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18247400000009

第9章 男孩高考前退学的背后

男孩毕胜念到了高三,眼看就要高考了,却提出想退学了,说不认为非要上大学才有出路。这背后有怎样的心思呢?

心理症状:高考之前要退学

毕胜是个高三男孩,眼看进入总复习,就要高考了。正当这关键时刻,毕胜却要放弃学业,已经几天不去上学了。这如何了得?初步沟通之后,我知道毕胜是一个严谨认真努力向上的男孩。这样的男孩为什么不想上学了?

毕胜自己说:“这次考试只是部分原因,关键是,我对学校生活厌烦了,反感了,一点意思也没有了。我不认为非得上学才有出路。本来上高中就不是自己的选择。中考成绩不够高中正式录取线,是父母让我择校上高中,我也就勉强同意了。我知道家里对我的期望很高,希望我考一个好大学。我自己也想,既然上了高中,就必须要拿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从此下定决心,拼命苦学。入学的时候排名590多,第一次考试540多,前进了几十名。我看到了希望,给自己定了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给自己加压,更加拼命苦读。高二的时候我选择了理科班。可是,我付出了那么多,最近一次考试却后退了几十名,到了420多名。我心里全乱了,听不进去课了。如果不是家里不同意,我早就彻底退学了。我不认为非得上大学才有出路,我不上学了也一样可以找到出路……”

心理把脉:一种心理自我防卫

很明显,是否上大学才有出路,这不是毕胜真正要讨论的问题,他的真实心态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自己感到似乎大学无望,而采取的一种心理自我防卫。我稍做提示,男孩就理解了这一层意思,说:“当初家里花钱让我上高中,期望那样高,可到高三了,成绩却下滑的这样严重,自己感觉好像当初吹了一个肥皂泡,现在彻底破灭了……”说到这里毕胜连连摇头,唉声叹气。

毕胜心中的肥皂泡破灭了,就是因为他不断给自己加压的结果。这让他感到自己没有希望了。现在,心理援助的关键,是帮助毕胜重新看到现实的希望。

怎样帮助毕胜重新找到现实的希望呢?由于毕胜的问题主要是认知出现了偏差,而失去了对学业的希望。因此,我决定从帮助毕胜调整认知入手,开始了下面的交流。

心理处方:积极调整思维方式

首先,我引导毕胜先算了一笔账:“高一的时候让你感到成功的一次考试540名,当时全年级多少人?这次让你感到很糟糕的一次考试420名,现在全年级理班多少人?”

“高一的时候全年级750人,现在全年级理班630人。”

“把这次你感觉很糟糕的一次考试,和你感觉那次很成功地的考试比一比,想想看有什么新发现?”

毕胜沉思片刻:“这两次差不多,我后面都是还有200多人,总的看我没有退步。”毕胜第一次抬起了头,“就算没有退步,可您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怎么还是没有进步,没有效果呢?”

“怎么没有效果?”我顿了顿说,“你知道逆水行舟吗?”

“知道,逆水行舟,意思是说不进则退。”

“对呀!而你名次虽然没有前进,却也没有后退,这说明什么?”

毕胜的眼睛有了亮光:“说明我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不仅如此,如果调整心态,效果还会更好……”

毕胜眼睛更亮了:“调整心态?怎样调整心态?”

“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调整思维方式,把‘我必须怎样’换成‘我争取怎样’。比如,把‘我必须考一个好大学’,换成‘我争取考一个好大学’,比如,把‘我必须前进几十名’,换成‘我争取前进几十名’……”

“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我总是想‘必须怎样’……”

“所以,调整思维方式做起来又非常困难。你已经习惯了‘必须’的思维方式,你已经习惯了‘毕胜’。对了,说说你这个名字,可以吗?”

“这个名字是爸爸给我起的,后来,我长大的,越来越知道爸爸对我的期望,我也越来越这样要求自己,凡事总是要求自己必须胜利,要求自己必须成功。所以,我从来都是‘必须要怎样……’。”

“这种极端化思维方式,就是你出现今天这个问题的心理根源。凡事总是‘必须’,就是给自己压上一块大石头,让自己感到很累……”

“是的,每天我都很累,很累,不是学习时间长了那种累,也不是作业多了那种累,就是心里很累的感觉,却没有效果。”毕胜回味着那种痛苦的体验。

“必须”拿个好成绩,“必须”考个好大学,这样的思维过分强化了学习动机。过强的学习动机恰恰会降低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率当然不高,学习动机过强,学习效率也不高,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效率最高。这种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正好是一个倒“U”的曲线。

面对我画出的曲线图,毕胜深有所悟,一个劲儿地点头:“您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不再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学习效率还会更好?”

“是的。轻装前进,肯定谁都会走得更快一些。为了让自己轻装前进,就得从现在起开始扔掉极端化的思维方式。这样会让你重新看待生活,重新看待学习,重新看到希望的阳光。”我肯定了他的领悟,“你知道,我们的人生不是吹肥皂泡。你说肥皂泡破灭了,这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找到了现实的希望。”

随后,和毕胜的父亲沟通了孩子的情况。毕胜父亲是个悟性很好的人,深有领悟地表示,家长也要扔掉必须成功的想法,要降低要求,要帮助孩子减压。

【马老师微语录】凡事总是‘必须’,就是给自己压上一块大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