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老爸陪你玩故事书
18242500000003

第3章 我家有儿初长成

变身“读故事书大王”的老爸

丁宝:“爸爸,妈妈会做香香的饭给我吃,你会做什么?”

老爸:“爸爸会变魔术!”

丁宝:“真的吗?你会变什么?”

老爸:“爸爸会把自己变成‘读故事书大王’!”

丁宝:“故事书?大王?那每天晚上爸爸是不是可以给我讲故事了?”

老爸:“对呀!你喜欢吗?”

丁宝:“太喜欢了!老爸真厉害!”

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更能让孩子学会爱,学会自信地面对生活。

陪伴孩子读书,是父母和孩子从充满温情的童书中获得爱的感染、学会相互表达爱的过程。

爱上童书,能够让孩子认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各种生命的美好。

读懂童书,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视角读懂生活、热爱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读充满自信、肯定自我的童书,能够让孩子心态健康,敢于表现,为自己感到自豪。

把好书带进孩子的生活

一百多年前,翰林出身的著名学者、商务印书馆掌门人张元济曾经写过一副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转眼间,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现在忙碌的人们来说,读书对孩子来说还重要吗?不读书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先说说我给儿子丁丁读书的情形。从不到一岁开始,我们就开始让他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童书。玩耍的时候有绘本、识物卡片,洗澡的时候有塑料书当玩具。在把一切都要放在嘴里去“尝试”一下的婴儿时代,书架上我那些或厚或薄的书本,丁丁也会经常抱着玩上一阵子,因此会在上边流下口水的痕迹。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丁丁已经是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了。平时,他的晚间作息时间,除了各种自创的游戏、练习古筝以及用电脑看一点我们为他精选的电影或视频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洗漱之后上床读书了。每次读书的时候,丁妈往往已经沉沉入梦了,而越来越大的丁丁则经常会嚷着“再讲一点嘛”。当然,这个时候,我往往会对丁丁“纵容”一点,而不会过分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立即停止读书。我会故意说:“哦,时间还没到,还可以再读一会儿。”

日复一日的读书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呢?在美好童书的浸润下,儿子的成长令我们欣喜:他性格开朗,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而不会像一些整天面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孩子,和父母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他乐于交流,说话有条有理,而不会像一些同龄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低头;他会把书中的故事变成平时的游戏,从中享受到真切健朗的乐趣,而不会对那些屏幕上的游戏有太多的痴迷。

书籍还帮他把兴趣扩展开来,比如,因为喜欢读书,他爱上了诵读,并且时常背出老童谣和古诗歌;结合绘本故事,他听懂了《动物狂欢节》《天鹅湖》《胡桃夹子》这些古典音乐;受到书中关于美好的大自然描写的影响,他兴致盎然地拿起相机拍大树和小草;听惯了朗读,他很容易受到朗诵的感染,跟随舞台上的朗诵艺术家声情并茂地诵读《再别康桥》……

一本本书让丁丁常常会绽放出欢快的笑容,说出充满童真而又不那么简单的话语,使他的生活饱满充盈,健康明亮。有一次,我和5岁多的丁丁聊到了现在很多孩子都在玩的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我说我觉得那些游戏没什么意思,不如看书。小家伙表示赞同。我又问他,如果以后他的同学和朋友中很多人在玩这些东西,会不会觉得和人家没有共同语言呢?丁丁对我说:“我可以给他们讲我知道的东西呀。”丁丁的回答让我感觉到,读书已经把一些重要的东西种在了他的心中。他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有趣的,他会在很多方面伸出触角,并从不断的接触中,拥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心灵,去面对未知的人生。

我之所以从孩子婴儿时代就重视培养其读书习惯,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我之前的从教经历。那时,我看到很多家长为孩子欠缺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情趣爱好而苦恼。有的家长只能像警察一样一次次到远远近近的网吧“捉”回自己的孩子,更有的在气急败坏之下打骂孩子而使孩子离家而去。面对这样的情形,家长往往无计可施。因为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孩子心灵中那片本来很纯净沃润的土地已经被杂草占据过多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我做教师的那几年中,很多经历让我感受到:只要把好书带进孩子的生活,那些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就会产生令人喜悦的变化。

