以多次度过危机和难关,为汉军的转弱为强提供了后勤上的充足保证。
萧何于留守关中期间,为建设和巩固汉政权、保证前线军粮和兵员补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在天下平定后的论功行赏时,萧何被名列第一。
汉王子彭城惨败后向西退走,塞王司马欣、董翳从汉军中逃走,投降楚军,齐国、赵国也叛汉与楚国讲和。
同年六月,魏王豹以回家探母为名请假离开汉军,回到封国便切断黄河西岸临晋关的通道,反叛汉王,与楚订约讲和。汉王派郦食其去游说魏豹,未能取得成功。
同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领兵的虚衔),率兵攻打魏国。魏王豹在浦坂(今山西永济县西黄河东岸)驻扎有重兵,封锁临晋关。韩信为迷惑敌人,增设疑兵,摆开船只,假装将要在临晋渡黄河,实际上隐藏起来的部队却在夏阳(今陕西韩城县西南)利用木制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王豹得知汉军已经渡过黄河,惊慌失措,急忙领兵迎击韩信,交战后成了韩信的俘虏。魏地平定后,设置了隶属于汉政权的河东郡。
汉王于彭城惨败后西退,陈余这时发觉张耳并没有死,当初汉王为向赵国借兵,用替代的张耳人头欺骗自己,因而十分恼怒,当即反叛汉王。
韩信既已平定魏地,派人向汉王请求拨给3万兵卒,北上进攻燕国、赵国,东击齐军,南绝楚军粮道。汉王允许韩信的请求,派张耳与韩信一道东进,北上攻击赵王赵歇、代王陈余。
同年闰九月,韩信击溃代王的军队,在阏与(今山西和顺县)活提了夏说。韩信在占领魏国、打败赵国后,汉王常常派人征调韩信所统率的精兵,开赴荥阳前线抵抗楚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与张耳只是率领数万士兵,想要东进占领井陉(即井陉口,在今井陉县西北)攻击赵国。赵王赵歇、成安君陈余得知汉军将要袭击自己,便把军队集结在井陉口,号称20万。陈余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陈余:
“闻知韩信渡过黄河后,俘虏魏王,生擒夏说,刚刚血洗阏与,今有张耳辅助,商议着想要占领赵国,他们这是乘着胜利而离开本土远征,锋芒是不可抵挡的。我听说‘从千里外运送军粮,士兵就会挨饿而面有饥色;临时砍柴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如今井陉口这条道路,两辆车不能同时并行,骑兵不能排列成行前进,队伍被拉开数百里长,运粮车势必落在大部队的后面。希望您拨给我3万士卒做为骑兵,抄小路截断敌军的粮道。您深掘战壕,高筑壁垒,坚守营寨,不与敌兵交战。敌兵向前不得交战,后退不得回还,我用骑兵断绝敌人的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掠夺不到给养。如此不到十日,韩信与张耳两将的人头可以送至麾下,希望您能考虑我的这一计策。否则,必然被韩、张所俘虏。”
成安君陈余是个信奉儒家学说的人,平时常常称道“义兵”而不乐意用诈谋奇计。他说道:
“我听兵书上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可以包围他们;超过一倍,则可以交战。’如今韩信的兵力号称数万,其实不超过数千。他们不远千里而来袭击我们,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在这种情况下,回避敌人,不予出击,以后有更强大的敌人,我们又怎能战胜他们!那样的话,诸侯会说我们怯懦,从而会轻视并攻打我们。”
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出的间谍暗中窥视,得知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回来向韩信汇报,韩信十分高兴,这才敢率兵径直进军,在距井陉口30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半夜,韩信传令发兵:选轻骑兵2000人,每人手持一面红旗,抄小路上山,隐蔽在山上察看敌军的动静,并告诫他们说:
“赵军见我军退走,必定倾巢走出壁垒追击我们,你们趁机急速进入赵军壁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命副将下令开顿小餐,并宣布说:“今日击溃赵军后正式会餐!”众将领不相信一日可破赵军,假装着答应道:“是的。”韩信又对军官说:“赵已抢先占据有利地形构筑营垒,况且他们没有见到我们的大将旗鼓,不肯出营攻击我们的先头部队,恐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会撤退回来。”
于是,韩信令1万士卒先行出战,背水布阵。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布阵,便大笑起来。太阳刚刚升出地平线的时候,韩信打出大将的旗鼓,击鼓走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出击,双方激战很久。这时,韩信、张耳装作失败,丢弃旗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的部队打开营门接纳“逃回”的汉军,双方又展开激战。此时,赵军果然从壁垒中倾巢出动,争夺汉军丢弃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的逃亡部队。韩、张的部队全部进入河边汉军的阵地,汉军便与赵军展开殊死搏斗,赵军已无法击败汉军。这时,韩信所派出的2000名轻骑兵,待汉军倾巢出动争夺战利品的时机,急速进入赵军营垒,将壁垒上的赵军军旗全部拔去,插上2000面汉军红旗。赵军见不能取胜于汉军,不能生擒韩信等人,便打算退回自己的壁垒。当赵军退至自己的壁垒下面时,见上面插遍了汉军的旗帜,十分惊恐,以为汉军已将赵王的将领收服了,部队顿时乱作一团争相逃走。赵将斩杀逃走的士兵,但无法阻止溃退的形势。于是,汉军出兵夹击赵军,大败赵军,俘虏很多赵军兵卒。在躘水上斩杀成安君陈余,生擒赵王赵歇。这就是中国战争史上井陉口汉赵易帜的著名战例。
对赵军发起反击时,韩信下令军中,不得斩杀广武君李左车;有能活捉李左车的,赏赐千金。于是,有人捆绑着李左车送至韩信军营。韩信见到李左车,立即上前为李左车解去绳索,请他面东而坐,自己面西而坐,以侍奉老师的礼仪对待李左车。
汉军诸将领向韩信献敌军首级和俘虏表示祝贺,并趁机请教韩信:“兵书说:‘行军布阵,右边和背后要靠山,前面和左边要靠水。’这次将军却教我们背水布阵,还说等待击溃赵军后再会餐,我们都不信,然而竟然因此而取胜,这是什么战术呢?”
