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红孩子
18246600000019

第19章 红孩子智力的早期启蒙(2)

第二节 培养孩子的兴趣

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科学家的某种品质,他们迫切地希望了解和探索自己身边的这个世界。

因此,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并不是很难,你无须大量的专业术语,也用不着昂贵的仪器装备,你只需正确地引导他们的兴趣即可,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科学就是一些有趣的思索。”

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可以试试下面6条简便易行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1.倾听孩子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及周围人接触,他们的头脑是开放式的。正常孩子天生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兴趣张力和了解外界环境的迫切愿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着极大的关注,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范围之广常常会令我们吃惊。诸如:“眼泪是怎么产生的?”“蜘蛛从哪儿弄来那么多的东西织网啊?”“我身体里有一个血袋子吗?为什么不管我什么地方弄破了,总会出血?”这些问题是孩子接触外界环境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了解外界环境的一种途径,同时,更是他们关注外界环境的一种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提问,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

因此,当孩子向你提问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听,不要认为这是“没事找事”或“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要问,真烦人”。其实孩子眼中无所谓简单复杂,他们正是通过不断提问才从无知变成有知。如果家长在他们提问时立即责怪他们,不但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孩子的求知欲,更有损于亲情。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封闭自我,变得不自信。

对孩子的这些童稚味很浓的问题,家长可能不知该如何作答,这没有关系,你可以说:“我也不知道,但也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然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那些问题。

卡尔·威特先生在对小威特的教育中,就竭力排斥教授给孩子一些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每当小威特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解答,决不欺骗孩子。在给孩子解答问题时,老威特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考虑孩子现有知识是否能完全接受。当孩子问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老威特就干脆老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馆查资料。

父母要积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关心体贴,他们的求知欲更加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孩子的求知欲是非常稚嫩的幼芽,适时合理的鼓励,能够使其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发展,对保持一定的兴趣张力大有好处。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说明孩子已经通过自己的观察注意到事物的某些方面,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是对孩子提问行为最有效的肯定和认同。

2.重过程轻结果

即在父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问题时,也应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应尽量给孩子留下讨论的空间,否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观念:科学仅仅是装在成人头脑中的一些事实而已。家长多用些时间和孩子探讨问题,可以让孩子明白,科学并不只是一些事实,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种了解自然如何运动的行为。例如,若孩子想了解蜜蜂住在什么地方,你可以说:“让我们观察一下,也许我们能看到它飞到哪里去了。”家长应牢记,对孩子的提问,应该总是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3.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成年人一旦有了问题,总是急于知道答案。科学研究显示,在回答一个问题时,成人往往在几秒钟之内就作出反应,而这个时间对孩子来说是不足以思考的。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提出问题后,应多留点时间让孩子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他的回答就会更有逻辑性、更完整也更具创造力。

曾经有一位美国教授,给一群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上了一堂关于气压的课。教授将两个空心橡皮塞压在一起,当里面的空气排出后,它们便紧紧地吸在了一起。教授让两个孩子将它们分开,孩子费了很大劲才办到,于是教授问:“你们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才将它们分开呢?”

个男孩很快就说:“那是因为橡皮被粘在了一起。”教授只站在一旁听着,什么也没说。另一个学生想了想,马上发表异议:“不,它们之所以很难分开,是因为里面的空气被挤了出来,里面的压力比外面的压力要小。”孩子们凑在一起对这个新的答案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一会儿他们就接受了后者的正确解释。

不要告诉孩子怎样思考,而应给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假如孩子的回答是错误的,家长要有耐心,在需要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些提示。如果孩子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家长应对他的努力给予肯定,但不要轻易表扬孩子,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

4.注意你的语言

父母在和孩子讨论问题时,不要急于说“这很对”或“非常好”,这些口头赞扬固然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在探讨科学知识时,过早地赞扬可能让孩子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相反,你应该说诸如“这很有趣”或者“我以前从未这么想过”等话来使问题的讨论不断地深入。

不要强迫孩子思考,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孩子总是在思考,即使没有你的命令。如果你在那里发号施令,那么你和孩子的讨论可能会变成一种表演,他会有意迎合你,用尽可能少的话回答你的问题,因为他知道,说得越少错误也就越小。

父母还应注意问“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觉得“为什么”很刺耳,因为他们大都是在挨批时听到“为什么”;“为什么你的房间弄得这么乱?”“为什么你不能这样做?”相反,父母应该学会问“怎么样”——“这件事怎么做?”“这个问题该怎么找到答案?”

5.重演示轻说教

亲历的东西远比书本和电视节目中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瞧瞧他们手指上的细菌,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你要求他饭前洗手;与其向他描述霉是什么东西,不如让他们看看在一片面包上的霉斑;与其给他解释水的蒸发,不如将水烧开,让他看着水位因蒸发而慢慢下降。

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更是向孩子演示科学的极佳场所,家长应该尽量多带孩子去参观。家长还应注意,假如你带孩子上博物馆,不要规定什么游览路线,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6.与孩子一起动手

生活中的很多日常活动和游戏都能让孩子学到不少知识,比如放风筝就可让他们明白不少力学和工程学的道理。家长最好找一些材料与孩子一起做个风筝,孩子将会学到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比如,他将会发现风力和风向会随着风筝的高度不同而改变。

从孩子与父母的活动中,父母可轻而易举地挖掘孩子的爱好。风筝只是诸多动手的活动中的一例,与孩子一起做一辆模型汽车,让他懂得不同的设计是怎样影响速度的;栽一株花草,可让他们观察水和阳光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用积木搭一座摩天大楼则能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结构是最稳定的。每逢周末、节假日,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进商店,逛公园,或到树林里散步,家长可留心孩子感兴趣的商品、书籍、景物等。此外,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写字、画画、做手工、修理日用品,一起进行烹饪。一般来说,孩子在与家长共同活动时,其兴趣和才能便会清楚地表现出来。

家长在为孩子挑选玩具时,应选择那种对孩子安全,既可拆卸又可拼装的玩具,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不仅会对科学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并且还会明白,学习并不是单调乏味的苦役,而是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从事的活动,是延续一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