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表现出众的能力
18250000000003

第3章 社交中的口才应用

第一节 口才是调合剂

机智和口才如果运用得当,是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并在危急的时刻化险为夷的,它是矛盾出现时的调合剂和缓冲剂。

机智是以智力为基础。凭着机智可以把通常不相关的事情,巧妙地使之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在文句上搬弄花样,但是不一定会使人发笑。

至于幽默口才,和机智是不相同的。幽默所构成的条件,并不是字眼方面的玄虚。所谓幽默是得体的自我玩笑。

幽默与机智,在交际上可以压倒别人,显示出你的聪明才智,也可以引起别人的兴趣,并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使大家快乐。

用机智和幽默去鼓起他人的兴致,别人对于你将会十分感激的。你说一句笑话可以像一缕阳光似的驱散重重的乌云。一切怀疑、郁闷、恐惧都会在一句恰当的笑话中烟消云散。

美国第26位总统西奥多斯福有一次被偷去许多东西。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他给朋友回信说:

“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第二节 创造性地发挥口才

下面是一个不具备交谈条件的场面。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应付。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由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迟迟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从上面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勉强的交谈,是会令人很尴尬的。

没有共同的情趣,爱好,就不会有共同的语言。也就难以产生融洽的气氛,没有和谐的气氛,还能有心灵的沟通吗?话不投机半句多啊!

其实,惹人烦恶总有些伤人自尊的潜因存在。倘若一个女孩自称能干,却对人责备:“你呀!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来,得好好学学啊!”如同当头棒喝,深深打击了对方自尊,也许对方会反击说:“呵!你算老几?有什么好神气活现的!”也许还会恨那自以为是的女孩呢!

若你向朋友拜托一事,却十万火急地催:

“你这家伙老是慢吞吞的,拜托你手脚利落点啊!”

言下之意,似乎嫌其怠慢,有反宾为主之嫌,并伤害对方尊严,于是他生气地说:

“既知我慢,要不要另请高明?”

有些母亲管教小孩,认为只要打击小孩自尊,即可有效激其向上,因此,无论何事,莫不以责骂口气说:

“你怎么这么笨呢?就算你数学考100分,仍然无法和隔壁的阿牛相提并论。你呀!不用功怎么行呢!”

小孩稍微懂事后也会分辩:“你说我笨,你看过白痴会考好数学吗?”因为大人不给他保留面子,而且还言过其实地指责他,即使是以爱为出发点,仍是彻底失败的教育方式。难怪他会反抗,甚至不愿用功了。

不妨换个口气试试,又将如何?

“你的体育成绩真不赖!妈妈好开心,体育好表示身体棒,身子强壮就有本钱念书,改天也努力把别科功课赶得跟体育一样好,那么妈妈就更高兴了!”

听了这番话,小孩心中一定会想:“好!下回做给您看。”他一定会下决心表现一番。

严格的教育未必就是错误的,然而伤人自尊的教训,连小孩都反抗,更何况是大人呢?

如果说话如自来水,听者即如盛水之杯,因此杯子有其限制,太满则盈,太少又嫌不足。在倒水之时,又有急缓从容之别,或是太猛而水溢四溅之虞。创造性发挥自己的口才在一些社交场合中能够收益匪浅。

第三节 善辩也不失礼貌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今天,更应重视精神文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都能注重文明礼貌,大家的心情也会更加舒畅、精神也会更加愉快。在社交活动中,礼貌成为交谈者不可缺少的东西。

爽快的言论人皆爱听,能尊重别人的人,亦受尊重,虽然事理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心怀谦逊,随时注意说声“请”、“对不起”、“谢谢”,必能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你当然明白这些字眼的意义,但何时适用呢?上班时小妹为你倒杯茶,随口就说:

“谢谢!你看茶梗还浮在上面,新泡的吧!嗯!由你倒来的茶特别香。”

她必是欢欣无比,心想以后就是一日泡三、四次也是愿意的。

某次我们在百货公司上厕所,正逢清洁工在打扫,其中一人随口对那位瘦小的清洁工说:

“辛苦你啦!”