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就要做一个勤勉的“农夫”,让孩子的心灵之地生长出健康饱满的作物。而最好的“劳作”方式,就是日复一日地陪伴孩子读书。想要拥有健康的人生,读书虽然不是唯一要做的事情,但却是最有价值的事情。正如教育家朱永新所说:“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一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因此,在这样的时代,作为父母更有必要学会安下心读书,并带着孩子一起读书,用读书为我们的孩子打造一种健康的人生。

读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形成好习惯好性格,这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为孩子读书还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把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人生价值呈现在孩子面前,感受这个世界一切的美好和可贵,感受自我成长的神奇。而这一切,最终可以归为一个字:爱。

丁宝写给老爸的“情书”

丁丁升入幼儿园大班后不久的某一天晚上,回家的路上,我给丁妈打电话,告诉丁妈我已经走到了哪里。丁妈在电话中告诉我说,丁丁要给我一个惊喜,送我一个礼物,等着我回家看呢。于是,我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走进家门,丁丁正坐在马桶上气定神闲地便便,看到我进屋,就叫正在厨房干活儿的丁妈:“妈妈,你给爸爸拿出来。”丁丁从厕所出来后,丁妈从书包中把丁丁要给我的“惊喜”拿出来,交给丁丁。丁丁接过要送给我的礼物,还特意背过身去,神神秘秘又认认真真地在拆开什么,那小小的背影看起来像正打开蜂蜜罐的维尼小熊。然后他转过身,手中捧着一封信,小心翼翼打开信封,把要给我的惊喜递给我,原来是写给我的一封信。我兴奋而激动地接过信,问他:“是你自己写的?”丁丁说:“是我说的,妈妈帮我记下来的。”

我打开信,内容如下:

我亲爱的老爸!你每天上班很疲累,我好爱你啊。我亲爱的老爸,你每天给我带来绘本,我好爱你!每次你都带着我老妈去看眼睛,我真的是很爱你啊!

祝你工作快乐、开心!我亲爱的老爸,我真的是很爱你!

——爱你的儿子:杨子川

短短的一段文字中,每一句都饱含着爱。看到这样的文字,怎能不感动呢?

而对丁丁来说,这种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可以为他带回来绘本。书已经成为爱的表达,爱的载体,几年来坚持不懈地为丁丁读过的书,一本本筑起了我们坚实的、美好的爱的城堡,想到这里我就感到难以言说的幸福!我把丁丁高高地举起来,丁丁咯咯地笑起来。我把他抱在怀中,在他的脑袋上、脸上亲吻,感谢我的儿子送给我的这份珍贵的礼物,一份如此美好的惊喜。

这封信让我想起了曾经为丁丁带回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一大一小两只兔子比谁的“爱”更多一些,而比的标准是身高、弹跳高度等。这样比,小兔子的“爱”当然是比不上大兔子的“爱”了。

最后,小兔子在实在困得不行即将睡着之前,说自己对大兔子的爱就像从这里到月球的距离,这似乎让大兔子没法再比了。但是,当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在床上之后,在小兔子的睡梦中,大兔子说:“我爱你,就像从这里到月球再回到这里。”这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

转天晚上的某个时间,书房中只亮着落地灯,丁妈一遍遍朗读一份要录音的材料,我在旁边当观众。丁丁跑过来,我忽然想起那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于是高举双臂,对丁丁说:“我个子比你高,所以我更加喜欢你!”丁丁也高举双臂,当然,再怎么举,就是没有我喜欢他多嘛。睡觉前,丁丁又想起小兔子在困得不行时所能想到的表达爱的最远的距离——从这里到月亮。而丁丁对我说:“我喜欢你就像从这里到月亮再到太阳。”哈,这个距离显然比大兔子最后想到的那个距离还要远得多了嘛!

