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自然图腾
18241400000004

第4章 满族先民的崇鹰习俗

在满族神话中,鹰是拯救其先祖女真人的神灵,鹰神为众多动物神灵之首神。满族先民的崇鹰习俗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这可以从某些考古文物中得到印证。

考古工作者在大小兴凯湖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在其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兽骨雕成的鹰头,是一件7厘米长的圆雕,系用坚硬的石器在兽骨上精心雕磨而成。整个体势呈弯月形,鹰的眼、口部雕琢清晰,手法简洁古拙,构成一种寻觅和猎取食物的神态。经测定,这个造型生动的骨雕鹰首至少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满族先民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是生存斗争,这个时期的“艺术”品主要反映的是原始宗教与神话色彩的生存意识。

满族及其先民在其漫长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一直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形态的萨满教,其主要特征是保留了野神祭礼。

野神即动物神,包括水鸟、乌鸦、虎、熊、蟒、野猪、刺猬等几十种灵禽神兽,而以鹰神作为首神。可见,满族历史悠久的崇鹰习俗,已使鹰升华为宗教崇拜的主神之一。

在满族萨满教野神祭中,鹰神为众动物神灵的首神,满语称“达拉加浑”,“达拉代敏”,即“首鹰”、“首雕”之意。在整个祭礼中,祭鹰神是其核心和高潮。

萨满戴上熠熠闪光的神帽,帽顶上是一只用铁片做的振翅起飞的神鸟模型,代表着鹰神,到香烟缭绕的“七星斗”前,恭请鹰神降临。萨满向东方的故乡叩拜,然后击鼓吟唱:

七星斗立在高空,七星闪烁请我临降。

我是受天之托,带着阳光的神主。

展开神翅蔽日月,神风呼啸而来,山谷村寨都在抖动。

我旋了九个云圈,又长鸣了九声,神鬼皆惊遁。

众神退后,神武的披金光的神鹰,我来了!

在萨满教里,太阳是最重要的自然崇拜物,太阳的神火是人类和生灵的生命之源,而神鹰是“带阳光”、“披金光”的神灵,是司光与光明之神。

萨满吟唱完,便舞动神帽上长长的彩色飘带,转起了“弥罗”,神裙飘飞,神帽闪光,象征着神鹰在云海中翱翔,来到了尼玛察哈拉的神堂。这时,被称为“栽里”的萨满助手便代表族人吟诵道:

你能在陡峭壁上飞旋,神风荡野。

你神明的火眼能在密林中,看穿千里,防备着歹徒的陷坑。

你向着我们部落的房子,展翅飞来。

你是阖族永世的神主,所向无敌。

族人的情绪随着萨满热烈欢快的神鹰舞蹈高涨起来,因为所向无敌的神鹰是他们阖族“永世的神主”,有了它的庇佑,氏族定能驱厄平安,兴旺壮大。

请完鹰神,萨满来到神堂外面的屋檐下,敬迎另一位重要神灵“爱新代敏”金鹰神,迎敬礼仪、神谕等过程和迎敬鹰神大致相仿。

野神祭中还有另一位鹰雕类的神灵即雕神,其礼仪和神谕也和鹰神大致相似。在整个野神祭中,所敬奉的动物神有十余种之多,鹰雕类的神灵就占3位,可见其在祭礼中的重要地位。

世居长白山地区的满族石克特立氏,在其阖族祭礼中,也有隆重的鹰神祭礼。是时,萨满在屋外开斗桌前恭请鹰神后,带上顶端有神鸟的神帽,一手持鼓,一手拽神帽上的飘带,上下起落,旋转起舞,以示鹰神凌空飞翔的英姿,在该姓的祭礼中,升斗桌的两厢插入八面神旗,上面绘有鹰、蟒、蛇、雕、狼、虫、虎、豺八种动物神灵。

鹰神和雕神象征着勇猛和敏捷。在萨满请其英雄神“巴图鲁瞒尼”时,众人里就手持八面神旗再现其英雄祖先出征、争战的壮烈场面。

鹰神也是古代满族星祭中的主祭星神之一,被称为“嘎思哈”或“达拉代敏”。其形象是一只展翅的巨鹰,由双子、猎户、金牛、小犬、天狼、参宿、觜宿、毕宿等千余颗星辰组成。

星祭是决断本氏族停止或休咎祸福的重要的宗教仪式,其中鹰神充当了重要角色,是先民用以判定节令、方向、时间、寒暖、温度、风力以及相关的动植物的动态的主要依据。

由此可见,鹰神在满族各种萨满祭礼中曾普遍受到敬崇,甚至在满族中已经没有野神祭而只有家祭的一些姓氏的萨满神本中,仍有鹰神的神谕,说明鹰神是古老萨满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神祇。世代相继的萨满祭礼,强化并传承着满族的崇鹰习俗。