她竟激动得望着他的脸说:

“谢谢!您真是好人。”

也许至今未曾有人对她说句“辛苦啦!”的话,大部分人只想到她是个扫厕的工人,甚至嫌她脏。

而一句简单的“谢谢”,足以让她欣慰,让她感到温馨,鼓励与支持的。

有人曾做过100份问卷调查访问送报者,询问他们送报工作何时最快乐,其中20人答称领薪水时;而70人答道:当顾客说:“辛苦你了”时最感欣慰,这个调查显示感谢的力量之大。

当我们请人做一件事时,必说:

“辛苦你了!因为你的帮忙,让我受益匪浅。”

如果我们不知感恩图报,反说:

“什么?有这种办事效率?既然答应帮忙又为何拖泥带水的?”

这么一来,即使对方有意突破困难,助我们一臂之力,见此情景也心灰意冷,心想:“这种人谁会再帮你第二次忙?”不管我们是否心情愉快,多说“辛苦了”、“谢谢你”之语,总不会惹人厌烦,说不定别人脸上的微笑,可让我们的情绪开朗呢!

“对不起,实在是我自己不小心啊!”

“对不起!我并非故意的,请见谅!”

如此道歉,大概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节外生枝,惹些意外的纠纷。越常用这些礼貌语,越表示尊重对方,若因此而引起人家对你礼貌周到的好感,不也是意外收获吗?如果被人如此指指点点,岂不糟透了?

“那家伙的一张嘴,大概不知道‘对不起’三字应怎么发音!”

“世界上竟有这种人存在,他不要做人啦?连句谢谢都不会说,还尽骂人呢!”

在社会中欲谋一席之地,必学有专长,如此方能站稳脚步。因此无论对谁,必对其人抱存尊重之念。

“你连这个都不懂啊?”

当上司如此责骂时,我们无须忿忿地说:

“如果我能,早拿博士学位了!”

应改口说:

“对不起!这是我一时的疏忽。”

如此定能平息对方之怒,也不致惹火烧身。

住集体宿舍的人必有这样的经验,早上起来刷牙洗脸,发现洗面池站满了人,于是我们要稍后再洗,不然诚恳地说声:

“对不起,请挪个地方让我洗把脸!”

对方一定会客客气气地说:

“好好!没问题,我马上就好了。”

于是愉快的漱洗清爽,揭开一天序幕。如果我们一声不响地挤进去,对方一定在想:“哪里来的冒失鬼?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硬挤,谁要让你?”于是坚持不让空位,如此你挤我推,不成斗牛了?只要说一声“对不起”,问题不早就解决了吗?

当小孩哭泣时,长辈说几句安慰的话,多半能让他破涕为笑;与人交谈说些尊重对方的话,其作用亦如春风拂面般令人舒畅。简单地说句由衷言词:“对不起!我真是糊涂透了,如此不留心!”相信对方必能平息怒火。

当你回到宿舍,希望能静下来开夜车,但房内却还有别的室友,此刻须说:

“各位!很对不起,让你们无法安眠,我很快就看完的,多包涵了。”

别人自会尊重你的用功而回答:“没关系,无妨”,或是“亮着灯反而好睡呢!”来平定你的不安。

夫妻争吵,常是一人先认错道歉,另一人即停止吵架,双方和好如初,不然意气用事的结果,可能导致长期冷战,甚至摔起盘子摔坏杯子了。就像宿舍室友之间不相互体谅,吹胡子瞪眼睛,偏不让人开夜车地怨道:“还不快熄灯!”或“好亮呀!是不是已经天亮了?”或者更不堪入耳之话。

要把礼貌随时使用得恰到好处,就会有许多朋友渐渐走到身边,因为能肝胆相照的朋友,必有虔诚的心灵,而为所当为。所以能将诚恳、谦虚随情意表现,必使生活舒畅无比。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礼多人不怪。”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和谦词可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如与好久不见面的人见面说“久违”;与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说“久仰”;有了过失求人原谅说“请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有事找别人商量说“打扰”;请人勿远送说“请留步”;求教于人说“请指教”;不能陪客人说“失陪”;送还物品时说“奉还”;陪同朋友叫“奉陪”;影响他人工作和休息说“打搅了”;当别人表示谢意时说“别客气”。

