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修养观
18254600000005

第5章 高等院校现代管理的几个重点问题

高等院校现代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现代的理念、方法、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现代管理逐步形成自身运行特色和整体功能价值,呈现出管理的自主化、开放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趋势。我们有必要对高等院校现代管理的观念、原则、组织、人力、内容、方法和创新作一些深入研究探讨,把握新的趋势,应用现代思维方式、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实施大学管理活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观念和原则

社会意识不仅观念地再现社会以什么方式存在,而且在此基础上观念地构想社会在未来应当以什么方式存在,从而既能解释又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研究现代高校管理应先思考现代高校管理观。根据高校的客观现实和管理发展趋势,高校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和民主法制的观念。高校管理要坚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职工的全面发展、管理者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学生的发展包括智力、心力、体力、能力的全面发展,而教职工和管理者的发展体现在自身的素质能力提高和利益的实现上。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学生和教职工的文化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高校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进步。创新是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要坚持高校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目标的创新、管理内容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要增强学校管理文化的积淀意识,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适应与创新的关系,在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大学是科学和真理的殿堂,是民主与自由的圣地,其管理必须是民主化的管理。要培育民主精神,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实行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监督。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依法施教,依法育人。

大学修养观高等院校现代管理的几个重点问题,高校管理原则应该是高校管理工作有效的行为指导和实施管理的依据,是办学指导思想的反映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现代高校管理中应坚持发展性、民主性、全质性、责任性和效益性原则。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院校的发展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是管理的最终目标。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保证学校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确保学校按照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律运转,使学校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相适应,与教育事业全球化趋势相适应。其次,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的主导性与全体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相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要善于把教师的意志和智慧上升为领导的决策,调动和保护好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治自理,自觉参与学校管理;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从教学、科研、后勤、行政、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上保证管理的民主性。第三,全质管理是指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主导的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原则反映了事物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的规律,它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学校管理工作中整体与局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管理关系。这一原则要求管理要以教学为中心,切实加强科研工作;要树立学校发展的质量观,学校质量是生命,学生素质是命运,要靠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第四,管理者,责任人也。管理者必须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要明确其责、权、利关系。要有明确的工作质量目标要求,要加强责任制实施的评定考核。第五,坚持效益原则,就必须增强教育成本效益观念,坚持合理和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高质量、高效益实现培养目标和发展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合理有效利用人、财、物和时间、信息、结构等资源,促进教育产业开发,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二、体制和人力

一方面,高校管理体制应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在领导体制方面,首先,要全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地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学校各级行政组织要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依照《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充分行使行政权力,全面抓好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其次,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对学校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院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第三,要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学校的重大和重要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对已决定的事项和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由个人分工负责,认真落实。第四,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上,要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的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智囊团”作用。

组织结构调整建设要健全校务委员会,实施法人治理结构。要着眼于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基层能量释放,有利于教学科研一线和基层管理单位能量的释放,有利于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校出人才、出成果。

管理机制建设应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建设。运行机制由自主办学机制、决策导向机制、自我调节机制组成。要实现所有权和办学权分离,扩大高等院校自主办学的权力;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导向机制和既有战略眼光又有灵活机动措施的自我调节机制。动力机制由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组成。其中,建立竞争机制应该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心理特点,体现劳动的质和量相结合、工作的实绩和实惠相统一、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制约机制包括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制约,要把外部制约转化为内部制约,实现内外结合的双重制约,内部制约要建立健全责任制约和评价制约机制,责、权、利统一,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绩效。