“这在兵书上是有的,只是诸位没有留心罢了。兵法不是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所率领的不是平素受过训练而善于听从我指挥的将士,这就是所说的‘驱赶着市民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非把他们置于死地而使令他们人人主动作战不可;如果把他们布置在有活路的地方,交战后他们会首先想到逃生,怎能会使令他们对敌作战呢?”
众将领听了韩信的一番解说,都口服心服地称赞道;“好极了。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比及的。”
韩信回答完部将的请问,便向对面的广武君李左车说:“我想向北攻击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我听说败军的将领,没有资格谈论勇敢;丧失国家的大夫,没有资格谋划国家的存亡。如今我是兵败国亡的俘虏,哪里配得上商议军国大事呢!”李左车答。
“我也听说百里奚居于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却使秦国称霸,这不是他在虞国时愚蠢,到秦国后就聪明了。而是在于国君用不用他,是否听取他的计谋。假使成安君陈余听取您的计谋,我韩信也不早就成了赵军的俘虏了吗。正因为成安君没有采纳您的计谋,才帮助我韩信有幸侍奉于您啊。”韩信一再地向广武君请教,并说道:“我诚心听取您的计谋,望您不要推辞。”
广武君见韩信如此诚恳地向自己请教,便说道:“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狂人所说的话语,圣人也会有所采纳和选择的。’不过,我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纳,但愿意奉献我的愚忠。成安君本来有百战百胜的计策,可是一旦失策,兵败于轣(今河北高邑县东),身死于剧水之上。今将军渡过西边的黄河,俘虏魏王,生擒夏说于阏与,一举而攻下井陉,不到一上午便击破赵国20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将军名声闻于海内,威势震动天下,农夫没有不放下手中的农具,想要跟着您穿好的,吃好的,侧耳倾听您下达进军的命令。这一切,都是将军的长处。”
然而,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实在是难以继续作战。今将军想要率领疲惫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下面,想要攻战又担心所用时间太长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声势削弱,日子一久,军粮耗尽,而弱小的燕国又不肯降服,齐国必然拒守边境使自己强大起来。燕、齐不肯降汉,而刘项两家的轻重就分不出来。这一切,都是将军的短处。我见识短浅,但私下以为攻伐燕、齐是不妥的。善于用兵的人,不以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
“那该采取什么办法呢?”韩信问。
“当今替将军着想,莫如休兵不动,安定赵国,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使方圆百里之内,每天有人送来牛肉酒食,用来犒赏军官与士兵,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再派遣说客带着书信向燕国显露自己的长处,如此燕国便不敢不听从降服。燕国既已服从,再派说客向东劝降齐国,齐国必定听到消息后就会降服。即使有聪明的人,也不知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
韩信认为广武君讲得很对,听从了他的计策,向燕国派出使者,燕国得到消息后便立即降服。韩信派人向汉王汇报,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用来镇抚赵国。汉王答应韩信的请求,立张耳为赵王。
楚国多次派奇兵渡过黄河袭击赵国,赵王张耳与韩信往来救赵,平定赵国的城邑。同时又调派军队去支援汉王。
韩信向东渡过黄河之后,俘虏了魏王,占领了魏地,同时又在井陉口这个地方战胜了赵国的二十万大军,将赵王擒获,占领了赵地,随后,有让燕国投降,这样就解决了来自北方的后顾之忧,让汉军的处境有所缓解,为日后与楚军的交手扩充了力量,改善了汉军敌强我弱的形势。可以说韩信在楚汉之争时的贡献十分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