请确实体会“谢谢”之神奇力量,即使旅行于外国,只要你学会当地“谢谢”的说法,即可增添许多人情味,而于自己本身亦是受益多多。

第四节 好口才就是口若悬河

有人问罗斯福在政界中如何处世,罗斯福回答:

“带大棍子,小声说话。”

风趣的语言带来了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只要潜心学习,一定会成功。

我们再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958年,林肯在竞选中击败了他的对手道格拉斯,其实林肯的口才远不如道格拉斯,相貌也极其一般,但当道格拉斯攻击他是两面派时,林肯巧妙的运用了语言。

他说:“这个题还是留给听众来答吧。如果我真的有两张面孔的话,还用得着老是带着这张并不英俊的脸吗?”

这就是说话的魅力,可想而知。只要说错一句,或者针锋相对,林肯能赢得听众的赞赏吗?

一次乾隆皇帝与爱臣刘墉在避暑山庄看到了一尊弥勒佛像,忽然乾隆起了想为难一下刘墉一下的念头,指着佛像问道:

“他为什么对朕笑?”

刘墉答道:“皇上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故笑。”

实际上弥勒佛笑口常开,对谁都一样。乾隆如此问,意在刁难刘墉。刘墉歪问歪答,机智地回答乾隆的难题。不料乾隆突然又问:

“他为什么对你笑?”

刘墉答道:“佛笑臣成不了佛。”

语言的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运用得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不可抗拒的魅力。

谈话技巧因人而异,然而我们坚决反对以词藻为重心的论点。若有人说:

“我们必须把话说得漂漂亮亮,惟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左右逢源。”

言下之意,似乎在说:

“要想在社会混出个名堂,不是伶牙俐齿的人,休想飞黄腾达。”

乍听之下颇有道理,因此有所谓的商业训练班出现,教人如何把话说得完美无瑕,如何运用交际手腕以求拉到更多客户。有人会凭一席之谈而探究:“你受过谈吐训练吧!”“你是政治系毕业的吧?”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很显然,一切不了解个中真相者,总以为谈话气氛来自特殊的专门训练。

也许有人抱着“我要把话说得好听些”的动机,去找老师学习,问他为什么学口才,其回答多是:“我要用最美妙的声调,把最完美的词藻说出来,让别人对我刮目相看。”

其实语言的积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得来的,并非一日之功。所谓积累,就是汲取先人的精华,多听多学。

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美丽动人,演技超群。1974年她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在领奖时,她发现因《美国之极》一片而名声大噪的女演员瓦伦蒂娜·科特希也坐在台下,便对观众说道:

“奥斯卡先生太没眼光,把应当给科特希的奖错发给了我,对此,我实在无可奈何。瓦伦蒂娜,你千万要原谅我呀”。

话音刚落,包括瓦伦蒂娜在内的台下所有人都开怀大笑起来。

布丝莱是美国50年代的著名女演员。在一次重大的颁奖活动中,她急步登上舞台,没想到在台阶上绊了一下,险些跌倒在地,全场观众都为她吃了一惊。只见她不慌不忙地稳住了身体,站在舞台中央,平静地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刚才都看到了,我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坎坷,才达到事业巅峰的。”

全场观众顿时掌声如潮。

我们说话,自然希望对方有所反应,不然与对木头说话有何两样;其次要想到此话说出结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我们要了解,谈话在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什么作用?若你能如此设想,必能理解漂亮的词藻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有好口才,你的语言表达之源将是源源不断如口若悬河。

第五节 好口才自然有个性

真正的说话,是人心在生活中鲜明的意识表达,而不是为形式的完美,好口才自然有自己的个性。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是一代京剧大师,他之所以能荣获文学博士,即缘于其演技充分融合了生活百态。虽然他是堂堂七尺之躯,演起花旦却惟妙惟肖,如果一个舞台工作者,卸了装之后即完全走出戏剧,到头来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依样画葫芦的表演者。能把艺术工作融入生活之中,才能将其表现得更生动。梅兰芳闲暇之余,不喜逢迎应酬,他宁愿拜师学画画,闭门苦修国剧新境界。由此可知举世闻名的声誉,并非凭空而来。