还有一次,我为丁丁读童话名著《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到看报摊的小男孩玛利奥为蟋蟀在火柴盒中铺上面巾纸作为床铺之后,丁丁把幼儿园老师送的小礼物——他喜欢的小玉米玩具,也放在他小时候穿的一件小肚兜上,然后用面巾纸作为被子,盖在小玉米的身上,自己还说“往下盖点”,这是学我们给他盖被子的样子。盖好之后,对小玉米说“晚安”,声音温柔得很。读到玛利奥如何喜欢自己的蟋蟀,丁丁说:“等一下,我看看我的小鱼去。”于是,就跑到阳台,看了看鱼缸中他的那两条小黑鱼,然后回来报告说:“很好。”讲到好心但没有能力表现大方的冷饮摊主米奇给蟋蟀柴斯特准备了一个专用的纸杯,还在上边写上了蟋蟀的名字时,丁丁也拿起一个他刚喝完的饮料瓶子,要我在上面写上“玉米”。你看,通过温暖可爱的童话,爱的意识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丁丁的心灵。

爱是需要表达的,也是需要学习的。但表达需要一定的渠道,学习需要一定的平台,而童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书中用故事和画面表达出来的那种饱满而充满趣味的爱,不仅感染着我们,也教会我们如何去相互表达。

翻开美好世界的“说明书”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但对于一个刚来到这个世界只有几年的小孩子来说,面对这个世界的美,还没有充分发现的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关于这个世界如何之美的“说明书”。这“说明书”,就是指那一本本由热爱这个世界的人们所创作的美妙的童书。

丁丁升入幼儿园大班不久,就渐渐进入秋天了。天气有了凉意,树叶也一点点变了颜色,开始零星掉落。于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我给丁丁带回了曾经获得凯迪克大奖的经典绘本《树真好》。晚上,窝在被子中,搂着丁丁,在台灯的光亮下,我和丁丁一起感受书中的那些树给人们带来的快乐。那秋来叶落的情景感染了丁丁,同时,小家伙想起了夏天的时候我们曾经一起去采树叶的事情。于是,丁丁提议去采秋天的叶子吧。我当即答应了。因为第二天是周六,上完图画课有时间去玩,于是说好上完课去森林公园采树叶。

第二天,我和丁妈带着丁丁去了森林公园,按照昨天说的,采树叶。有些树叶已经变了颜色,有些同一株树上,大多数还是绿色的叶子,偏偏有那么一串叶子成了黄色或是红色,很漂亮。丁丁沿着小路,一路走一路看,充满好奇,经常听到他喊我们“老爸老妈,你们看”,他把看到喜欢的叶子摘下来交给我,我把他们夹到随身带着的一本加拿大诗人、民谣歌者伦纳德·科恩的诗集《渴望之书》中。丁妈说:“这么好的书,夹着叶子染上颜色怎么办?”我说:“科恩本来就是一个住在山里修禅的人,他会喜欢在他的诗集上多一些自然的痕迹的。”

没多一会儿,书中已经夹了不少叶子,本来就厚实的诗集,此时几乎合不上了。还有一些丁丁想要的小枝丫没法夹在书中,就直接放在随手提着的一个袋子里,结果后来发现丁丁采摘的一串小叶忍冬的果实被诗集压瘪了,红色的汁液染了一书皮。丁妈说:“这回真是沾够了自然的颜色。”

往回走的时候,在树影斑驳的路上,丁丁在我们前后跑来跑去,欢快地大声说道:“我希望所有植物都一直存在!我希望所有的一切都一直存在!”兴奋地说了好多遍呢。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他的身上,四周是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仿佛歌唱一般。我和丁妈相互对望,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个谁见了都说像是只小老虎的小男孩,他对生命、对美好的一切是那么的热爱,而感受又是那么细腻。促发这种美好感情的,正是那些无论从画面还是文字都那么美丽的书。

