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红孩子
18246600000012

第12章 突变是自然的过程(5)

第五节 情感教育的智慧

当代国内外的研究趋势之一是将人的学习与情感的变化和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注重把情感因素引入到学习之中,强调学习的主体是人,其学习活动是在情感的引导、维持、强化的调控下进行的。

1.事实表明,人的情感变化一直伴随着人的学习活动。人的情感与人的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从学习的开始、经过、结果这三个阶段来探讨——

(1)学习开始阶段。

情感支配着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投入的程度(如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人们总是学习自己感兴趣、能激发自己快乐情感的内容。例如一个孩子数学成绩很好,在数学课上常有突出的表现,常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数学这门学科,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努力而且勤奋。反之,如果这个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好,在语文课上常常遇到困难,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他便会对语文课产生惧怕、讨厌以及逃避的心理,因而不愿意上语文课。

(2)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对学习活动起着维持的作用,使学习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下去。

如果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优秀的情感因素会使学习者不畏困难,想方设法地去解决。

例如,有些孩子遇到难题时也会愁眉不展,但他们自信能够解决它,并努力攻克它,他们知道难题的解决会带给自己无比的快乐,这种潜藏在困难中的快乐不是一般人所能体验到的。

正如爱迪生所说:“没有尝到过被未知物困扰滋味的人,是不会懂得发明的快乐的。”

(3)在学习结束阶段,学习结果的成败会给学习者的情感造成不同的影响。

成功的结果会使学习者更加喜欢学习,对未来的学习跃跃欲试,而失败的结果常会使学习者感到失意和痛苦,对以后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好奇心。当然如果是一个意志坚强,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他是不会被失败吓倒的,他们会保持自己乐观的态度,继续以后的学习。

从以上可以看出,人的情感因素伴随着人的学习过程的始终,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要培养超常智力孩子的父母应在发展孩子智力,教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情感教育。目前我国开展的愉快教学就是情感教育的一种。

2.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情感。

在报刊上见到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有一个孩子,他的周围放着许多物品,有语文书、《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小提琴、绘画板、羽毛球拍、哑铃等。漫画的题目叫《我要妈妈》。这幅漫画反应出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弊端,即孩子常被父母要求学习各种知识,可父母很少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教育。

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学习所表现出的情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与孩子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品尝失败的痛苦,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孩子就很容易对学习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使学习活动顺利进入良性循环。这种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子承父业”现象。因为儿子看到父母以极大的情感从事某一事业,孩子就会因时常接触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该事业产生兴趣,进而引导自己的情感投入,久而久之,乐此不疲。

(2)引导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美好的情感。

我们培养超常智力的孩子不是培养光有超常的智力而没有情感的“机器人”、“书呆子”,而是要培养出智力发达、充满人性本质特征的、有血有肉的人,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智力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情感教育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消除学生的不良情感,形成高尚的社会情感,诸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过程。人的情感(情绪)虽然具有先天的性质,但它从孩子出生起,就同时逐渐具有了社会的性质,特别是人的高级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更是人们后天社会实践、社会交往的产物。要培养一个身体健康、情感丰富、精神饱满、善于交往、勇于探索的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前提就是为他提供充分的与人们交往的机会和条件。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仪式,无论是喜庆的场合,还是悲痛的处境都应让孩子尽早体验。人只体验某一方面的情感是不行的,无论是只体验好的情感,还是只体验坏的情感都极易使孩子出现心理偏差。例如,时常体验快乐,生活环境很顺利,处处得到他人宠爱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或较长时间处于逆境,常会出现精神危机和心理疲劳的现象。

相反,如果孩子时常体验到生活的不愉快,在失意、痛苦、孤独中生长,也会出现心理偏差,常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