谈话正是如此,缺乏心意,再美的词藻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演习;再委婉有致的抑扬顿挫,也不过是随节拍喊出的唱腔。初出茅庐的小演员尚未有人事历练,所以他只能照老师教的身段唱腔来表演,如果一二十年后仍是如此,则梨园后起的优秀之辈必定会将之挤出艺坛。未经文饰的言词诚能感人肺腑,就像名角儿唱苦旦穿破衣衫,唱豪门之女穿金戴玉般,无损其原有内涵。虚心的表达意志,与拙朴的表达方式,胜过毫无意义的词藻堆砌。

粗声粗气的口气,或尖如猪叫,沉如蛙鸣,我们自然不爱听。我们宁可把词藻当附带的装饰作用,加在某种条件之上,如此就能更接近理想。一个平日不喜梳洗的姑娘,却强扎个蝴蝶结上去,给人的感觉如何呢?如果她懂得须先把头发梳理整齐,再做个花样,以蝴蝶结点缀其上,即可收到画龙点睛之效。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否需以某些条件为前提呢?考虑到生活与心意,必能跨出成功的一步。

波奇是法国著名的钢琴家,有一次应邀去圣路易斯举行个人演奏会。但没想到的是,等到他上台时,却发现台下听众只有座位的一半左右。看到这情景,他心里自然有点沮丧,但他没有表露,而是微微一笑,对台下听众说:“感谢各位的光临,特别是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张票来听我演奏,本人更是感到不胜荣幸!”话一说完,台下立刻大笑起来,接着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演讲的才能体现在13才和即兴发挥,体现在如何抓住对方的心理上。下面通过如实的事例去说明,展示演讲中的激情,个性与风度。

一天,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正在一次聚会上发表演说。不知为什么,坐在主席台的第一夫人南希突然连人带椅一齐翻倒在地,但她反应极快,马上站了起来。全场先是一片惊呼,继而为南希鼓掌。

里根总统看见夫人安然无恙,立刻风趣地说:“亲爱的,不是说好了,当我演讲没有任何掌声的时候你才来这一手的吗?”而在演讲中用一下技巧,效果会更佳。

艾迪·康特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他在电影、电视两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绩。康迪还有一个突出的成功之处,那就是他从不摆大明星的架子,能经常到民间去演出,因而他广为普通群众所拥戴。

有一次,艾迪·康特一个人来到一所退伍军人医院,并专门为那里的病人进行了喜剧表演,结果自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然而,正当表演进入高潮,大家乐不可支时,康特却突然停止表演,戴上鸭舌帽,一声不吭地走了。

病人们莫名其妙,但心里都盼他早点回来。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两天,直到第三天,康特才重新在医院露面。他一进门,便问那些病员:“这几天诸位都想我吗?”

“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接着,康特便和他们笑到一起去了。

如果发现会场冷场,这种吊胃口的技巧,不妨学一学。

有许多人往往喜欢模仿那些成功者的言行,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把别人的言行和经验全部模仿过来,恐怕是无法行得通的,也有可能你由此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自信心,否则就无法塑造自身的形象,或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良好名声。

美国纽约铁路快速代理公司的副总经理金赛·N·莫里特先生,曾提到一位在礼仪、温厚、诚实等各方面都比别人更有修养的人。莫里特先生曾对这个人说过这样的话:“20多年来,我接触过并且和他们谈过话的人何止数千!但是,每一次我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和他们说话,我绝不模仿任何人。因此,我才能获得成功,而且当时我说的话也最具有说服力。”

绝大多数成功的人,他们都是本着自己朴实的本性生活,在人生舞台上,所表演的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举止,绝不刻意去模仿他人或假扮成别人。他们始终埋头工作,虚怀若谷。他们非但不炫耀自己,也绝不摆出一副大人物的架子来,反而像普通人一样诚实上进、虚心好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从不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天才,他们只需要一个最适合自己工作的场所,然后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令人尊敬的人。

你知道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所恪守的法则是什么吗?现将这些法则简述如下:

