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学导论
18244900000014

第14章 压力与适应理论

压力是一种跨时间、空间、社会、人格与文化的人类所共有的经历。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历无数的压力。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活中的压力感受已越来越明显。某些心身疾病,如溃疡和高血压等与压力关系密切。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机会多,因此,护士应该运用压力和适应的理论,观察和预测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反应,调动体内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能尽快进入患者角色,并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和减轻压力对患者的影响,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一、概述

(一)压力(stress)

压力又称应激或紧张,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二)压力源(stressor)

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圴称为压力源。按照压力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1.躯体性压力源 指对身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等。例如温度、光线、噪音、放射性的刺激,酸、碱、化学药品的影响,机体的病理性改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等。

2.心理性压力源 由来自大脑中的紧张信息而产生的刺激,如不详预感、心理挫折、心理冲突等。

3.社会性压力源 各种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产生的刺激,如下岗、失业、人际关系冲突等。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环境的改变对个体产生的刺激,如个体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而产生的压力。

(三)压力反应

机体对压力源的反应称为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压力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理反应 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需氧量增加、胃液分泌增加、括约肌失去控制等。

2.情绪反应 如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

3.认知反应 如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

4.行为反应 如一些重复动作(吸烟、来回踱步)、行为紊乱或退化等。

二、塞利的压力与适应理论

(一)压力

塞利认为,压力源是引起机体全身系统反应的各种刺激。压力源可分为积极压力源(eustress)和消极压力源(distress)。压力是人体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二)压力反应

塞利主要从生理角度描述了人体面对压力产生的反应。他认为压力的生理反应包括全身适应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和局部适应症候群(local adaptation syndrome,LAS)。

1.全身适应症候群 GAS是指机体面临长期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症状和体征,如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疲乏、倦怠、疼痛、失眠、肠胃功能紊乱等。这些症状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产生,涉及身体的各个系统。

2.局部适应症候群 LAS是机体应对局部压力源而产生的局部反应,如身体由于局部炎症而出现的红、肿、热、痛与功能障碍等。

(三)压力反应过程

塞利认为GAS和LAS的反应过程分为3个阶段:警告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1.警告期 机体在压力源的刺激下,出现一系列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改变,血糖、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度增加等。这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的目的就是动用机体的能量克服压力。

2.抵抗期 若压力源持续存在,机体进入抵抗期。在此期,所有警告期反应的特征已消失,但机体的抵抗力处于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使机体与压力源形成对峙。对峙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机体成功抵御了压力,内环境重建稳定;二是压力源持续存在,进入衰竭期。

3.衰竭期 在衰竭期,由于压力源过强或过长时间侵袭机体,使机体的适应性资源被耗尽,故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御压力源,不良的生理反应就出现,最终导致个体抵抗力下降、衰竭、死亡。

三、对压力的适应

(一)适应

适应(adaptation)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机体维持内稳态、应对压力源和健康生存的基础。当个体遭遇任何压力源时,都会想办法去应对,适应是所有生物体的特征,是应对的最终目的。

(二)适应的层次

人类的适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技术4个层面。

1.生理适应 是指机体通过调整体内生理功能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如一个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来到高原地带,机体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但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反应可能因机体的调整适应而逐渐消失。有时,机体是通过感觉功能的减弱来达到适应的,如对某种气味的适应。

2.心理适应 是指人在遭遇心理压力时,通过调整自己的认识、态度与情绪等来应对压力,以减轻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恢复心理平衡。通常可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及学习一些新行为如松驰术来应对压力源。

心理防卫机制又称为心理防卫,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1)否定(denial):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加以拒绝,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患者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等。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称文饰,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三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三是推诿(projection),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三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3)转移(replacement):是将在一种情境下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例如,对上级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在家中对亲人发泄出来。

(4)投射(projection):也称外射,是主观的将属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到他人或他物身上,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错误夸张的归于他人,以解脱自己。例如,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努力,考试善于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属于这种情况。

