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经典思维50法
18250800000003

第3章 司马光思维

打破,才能得生机,这,就是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光明。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政治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史学大家,他著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的珍贵文化遗产。

司马光从小聪慧过人,他砸缸救人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事情是这么回事,说的是有一天,小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当时,有个小孩为了不让同伴找着,便爬进一只大水缸,哪知,他一翻进缸里,便发出呼救声,原来,他遇上了没顶之灾——缸里盛满了水。在场的玩伴们,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眼看那孩子就要被活活地淹死在水缸里,这时,小司马光灵机一动,急忙从附近搬来一块大石头朝缸底部猛砸,结果那缸,一下子就破了一个大洞,缸中的水,便从破洞中急泄而出,那个孩子,终于得救。

——打破,才能得生机,这,就是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光明。

当年小司马光灵机一动,砸缸救人,其实,他砸碎的不完全是一口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缸,同时也打破了一种旧的思维模式。

当我们打破旧思维,再将我们的思路重新组装的时候,结果一定是一幅好风光。

一天,一位专家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一统一种很有趣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率,因为,它可以用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旧思维一旦被打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就是金光闪闪的前景。

在欧洲,自从西红柿采摘机发明之后,不少专家们一直在忙于如何改进它。但是,那些经过改进的形形色色的采摘机,依然无法避免这样的困局,那就是:在采摘过程中,西红柿皮会被弄破。后来,有人发现,其问题的关键,不是采摘机太笨重,而是西红柿的皮太薄,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请植物学家培育出一种新品种,使西红柿长出像水果那样厚的果皮——这个思法,无疑就是一个思维大突破。

20世纪90年代,纽约面临严重的用水短缺问题,人们一用水,心里就不爽。随着居民的增加和干旱年份的增多,城市每天要额外增加34万立方米水(约占整个城市用水量的70%左右)。

要是按照通常的思维路径,市政官员可以选择花费10亿美元在哈得逊河附近新建供水站。有人想出一个妙计:减少对现有供水的需求。

一个更低成本的思路出现了。

为此,纽约市环保局推行了一项始于1994年的抽水马桶的优惠政策,该项计划预算资金2.95亿美元,优惠额度达150万美元,打算用节水型抽水马桶替代全市1/3的抽水马桶。后者每次冲刷需水20升以上,而前者只需6升水。当局希望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实现大部分的节水目标。

纽约市民很配合,他们踊跃参与了这项计划。计划开始前三天,当局就收到的申请,至少有2万件。到1997年计划完成时,低流抽水马桶已取代了11万栋建筑内的133万个低效抽水马桶。结果,每年每栋楼减少了29%的用水,据当局当时估算,全市低流洗手间,每天节水能在27—34万立方米之间,这办法真是了得,尽管纽约人口不断增长,但纽约市每天人均用水量从1991年的734升减少到了1999年的639升,节水工作终于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