(1)态度自然。绝不玩弄过分勉强的技巧。

(2)言而有信。没有根据的话绝对不说。能够建立这方面的名声,就能取得大家的信赖。

(3)说话简明扼要。只说自己想说的话,绝不添油加醋、故弄玄虚。

(4)处事公平。即使对方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也应宽大为怀。

(5)运用机智。没有一件事不能以合乎礼仪的态度说出来,因此,必须因时因地选择适当的语言。这样一来,尊敬你的人定会与日俱增。

第六节 好口才能声情并茂

能把握时机说话,还要让你的声音富有表情。你不妨注意听听广播剧、看看电视剧或舞台剧中的演员们,他们那种充满激昂顿挫的声调和表情丰富的说话语感,甚至那些口才奇佳的政治家们,一个个无不是能把声调、音量等各方面控制自如的人。由于他们高度的说话技巧,使我们很容易就分辨出事情的是非曲直;反之,如果始终用相同的声调、速度,那么这种演说是多么平凡而乏味啊!如何让自己的表达能够达到声情并茂呢?

不知你是否听过经验丰富的公司主管或政治家的演说?你是否分析过他们何以能讲得那么生动有趣?他们究竟使用了什么特殊的技巧?

其实良好的声音表情就是说话人的发音、强调方法、语气顿挫和语调的变化。能事先仔细了解话题的意思和涵义,然后才能以恰当的声调将其表达出来,两相配合、相辅相成。有些时候我们说话要慢,例如诉说慎重的提案、令人痛心的事件、难读的诗和宗教问题等等;相反,容易使人明白的朗读、有速度感的说明、中途顺便插入的例子以及警句等,为了使其节拍能配合内容,必须有较快的速度。人的声音天生就赋予各种变化,语气、速度和音量的不同,立即就能反应出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所以,当我们听到一段动情的演说时,我们就可以认定那位演说者掌握了良好的说话时机和技巧。也就是说,他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缓缓说话,什么地方作有效的中断;也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加快速度,把听众带入高潮。具有这些条件的人,就是一位高明的演说家。那些口才优异的推销员,也一样要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大大地提高成功率,并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器重。

文尔顿和汤姆逊两人合著的《演说根本》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告诉人们怎样把握说话时机的很好例子。

“演说最漂亮的进行速度,完全在于发音是否清晰明了。有时为了采取歌唱似的语调,则会降低速度;但能够加快速度,同时又能使听众明白的人,可能只限于发音特别清楚的少数人。”

“不过,凡是能保持高速度的人,其主要原则还是在于多求变化。变化多,自然能够吸引听众。该强调的时候就强调,决不装模作样。因为演说的主要目的,就是自始至终把你的意思传达给听众。如果想要说的事既简单又明了,那当然可以很快地交代过去;但如果需仔细说明的事,却快马加鞭、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说完,那么只能留给听众一般性的印象而已。此时如果侃侃而谈,听众听来自会觉得你所说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的。而如果是内容欢快、充满幸福或者令人毛骨悚然的冒险故事,讲到高潮之处或者情感将要进流而出之时,就必须加快说话的速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当然,主题严肃、感情压抑或者充满悬念气氛的部分,还是应该慢慢地叙述。”

1.拓展话题的领域

开始第一句话要注意的是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发表看法,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听见鸟唱就说:“很有门德尔松音乐的风味”,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因为社会上免不了有人会失业。如果你想开拓谈话的领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儿消遣最多呢?”接下去探出他是否有固定工作。如果他回答“是”,你便可加上一句问他平时什么时候去游泳,从而判断他有无职业。如果他说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5时以后去,那无疑是有固定工作。

确定了别人有工作,才可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不知对方有没有职业,或确知对方为失业者,那么还是谈别的话题为佳。

2.使对方话语滔滔不绝

你如具有一定的常识,那么即使你没有各种专长的学问,也足以应付各式各样的人了。因为你虽然不能应答如流,但你总该能提出问题。

问话是使对方开口的良策。

假如对方是医生,你对医学虽是门外汉,你就可以用“问”的方法来打开局面。“近年感冒又开始流行了,贵院大概又要忙一阵子了吧?”一句和时令或新闻有关,同时又贴近对方工作的话题,是最得体的问题。这样一来,对方的金口就开了。由此可以打开话匣,从感冒的症状谈到气候,谈到药和补品……只要你不厌烦,你可以一直引他谈下去。遇到做生意的人,你可以问他近来生意如何,哪些东西好卖?遇到教师则问他学校的情况,学生的素质和倾向。总之,问话是打开对方话匣的最好方法。问话时要注意的是问对方在行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内行,那么就以不问为佳。譬如问一个警员“三年本市发生的车祸有多少起?”这是一般人不容易记清的事,要是对方回答“不太清楚”,这样就不但使回答者有失体面,而且双方都感到没趣,这样就不能一击而中,使对方话语滔滔如决堤。