(5)认同(identification):又称仿同,有意识或潜意识的接受所仰慕的人的品质及行为,以吸收他人的优点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如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

(6)退化(regression):也称为倒退,退行。当人感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较安全的儿童时期,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如一个成年人,当遇到困难无法对付时,便觉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来退回到儿童时期被人照顾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无意识地使用精神防御的退行机制。

(7)幻想(fantasy):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实际处理问题,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以获得心理平衡。如“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现实社会里倍受欺凌的少女,坚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帮助她脱离困境。被人打后,因为无力反抗,幻想痛打敌人以满足自己的报复心理。

(8)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也称反向,指采取某种与潜意识所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动,因为真实意识表现出来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引起内心焦虑,故采取与动机相反的行为。如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怀有敌意的继母,往往特别溺爱孩子,企图证明她没有敌视孩子。某些人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无法接受,结果成为强烈的反同性恋者。

(9)抵消(undoing):这是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一个丈夫在娱乐城玩得太晚而回家很迟,他也许会为妻子带回较贵重的礼物来抵消他的愧疚之情。

(10)抑制(suppression):虽然出现了想解决矛盾冲突的冲动,但在意识或半意识中却作出予以推迟的决定。这种机制包括在寻找困难时的一线希望、把已经认识到的不舒服感受尽量缩小、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予以推迟但并不回避。抑制的人是这么说的:“我明天会考虑这件事情的”,第二天也确实记得考虑此事。

(11)补偿(compensation):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例如,某女子因身体发育有缺陷而努力学习,以卓越成绩赢得别人的尊崇。

(12)升华(sublimation):将原始的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如在学校被人欺负,而努力考进警校,以维护社会正义。

(13)幽默(humor):以自嘲的方式来缓解窘迫的处境及心理压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在人类的幽默(笑话)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14)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患者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3.社会文化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调整自己行为,以适应社会群体的习俗、道德、法律等规范要求。如每个人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等。文化适应指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某一特定文化的思想、传统、习俗和礼仪规范等要求,入乡随俗就是一种文化适应。

4.技术适应 技术适应是指人们在应用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科学工艺与技术,以改变周围环境,控制自然环境中的压力源。然而,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又制造了一些新的压力如噪音、环境污染等,有待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和解决。

四、压力理论在护理上的应用

压力对健康的影响是双向性的,它既可损于健康,也可益于健康,其关键取决于压力源的种类、性质、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个体的先天素质、经验、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应用压力理论可帮助护士正确认识患者和自身压力,动员足够资源缓解压力,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压力的影响,应对危机,促进身心健康。

(一)患者的压力及应对方法

1.评估住院患者常见的压力源

(1)陌生的环境:患者对所处医院环境的陌生,对主管医务人员不了解,对医院的各种制度不了解等。以上种种不习惯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

(2)疾病的威胁:患者认识到疾病对自身的生命、健康或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等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带来不便;各种监护仪器、治疗设备等,都会给患者心理构成巨大压力,有时还会引起患者的恐惧心理。

(3)信息的缺乏:患者对病情不十分了解,对检查、治疗认识不足,对诊断不明确,对与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缺乏了解等。这些使患者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测,但短时间内又得不到答案,以至于形成心理压力。

(4)与家人的分离:病房是相对封闭的环境,住院治疗不可避免地要与配偶、子女、朋友及同事暂时分离。患者不习惯分离,怕家人、朋友对自己不够关心,怕缺少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机会,这些使患者感到自己不被重视,产生孤独感。

(5)经济的问题:患者担心住院费用高,自己难以承受。

(6)自尊的丧失:患者因疾病丧失自理能力而依赖他人的照顾,如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因疾病失去了自我照顾的能力,进食、大小便、穿衣、洗漱等都需护理人员的协助。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性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时,往往会感到难以接受。