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学校的产品是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的素质。我们要办大师之院校,必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高等院校的知识资源建设,使高等院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与时俱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师的知识才干,使我们的老师始终处在知识前沿、抢占知识制高点、把学生导向知识源头,鼓励他们多出科研成果。其次,要加强高等院校的能力资源建设,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的教师不但要以教育家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还要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讲坛上。任何一门学问,它既是艺术本身,又是艺术手段,任何知识不转化成能力,就实现不了其价值。我们要传承真知、培养合格人才,必须注重教师能力的提高,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要进一步提高。第三,要加强高等院校的精神资源建设。“学高为范,身正为师。”我们的老师不但要当经师,还要为人师,要爱岗敬业,以大师风范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风格,必须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发扬团结协作、共谋学校发展的精神,同心同德,开创新业绩。第四,要整合办学资源,既要整合学校内部的知识资源、能力资源和精神资源,又要协调整合和利用校内外的办学资源,形成办学的合力。

三、内容和方法

高等院校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人和事、财和物、时间和信息。在人的管理方面,要树立人力资本市场观念,坚持素质为根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学校的人力资本既是学校资本,又是社会资本,要面向市场整合学校人力资源。教师的管理要抓好招聘、任用、考核、培养四个环节;机关人员的管理要做好聘用、考核、监督工作,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要坚持聘用标准,量才录用,发挥专长;后勤人员的管理要精减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学生的管理最根本的是要陶铸高尚品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要切实抓好学生的学习、研究、行为、组织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事的管理方面,要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率为关键,主要抓好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教学管理要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心力发展、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深入与浅出、因材施教与共同提高相协调的原则,切实加强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估的管理,科研管理要坚持科研与教学相促进、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积极开展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扩大合作交流、繁荣学术思想、活跃学术评价。后勤与行政服务管理要抓公正化、规范化、市场化、高效率的服务管理。同时,财和物的管理要坚持服务教学科研和效率效益原则,抓好校产、财务、设施、图书和基本建设管理,有关时间和信息管理,主要是强化时间价值和时间效益管理,抓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信息收集、选择和利用。

高等院校的管理方法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结合。既要利用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的方式,又要应用辩证、系统、分层、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管理。使用经济方式管理要体现利益性、平等性、多样性、一致性原则,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公平分配”。使用行政方式管理要反映权威性、强制性、时效性、垂直性、稳定性等特点。要突出学校管理目标导向,集权与分权结合,分工与协作结合,组织严密,责、权统一。使用法律方式管理要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树立法治的权威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使用教育管理方式要把握思想教育的长期性、广泛性、渗透性、启发性、灵活性,采取说服教育、榜样示范、道德感化、自我教育等方法进行。同时,要应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二是数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三是常规、特色与创新的关系;四是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五是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应用系统方法,要把学校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对待,抓好整体管理、结构管理、要素管理、反馈管理。应用分层方法时,要明确校、部、系、室的责、权、利关系,有效防止上下级之间相互侵权、相互扯皮、相互推诿。重点和一般相结合就是既要抓好面上一切工作,又要突出中心工作;既要抓好以点促面,又要注意以面促点,整体推进各项工作。

四、创新和战略

管理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高等院校的管理要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要树立人本观念、市场观念、开放观念、创新观念、时效观念;要积极努力探索建设自主型办学方针、办学策略、学校资源运作、学校发展方式;要努力建设自主型、开放型、高效型、合作型、学习型的组织机构;要进行目标管理法、质量管理法、统计分析法、网络计划技术、决策技术、预测技术的应用和探索;要探索和应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刚柔相济的管理理念、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优化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及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要制订有利于教职工和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挥,有利于学校管理秩序化的制度。

管理创新的关键是要进行管理兴校战略的创新。一所高等院校的兴旺发达,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管理战略,而且要使各种战略相互为用、相得益彰。一是多方集资兴校战略。学校管理者要把集资办学经费视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营造“经费一人才一水平”的良性循环,利用马太效应,使政府投资和企业捐赠向大学倾斜。二是横向联合兴校战略。要发挥高等院校学科综合优势,把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打破校院的局限性,与企业联合,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优化结构兴校战略。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要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使各种办学要素合理组合,形成自己的竞争能力。四是改革体制兴校战略。对学校的组织管理体制、自主办学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教学科研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后勤社会化进行整体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