其次,关于政治见解不宜问,除非对方是一位政治家或权威人物。因为普通人的政见有很大的差异,他不知道你有无成见。聪明的人一般不会开诚布公地回答这种问题,所以最好还是不问为佳。

3.适可而止的问话

有些问题,当你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一些问题就不宜再问。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而不说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某路某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一定会自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否则便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问了。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宜追问,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不可问对方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毛病。因为他回答你时,若不是对其同行过于谦逊的赞扬,便是恶意的诋毁。在一个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对立地位的人或事总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要知道的是:一般来说,不宜问及别人衣饰的价钱;不宜问女子的年龄(除非她是6岁或60岁左右的时候);不宜问别人的收入;不宜详问别人的家世;不宜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宜问别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学品之制造方法等等。

凡别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询问。问话的目的在于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若能令答者起劲,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闻,那是使用问话的最高本领。

一位社交家说:“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的处世的失败。”

这句话很发人深省,因为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住,问话不仅能打开对方的话匣,而且你可以从中增加学问。

4.道人之短,即己之短

世间没有完人,凡人皆有他的短处,也必有他的长处。在与人谈话中,你要尽量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使别人的声望受损害,而且也足以表明你为人的卑鄙。

①不可在谈话中借机刺探别人的隐私;

②不可仅知道别人的一点点短处就逢人宣扬。

宇宙之大,谈话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当作话题?你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情非你所详悉。若贸然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辞宣扬出去,不亚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当事后完全了解真相时,你还能更正吗?

“王某借了李某的钱不肯还,这真是岂有此理!”昨天你对一个朋友说,这是从李某那里听来的,他当然把自己说得头头是道。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你明白了人类的这一弱点,你就不会诋毁王某。因为你若有机会见到王某,他也会告诉你,他虽借了李某一笔钱,但有一张房契押在李某手里。因房租跌价,到期款未清还,只好延长押期。而李某则急于拿回现款,王某一则无法立即清付,再则借据上写着若房租因环境关系而减租时,可以延长押期,至李某将该款全数收回为止,所以不能说他是赖债。由此看来,双方皆有道理。人与人的种种关系大半如此复杂,你若不知内情,就不宜胡说八道。

社会上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逢人便说。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短处,也许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了恶果。而这种恶果的滋长,是你所料想不到的。

请你为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以外,永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否则你将玷污自己的人格,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亲近的朋友。

要是别人向你说某人短处的时候,你惟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没听一样。像别人告诉你的秘密一样,谨缄金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要记在心上。

同谈论别人的短处一样,不可就片面的观察便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是善意的批评。说坏人的好处,别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认为你居心不良了。

5.笑的最高境界

说笑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用巧妙的语句,化陈腐为新奇。虽然轻描淡写,却已感到兴味盎然,这就是幽默式的说笑法。其次是利用滑稽的语言、滑稽的表情,讲一件轻松的寓言,这是戏剧式的说笑法。再次,引用几件相反的事例做一个对照,显出其中可笑的矛盾,这是讽刺式的说笑法。最后,把一件事实绘声绘色、尽量粗俗、不知忌讳地说出来,这是小丑式的说笑法。

至于揭露他人的隐私,任意攻击对方,以图一快,这不是说笑;针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冷嘲热讽,无所不及,这也不是说笑。说笑一定要无损他人,并且有益于他人。

你应该说笑,但不应该随便说笑。你说笑,先得学习说笑的技巧,研究说笑的方式。在不会说笑之前,还是先听听别人如何说笑,做个听众,不要做说客。“未能登车而射猎,其伤实多。”因说笑不当而损害友情的事例很多,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