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学导论
18244900000010

第10章 医院

医院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防病治病,提供诊疗和护理服务的医疗事业机构。它具有一定数量的病床与配套设施、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运用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协作,对住院或门诊患者实施科学而正确的诊疗与护理服务。

一、医院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医院是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政府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我国医院的基本性质包括:

1.公益性 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医院的公益性。医院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即便是营利性医院,也必须贯彻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方针。

2.生产性 医学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医务劳动是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手段来防病治病,并在这一过程中使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丰富和提高。医院不是纯粹的消费性服务场所,它通过医疗、预防及康复服务,担负着使患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保障社会劳动力健康的重要责任。

3.经营性 医院是具有经济性质的经营单位,医疗活动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必须讲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医疗服务活动中存在着社会供求的关系,受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制约,存在着医疗服务市场的一些规律与特点。医疗活动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必须讲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二、医院的功能

医院的功能即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预防保健、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1.医疗 医疗工作是医院的主要功能。医疗工作以诊疗和护理为业务主体,并与医技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医疗整体,为患者提供全面服务。

2.教学 医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医院是进行临床实践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学校教育只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合格的医学生必须经过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两个阶段。毕业后的在职人员也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和加强专业技术训练,才能适应医学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是医院的普遍功能。医学教育任务的比重可依据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做出合理安排。

3.科学研究 医院是医疗实践的场所,亦是发展医学科学的阵地,许多临床上的问题均是科学研究的课题。通过开展临床科学研究,一方面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解决医疗和护理中的难题,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科研成果也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

4.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各级医院不仅要承担治疗患者的任务,还应进行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开展社区医疗和家庭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卫生知识、指导基层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进行健康咨询和疾病普查等工作。

三、医院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医院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收治范围分类 可划分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是指设有一定数量的病床,具有相应的人员编制、配套的医疗护理设备,对患者有综合诊治能力,能够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问题,结合临床实践,能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开发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的医疗机构。专科医院是防治某些专科疾病的医疗机构,如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精神病防治医院以及妇产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康复医院、胸科医院和职业病医院等。

2.按特定任务分类 可划分为军队医院、企业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等。

3.按所有制分类 可划分为全民所有制医院、集体所有制医院、个体所有制医院和中外合资医院等。

4.按卫生部分级管理制度分类 目前我国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不同的功能和规模、不同的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不同的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将医院划分为三级十等医院(三级:即一、二、三级;十等:即一、二、三级医院又分甲、乙、丙等和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一级医院:是向具有一定人口(≤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一级预防和卫生保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某些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等,一级医院是提供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机构,也是我国三级医疗网络的基础。

二级医院:是跨多个社区(其半径人口在10万以上)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和省辖市的区级医院和相当规模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二级医院能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医院转诊,对基层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与医疗相结合开展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高水平的专科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指国家、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三级医院是国家高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直接对一、二级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承担教学、科研任务。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各类医院都已打破原有的地区界限和特定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卫生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四、医院的组织结构

我国医院的组织机构设置具有一定的模式,按卫生部统一颁布的组织编制原则规定设置。虽然不同级别的医院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和服务功能有所不同,但医院的机构设置基本相同,大致由三大系统构成:医疗部门、医疗辅助部门、行政后勤部门,(引自:姜安丽.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

1.医疗部门 医疗部门是医院的主体,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业务科室,也称临床部门,分为门诊部和病区,设有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中医科、急诊科等科室。

2.医疗辅助部门 医疗辅助部门是帮助临床部门诊断、治疗、照护患者的业务科室,也称医疗技术部门,主要包括药剂科、临床检验科、影像诊断科、麻醉科、病理科、供应室、营养科等科室。

3.行政后勤部门 行政后勤部门是为临床科室和医疗辅助科室服务的科室,包括医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科研和教学科、人事科、财务科、设备物资供应科、保卫科等科室。

五、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与护理工作

(一)门诊部

门诊部是医疗机构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护人员以优质的服务,直接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诊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使就诊群众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场所。

1.门诊的设置和布局 门诊工作具有就诊人员多、流动性大、就诊环节多、看病时间短、病种复杂、季节随机性强、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大等特点。因此,医院应创造良好的候诊、就诊环境,以方便病人为目的,做到美观、安静、整洁、布局合理,备有醒目的建筑标志和指示牌,使病人感到安全、亲切、舒适,对医院产生信任感,易于合作。

门诊设有挂号处、收费处、各科诊察室、化验室、药房、综合治疗室等。诊察室应备有诊察床、床前有屏风遮隔、室内设洗手池。诊察室桌面整洁,各种化验单、检查申请单、处方及检查器械等应放置有序。综合治疗室内设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如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急救药品等。

2.门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护士承担预检工作,热情、主动接待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在扼要询问病史,观察病情的基础上,作出初步诊断,给予合理的分诊指导和传染病管理。做到先预检分科,后挂号诊疗。

(2)安排候诊与就诊 病人挂号后,分别到各科候诊室等候,依次就诊。护士应做好候诊、就诊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①开诊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环境清洁、整齐、规范,各种检查器械齐备,保持良好的候诊环境和诊疗环境。