如今,是一个机器渐渐掌控生活的时代——马路越来越宽,但那不是为了信步而行,而是为了适应更多的汽车;通讯设备越来越先进,色彩越来越逼真鲜艳,但那是为了让人们更远地离开自然的一切;游乐场的电动设施设计越来越精巧,但那只会让孩子体会虚无的刺激。可是,如今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似乎很愿意把孩子放在车中,带到一个只有大型游乐设施的游乐场,花上不少钱在噪音的轰鸣中玩上一阵子,然后把升级迅速的智能手机塞到孩子手中,用色彩过分艳丽的小游戏让孩子不再吵闹。

长此下去,孩子怎么会有耐心去体会真实的、美好的一切?曾经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少年因为不满于母亲的管教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怒之下杀死了母亲,后来警察是在网吧找到他的,他正在若无其事地继续玩网络游戏。类似的事情,这些年听到的着实不少了。这是多么可怕而又可悲的一幕。而我觉得,被亲生儿子杀害的母亲也是可悲的,可悲之处在于,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没有把热爱生命、热爱一切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中。试想,一个在5岁的时候就曾面对秋日树林大声宣布“我希望所有植物都一直存在!我希望所有的一切都一直存在!”的孩子,会对生活如此麻木吗?

把大自然移到孩子心中

有一回清理地下室,把那些从小就陪伴我的书重新整理了一遍,发现了一本久违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挺特别,我特别喜欢。这是一本由摄影和文字组成的集子,照片的主角是一个叫皮蒂的小女孩,内容是她在非洲大草原上和她的各种各样的动物朋友生活的情景:大象跟在她身后散步,她和蜥蜴对视,把大青蛙抱在怀中,和小豹子一起恬然入睡……摄影者是她从事地理杂志工作的父母,而文字是以她自己的口吻写的。当年,年少的我深深被这种人与自然如此亲近和谐的图景所吸引,因此特别爱惜这本书,虽然已经看过多遍,但是现在依然像新的一样。

第二天一早,丁丁醒来后,我就把这本书拿给丁丁,对他说:“这是爸爸当年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现在送给你了!”我上班临走前,丁丁已经在翻阅这本书了,我看到他的视线停留在小主人公皮蒂和黑黑的非洲小孩手拉手一起拍的照片上,颇有兴趣的样子。

晚上回来,这本书中已经有了丁丁偏爱的图片。他说:“我最喜欢一张她的头像的,看起来很勇敢。”我好奇,哪一张有“勇敢”的感觉?丁丁一页一页翻动着书,动作娴熟。终于,丁丁找到了他认为“勇敢”的照片:是小女孩皮蒂的正面头像,铜色的皮肤迎着太阳,脖子上带着类似于当地土著的装饰项链,微微抬起头,金发散在身后,神情中透出一种四五岁的小孩子所不多见的严肃和庄重,那样子像是一个当地部落首领的模样。我觉得丁丁用“勇敢”这个词语去形容这幅照片是挺传神的。

丁丁喜欢的另外三幅照片,也都大气有力量。一幅是在茫茫沙漠中的样子,一幅是小皮蒂和黑人小孩手拉手背对镜头,两人的头同时偏向右侧,不知道在看什么。丁丁形容这张,是“光屁股的(指黑人小孩)和穿羊皮筏子的(指皮蒂的兽皮屁帘儿)”。还有一副是封面中皮蒂骑鸵鸟的,丁丁说从皮蒂的表情上,能够感受到“轻松”。我对丁丁说:“你说得真好!所以我们要懂得,真正的自然才能给我轻松,而现代人太留恋于城市,把自己弄得很紧张,失去了轻松和乐趣。”我不知道这些话丁丁能理解多少,但我想这些把人和自然连在一起的情景,会印在他的心中。

之所以把这本书送给丁丁,就是想让他感受到健康而富于活力的生活,这不是各种所谓高科技手段能够带来的,而要亲近自然,用开放而健康的心灵去面对一切,才能感受到的真正的快乐。而那些美好的童书会帮助孩子打开心灵的大门,拥有健康、坚实的心态。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丁丁对山的向往。

