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红孩子
18246600000065

第65章 红孩子的管教技巧(6)

第六节 调节情绪的技巧

曾经有位摄影师,他受雇帮一名年幼的富家子照一张弹琴的近照。因为镜头被限定在某个角落。所以从这个角落透过镜头,无法拍下小孩的上半身,正感到困扰时,孩子那聪明的母亲立刻说:“宝宝,低一点好吗?”如此以来镜头里就可以完全看到孩子的脸,结果照出了一张很精美的照片。

要是当时那位母亲用命令的语气说:“把头低一点。”说不定就不能摄取到这么自然的姿势。那位母亲可说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才能如此巧妙地引发孩子的自主性。

以命令式口气来说话,事实上只是传达指示的那一方可行,对方就不知是否能接受。孩子听了母亲的命令,也不能保证他完全能明白母亲的意思。因此这种命令的方式,常常都会得到反效果。

为了让孩子自然思考,像刚才那位母亲一样,以疑问句的方式诱导他思考,所得到的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假如父母不用强制的口吻,而用疑问的方式暗示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如此自然而然能为孩子所接受。

1.不要压抑孩子

当孩子没有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时,母亲常会说出“你又不听妈妈的话了。”这样的话,说不定孩子暂时会服从,但是如果我们从智力的发展方面来看,这种方式实在不太高明。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这是在父母的权威压制下,而不是代表真实的理论。孩子遇到这种情形,只会容忍却学不到什么。

换句话说,让孩子反复地听这一类的话,孩子就会变得一味遵照父母的话,不知道用脑力来思考。

2.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与他交谈

“鄙视某人……”和“尊某人为师”这代表着待人处世所采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话笔者是从某个小学老师口中听来的。有时候孩子像是想说些什么似地拉着老师的西装裤,老师会弯下身体来问孩子,“有什么事吗?”就这样,孩子附在老师耳旁,和老师同等高度时,好不容易才开口说话。

听到这件事,一直认为老师做得好。前些时候笔者把一叠电视节目表抱在手上,而这个位置正好和孩子眼睛同等高度,当拿着这个节目表在街上行走时,立刻被一大群好奇的孩子所包围。换句话说,孩子常常必须抬头看着大人,总会令他觉得处在不利的地位。的确,有些孩子会因此而产生自卑感。

所以说刚才那位老师所采取的态度,我们应该就能很明白的了解到,这种去除不利条件而弯腰到和孩子同等高度,反而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效果,就是以对等的立场来产生传达关系,如此才能在平等的情况下,自由地思考,并拥有让他发言的余地。

3.让孩子来纠正父母的错

回答孩子的质问,纠正他的错误,这当然是母亲很重要的工作。多数母亲常常只站在教导的立场而这种态度不能说是很好的方法。为什么呢?因为“母亲的意思都是对的,而孩子的意思往往都是错的。”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往往易使小孩变得很被动、消极。

为了不造成这种弊端,譬如在孩子面前故意做错,让孩子纠正,这也是一种好方法。毕竟母亲光是教孩子,并不是万能的办法,倘若母亲故意犯错,让孩子来纠正,则一定会增强孩子的自信。

4.将来应由孩子自己决定

父母亲考虑孩子的将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大多数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我要让我的孩子当医生。”“这个孩子,我以后要让他成为政治家。”或者是“大学毕业后,我想让他在某个公司上班。”等这一类的话,把孩子将来的出路和职业,连最细微的部分都已经考虑周全的人,岂不是也会碰到一些小小的问题吗?

这是为什么呢?比如父母亲在孩子的面前,无意间说:“假如要当个医生,那就必须要有令人信赖的品格。”如此一来,往往会使孩子把父母亲无意的言辞,当作他将来追求的理想。

结果在父母亲的潜意识中,把所有的事都给孩子定标准,像是“做这个”、“不可和那样的孩子玩”等等,如此地把孩子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封闭性。

孩子对于将来所抱持的态度,有时候他会说:“我将来想当飞行员。”不一会儿他又说:“我要当文具店的老板。”他的欲望和理想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然而这毕竟可看出他的能力已经开始萌芽,虽然是否能实现还是未知数。

因而,对于孩子将来的志向,父母亲亦尽量帮助他实现,不要光是把孩子限定在自己的原有理想中。

5.适时指出孩子的错处

最近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潮,显示父母及孩子之间的关系,已经趋于父母尊重孩子的倾向,而父母亲都得询问孩子的意见才去做。然而若论这种思潮的功过,对孩子智力进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说这种思潮并不好。

孩子做错事时,要让他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要让他自己去发现错处,那的确有点困难。若是大人不知孩子错的地方,而只凭猜测就一味地去责骂他,那归根结底不过是压抑孩子的思绪。

所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错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使孩子认真地去思考为何犯错。

因而,对于孩子犯错时,虽然要避免愤怒地去责骂他,但也该适时地指出孩子的错处,给他思考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