②按先后顺序叫号就诊,对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整就诊顺序。必要时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诊查工作。

③整理初诊和复诊病历,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并记录于门诊病历上。

④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如遇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患者,应立即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

(3)执行治疗工作 需在门诊部进行的治疗,如注射、换药、导尿、灌肠、穿刺等,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4)消毒隔离 门诊人群流量大,病人相对集中,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就诊,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5)健康教育 利用候诊时间开展健康教育,可采用口头、图片、黑板报、视频或赠送有关宣传手册等不同形式。耐心、热情、及时地解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

(6)保健门诊 进行保健门诊的咨询和诊疗工作。

(二)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24小时开放。对危及病人生命和意外灾害的事件,须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按照急救程序开展施救工作。急诊科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因此,急诊科护士应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各种急救知识和经验,技术娴熟、动作敏捷。急诊科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应最优化,做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1.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 急诊科一般设有预检处、诊疗室、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等。还配有药房、化验室、X射线室、心电图室、挂号室及收费室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急诊科要求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安静整洁;要有宽敞的出入口和供急救车出入的专用通道,各类标志和指示路标醒目,夜间有明显的指示灯光,还应设有传呼通讯装置和备用电路。以方便急诊病人就诊为目的;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就诊时间为原则,争取抢救时机。

2.急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病人送至急诊科,预检护士要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做到一问诊、二检查、三分诊、四登记。遇有危重患者,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遇有意外灾害事件,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组织抢救;遇有法律纠纷、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应迅速与医院保卫部门或直接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

(2)抢救工作

①准备物品 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一切抢救物品要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护士需熟悉所有抢救物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性故障,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②配合抢救 在医生未到之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给予紧急处理,如测血压、给氧、吸痰、止血、配血、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严格操作规程,实施抢救措施,做到分秒必争。医生到达后,立即汇报处理情况,积极配合抢救,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有关资料。抢救过程中严格查对工作,口头医嘱必须向医生复述一遍,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及时请医生补写医嘱和处方,各种急救药品的空安瓿、空瓶、输血空袋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随时做好抢救记录,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及时、准确、必须注明时间。

3.病情观察 急诊科设有一定数量的观察床,置于急诊观察室。主要收治暂不能确诊者、已明确诊断或病情危重但暂时住院困难者、需短时间留院观察者。留观时间一般为3~7天。护理人员应对留观病人进行信息登记,建立病案,认真填写护理记录,书写留观室病情报告;对留观病人要主动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病室管理工作。

(三)病区

病区是住院病人接受诊疗、护理及休养的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全面开展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

1.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每个病区设有病室、治疗室、危重病室、抢救室、换药室、医护办公室、配膳室、盥洗室、浴室、厕所、库房及医护休息室、示教室等。有条件的医院还设有病人学习室、娱乐室、会客室等。

病区实行科主任、科护士长领导下的主治医生、护士长分工负责制。每个病区设25~40张病床不等,病室两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米,病床之间最好有屏风或布帘,必要时遮挡病人,便于护理和治疗。

2.病区护理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促使其早日康复是临床护理的核心内容。因此,病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全面、准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定护理诊断,及时制定护理计划,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适时补充修改护理计划。

(2)执行医嘱,协助医生完成各项诊疗护理技术操作和抢救工作,杜绝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3)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满足患者舒适、清洁、安全方面的需要。

(4)做好病区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5)严格按要求书写和保管各种护理文件。

(6)巡视病室,进行临床病情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7)做好入院、出院、转院及死亡病人的护理工作。

(8)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等自护活动。

(9)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及变化,认真做好心理护理。

(10)做好病区环境管理工作,避免和消除一切不利于病人康复的环境因素。

(11)开展临床护理科研,不断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六、医院工作的特点

医院系统不同于其他社会系统,其使命是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医院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组织医务人员运用医学科学知识与技能,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和护理患者。这是医院系统区别于其它系统的本质特点,为此医院工作具有以下特征:

1.以患者为中心 医院工作的对象是人,医疗活动常涉及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在复杂的各项工作中应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医院各部门都应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

2.科学性和技术性 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要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应具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吸取世界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与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3.时间性和连续性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的诊疗和抢救工作要求严格的时间性和连续性。面对患者的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又要严密、连续、动态地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4.社会性和群众性 医院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工作范围广泛。既要满足个人、家庭及社会对医疗护理的要求,又要调动、协调各方面因素,与社会各行各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争取社会的支持。因此,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5.随机性和规范性 医院各个病区的病种纷繁复杂,患者病情千变万化,突发事件和灾害性抢救任务需要随时应对,因此,医院工作的随机性较大,要求医护人员要具有应对意外或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医院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遵循相关的医疗、护理工作程序和技术操作规范,达到医疗质量标准的要求。

6.医院工作是复合型劳动 医疗护理工作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不仅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脑力劳动,如学习医学知识、制定医疗护理计划等,还要求医护人员从事体力劳动,如做手术、搬运患者等,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复合劳动。因此,医院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重视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充分调动和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