有一次,和丁丁看一本绘本,我问丁丁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页,丁丁马上翻到其中的一页,指给我看。那一页画面并不复杂,近处是一棵好大的书,远处是连绵的群山。丁丁强调说,他非常喜欢那些山。

在那个时刻,我忽然想到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看着丁丁认真而平静地告诉我他喜欢这幅画面,忽然感觉眼前这个5岁的小娃一下子长大了好多。看着看着,丁丁忽然说:“老爸,我想去爬山。”我这才想到,还真是没有带着丁丁去爬过山呢。我们居住城市周围没有什么山,丁丁小的时候我们又不方便带他到太远的地方。当丁丁想爬山的时候,我们只带着他去过附近的公园,那里有人工的土山,尽管小得很,但聊胜于无吧。没有山可爬,这个小男孩就通过那些有山有水有自然之美的童书,满足自己对大山的些许向往。

而作为爸爸,我当然是要答应丁丁的要求了,并且认真考虑起来该带丁丁到哪里去爬爬山了。

绘本,让童年生活“热闹”起来

每星期,我会为丁丁租借几本绘本回来,丁丁很喜欢。每次租借绘本,我都会经过一些考虑,尽量做到内容上热闹一些的和安静一些的搭配,故事性强的和倾向于散文化的搭配,幻想式的和生活化的搭配。那些热闹的、故事性强的和幻想式的当然很容易博得丁丁的好感,比如我给他租借过《勇敢者游戏》,丁丁特别喜欢,拿到这本书的当天让家里不同的人为他读了好几遍。

然而,让我有点意外的是,一些我本来以为可能不太会特别吸引他的绘本,丁丁却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甚至更有好感。印象特别深的是《荷花镇的早市》,这本绘本的文字内容谈不上有故事,更像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一个上海的孩子来到水乡小镇为奶奶祝寿,在清晨和姑姑到水乡荷花镇的早市看到、听到的点点滴滴。

租借这本绘本的时候,我是抱着让丁丁见识见识不同绘本风格的目的,没有把他列入丁丁会特别喜欢的绘本行列。可没想到,丁丁却非常喜欢这本绘本,拿回来之后让我讲了好多遍。去姥姥家住,我问他要带什么书,他也指定这一本。后来那一次租借的绘本该还的时候,我问他最喜欢哪一本,准备买给他。

丁丁几乎没有犹豫,就说要《荷花镇的早市》。当我把属于丁丁自己的《荷花镇的早市》拿回家,我们又一起沉浸在这本书中,在水乡的清晨看着人们买菜、沽酒、吃早点、听大戏。后来我还特意给丁丁看了我在西塘拍摄的照片,给他讲水乡的黄酒是什么感觉,以及用三根筷子搅动麦芽糖是多么不容易。丁丁读绘本,看照片,听我讲述,很是入迷。

后来我问丁丁,为什么喜欢《荷花镇的早市》,丁丁说这本书“看起来很热闹”。可能在大人看来,这一个“热闹”的评价太简单,也不文艺,但听到这个5岁的小娃如此评论,我很高兴,很欣慰。一个能够从看似平淡的琐碎小事中发现平凡的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的孩子,未来一定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现在,两个人面对而坐各玩手机的情景,实在是太普遍了——父母儿女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手机这个东西俨然成了没话时不用找话最好的道具,成了人们回避交流最常见的借口。

相比之下,我为儿子欣慰,因为他对生活中的点滴都抱有兴趣和热情。因此,无论遇到谁,他的话也就很多。我们带着丁丁去沈阳看望丁妈的一位表舅。

丁丁之前没怎么见过这位舅姥爷,但是一见面,就和舅姥爷聊起来,问这问那,还讲自己一路的见闻等等。这样愿意和别人交流的孩子,哪个大人不喜欢呢?