此外,在某些满族创世神话中,鹰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如在一则萨满神话中讲到:天刚初开的时候,大地像一包冰块,天母阿布卡赫赫让一只母鹰从太阳里飞过,抖了抖羽毛,把光和火装进羽毛里头,然后飞到大地上。从此,大地冰雪才开始融化,人和生灵才能生存、安歇和生儿育女。母鹰飞得太累,打盹睡了,羽毛里的火掉出来,将森林、石头烧红了,彻夜不熄,神鹰慌忙用翅膀搬土盖火,烈火烧毁翅膀,神鹰死于海里,鹰魂化成了女萨满。

在这个悲壮动人的神话故事里,鹰带来了光和热,融化了冰雪,从而使大地变成了一个人类和生灵可以生存的世界。最后,她为了扑灭烈火捐躯,成了善良无私的人类守护神,她的灵魂化为女萨满,是对萨满起源的一种神圣解说。

这个神话故事的内涵有两个外延:一是萨满教萌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萨满为女性;二是萨满的起源和鹰紧密相连,鹰魂就是萨满之魂,鹰崇拜成为萨满教萌生时期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满族先民萨满崇拜中的母性情感。

在东海女真后裔库伦七姓的萨满神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神话:洪水时代,地上是水,天上也是水,水浪一接一浪,如飞闪的铜镜,一切生灵都难以存活。这时,从远方来了一只小海豹,救起了一男一女,把他俩驮在自己的背上,带到了被猛犸、水鸭神堆砌出来的山包上,这一对男女生了一个女儿,被天母阿布卡赫赫派来的代敏格格即鹰神叼走了。代敏格格将其养大,她成了世上第一个萨满和人类的祖母神。

这里的鹰神是人类祖母神的恩主养母,同时也是萨满女神。鹰对满族人的关系是何等重要亲密。

在萨满史诗《尼山萨满传》中,女萨满尼山凭借鹰神和其他动物神灵的力量,闯进了地府与“依可猛罕”即阎王周旋,将满族少年瑟日古黛、费扬古的魂灵带到了人间,使其起死回生。尼山萨满屈死后,鹰神用巨翅遮住了日月,在这里,鹰神充当着萨满的守护神,也是萨满的力量与智慧的化身。

崇鹰习俗的成因,主要是鹰在满族渔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鹰不仅能捕捉天鹅、野鸡,还能搏斗狐狸、狍子,往往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崇鹰习俗铸造了满族的民族性格,满族的尚武精神成为其民族掘起的内在推动力。

总之,在萨满教神话中,萨满或是由鹰神孕化而来,或鹰是萨满的养育者,所以鹰被认为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是萨满神圣家族中独具特色的神。在鹰的身上,寄托着满族的理想和信念,折射出人类早期渔猎文明的光芒。

[旁注]

史前时代 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考古学上指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历史学上指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按照历史年代,我国远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时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

新石器时期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其时间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至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神谕 在宗教文化中泛指神的旨意,神的意思。一种占卜的形式,经过某个中介者,传达神明的意旨,对未来做出预言,回答询问。我国的降乩、扶鸾,或者掷杯、求签也是神谕的形式。宗教领域的神谕就是诸神向各界域发来的信息,其表现形式为各种高深的字符。萨满教的神谕通过萨满来传达。

觜宿 又名觜,位于参宿的正上方。觜宿三星,鼎足而居,聚集于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觜宿三星均为4等星,比较暗弱;但是无论中外,均受到重视,我国星座中是白虎的头颅,在希腊星座中则是猎户奥利翁的脑袋。对于觜这个名称的由来,古人认为它是解开绳结的工具,似锥形。

母系氏族 氏族社会的早、中期,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祖先。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去世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计。

东海女真 主要指分布在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女真人。到16世纪初,建州三卫已确立,海西四部也已形成,并各已形成了稳固的联盟集团,有了各自的地域范围,于是在他们区域之外的女真人,统被称之为东海女真。明末的东海女真,包括了原属建州、海西女真的一部分。

《尼山萨满传》也叫《音姜珊蛮》,满族著名史诗。作者是当代民族学家富育光。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一则重要资料,因为在这则传说中不但包含有大量的反映北方原始宗教萨满教教义、仪式、信仰等内容,同时也记录有大量的反映古代满族民间社会生活、生产习俗的资料。

[阅读链接]

萨满教是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原始民间信仰,崇尚万物有灵,灵魂无处不在,一草一木皆有灵。萨满教中的男巫叫“萨满”,女巫叫“乌答有”。他们为人治病、驱邪时,口念咒语,手舞足蹈,作神鬼附身状。满族进关后,此教仍然保存,但只限女巫,称“萨满太太”,也就是“乌答有”。

满族萨满教经典为《尼山萨满传》,1840年鸦片战争后,满文抄本《尼山萨满传》被沙俄盗走。时至今日“乌答有”仍活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以及中国东北的广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