2.评估患者的应激状态,发展患者的应对方式

(1)评估患者的应激反应:了解患者面对多种压力源是否处于应激状态,出现了哪些应激反应。帮助护士判断患者应激的轻重,并决定采取何种应对方法。教会患者使用适合的应对方式。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患者发展应对方式:①防止疾病的诱发因素;②采取适合疾病治疗要求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休息、排泄、运动、情绪控制、坚持服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③教给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方法;④介绍患者参加同种疾病患者的组织,如哮喘患者俱乐部、抗癌明星会等,从其它患者身上学习好的应对方法。

(2)评估患者的适应能力:在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及他们住院治疗过程中,对其适应能力给予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建立一些实际目标以增强适应能力。例如:孤独是造成患者压力的原因之一,环境的改变,对医护人员不熟悉,与亲人的暂时分离等会使患者产生孤独感。找到压力源后护士可通过一定的护理手段,帮助患者建立目标使孤独感消失。如:①护士第一次接触患者时,主动自我介绍,态度亲切和蔼地与患者交谈,创造良好地沟通交流气氛,鼓励患者谈出自己的想法,给予针对性护理。②护士可以增加巡视患者次数,并在每次为患者做治疗护理时,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有无不适感觉。并向患者介绍目前治疗情况,医院的医疗护理状况等。也可与患者家属联系,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探视次数,以后逐渐减少,以增加患者的所属感和亲情感。

3.协助患者减轻压力的护理措施

(1)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洁净、舒适的环境使人心情愉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传呼铃的使用方法,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的情况,尽量创造良好地沟通交流气氛,鼓励患者谈出自己的想法,给予针对性护理。为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应特别向患者强调住院期间24小时都有医生、护士值班,如需要帮助可随时与护理人员取得联系。以此暗示患者医护人员随时在其身边,在这里自己是安全的。减少有害因素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增进其痊愈的希望。护士应力求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2)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患者是一个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人的活动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护士应仔细评估患者未满足的基本需要及面临的各种压力源,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使患者对预后充满信心,保持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如对于环境不熟悉的患者,应着重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对于担心医疗费用的患者,应尽量考虑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

(3)及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护士在为住院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介绍一些病情及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协助其面对现实,减少因猜疑而引起的焦虑心理。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前,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紧张、恐惧、抑郁的消极情绪。护士应及时向患者提供有关诊断、检查、治疗、护理、预后等相关方面的信息,以消除不必要的担心与恐惧,增加安全感。

(4)指导患者运用恰当应对方法: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允许并理解患者宣泄自己的情绪,适时指导患者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和放松技巧,缓解心理压力。

(5)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患者在压力状态下一种良好的社会资源,护士应积极利用这种资源,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患者的家人参与并配合治疗护理,与家属配合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安慰等来减轻患者的压力。

(二)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方法

1.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源

(1)紧急的工作性质:护士工作常常面临许多临床上的两难境地,急症抢救、重症监护、生离死别等,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作出反应,同时要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这些都会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

(2)沉重的工作负荷:由于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加之护理人员短缺,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量普遍超负荷,加上频繁倒班,不固定的工作时间,特别是夜班,打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增加了机体适应的难度。

(3)高风险的工作: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加,加之我国实施医疗举证政策倒置,护理工作面临比以往更高的职业风险,这种风险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4)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工作需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理人员间的关系,护士和医院后勤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和患者家属的关系,这无疑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压力。

(5)不良的工作环境: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是患者集中的地方,它为千千万万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为医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护理人员需要长期面对许多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要应对许多血腥场面和生死别离。

2.护士如何缓解自身工作压力

(1)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护士应设法积极应对,妥善处理,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或冲突带来的压力。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护士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整、解决问题等应对压力的能力。

(3)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护士可寻求适当的倾诉对象,求得支持并宣泄自身压力。

(4)应用放松技巧:护士可通过培养一些轻松、健康的业余爱好,使自己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也可学习一些松驰技巧并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