而这种意识,与经常接触那些赞美简单生活的童书是分不开的。那些书无形中肯定和巩固了孩子对简单生活的热情,同时也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观察生活的视角。

因为对生活中的点滴都充满兴致,所以对丁丁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无趣的。平时在我回家之前,5岁的丁丁经常会帮助妈妈摘菜,准备晚饭。有一次我回到家,小家伙看到我就让我去吃他拌的豆腐,拌得味道非常均匀。他还经常帮妈妈干家务,妈妈收拾厨房,他会扫地面;妈妈洗衣服,他洗自己的小手绢。他对做这一切,充满兴趣,也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如果说,全家人、特别是他的妈妈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在丁丁的心中种下一粒种子,那么,那些关于日常生活之美的书,则像是水和养分,让这粒种子不断长大。

在故事中发现自信的自己

很多童书都是关于肯定自我、发现自我价值的,这些书对于孩子自信而快乐地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样的书我也经常读给丁丁听。

我和丁丁一起看过《田鼠阿佛》,讲的是一只叫作阿佛的田鼠,行为很奇怪,当所有的田鼠都在劳动,储备过冬的一切时,他却对着天空发呆。其他的田鼠问他在做什么,阿佛说他在储备颜色、阳光和词语。当进入冬天后,所有的过冬物资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其他田鼠都在寒冷中感受不到快乐的时候,阿佛终于用他描绘的颜色、阳光和诗一般的语言,为其他的田鼠带来了安慰。

我们还曾经一起不止一遍看过《凯文不会飞》,说的是一只叫作凯文的候鸟,当其他的兄弟姐妹苦练飞翔以备冬天来到的时候,凯文却爱上了读书,每天泡在图书馆中。冬天来了,还不会飞的凯文被其他的鸟兜着飞往南方。而正是因为有了凯文,借助书中的知识,让家族的所有成员躲过了一场大风暴。意味深长的是,最后一页画面上,飞在最前方的,恰恰是凯文。

我还曾为丁丁写过关于肯定自我价值的故事。丁丁平时很喜欢做建筑物纸模型,从大约3岁到5岁,家中他制作的纸模型有好几十个,大大小小摆满一个五层的架子。那些纸模型包装盒的后面,都有其他纸模型的图标。在丁丁还上中班的时候,有一回,他拿着一个包装盒,指着背面的图标,指定要帕特农神庙的纸模型。制作完之后,我忽然想到:既然丁丁这么喜欢这个纸模型,就借着这个纸模型给他写个故事吧。于是,我给他写了一个名叫《雅典娜的猫头鹰》的故事,说的是在古希腊的雅典城,有一只眼神不好但是飞翔能力出众的小猫头鹰,在雅典娜的帮助下变成了一个叫作菲迪皮茨的小伙子。了解历史的朋友肯定就知道后边的故事了——这个菲迪皮茨就是那个从马拉松平原一直跑到雅典城,向人们报告胜利消息的希腊战士。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丁丁:

一个人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评价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挺长时间之后,丁丁已经在大班。有一次,丁丁正在玩耍的时候忽然冒出一个“菲迪皮茨”的名字,我笑了。我相信,虽然丁丁没有宣称过自己要成为阿佛、凯文或菲迪皮茨,但是这些故事和这些人物已经走进他的心里,让他有底气去做他所认为的自己。

说到这,我想强调的是:孩子的不自信,很多时候其实是父母造成的。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在孩子兴高采烈地说一件我们觉得可能并不精彩的话题时,是不是有过打断孩子的时候?如果有,我想说,这不是孩子的话题不精彩,而是家长没有发现孩子的精彩之处。很多父母都能说上一套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信的理论,但是,当看到某某孩子在某个方面挺出色的时候,可能又会情不自禁地马上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人家!”这一点,我和丁妈还是挺注意。我们会由衷夸赞某个孩子在某个方面的骄人之处,但不会迫不及待地对丁丁说:

“你看人家。”在我们的眼中,我们的丁丁不是十全十美的,但他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