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湖海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8232200000029

第29章 情感世界(2)

蟹聪慧的本能是盲目的

在苏联远东和日本海地区栖生着一种有趣的蟹,这种蟹完全懂得伪装艺术。当它一来到新环境,就极力用一种可靠的迷彩伪装自己。它首先往脊背上堆放很多淤泥,然后再掘一些水草的小枝条,用两对后肢把它们高高托起——这两对后肢就是专门作这个用的。这种蟹常用海绵作为“伪装服”。人们发现,只要周围有选择的余地,它总是应用那些与四周土壤的色彩和形状相似的物体来伪装自己。

这是一种聪慧的本能,但这种聪慧的本能是盲目的。下面的实验就能证明这一点——水池底部被涂上一层蓝色。把一只蟹放进水里,并且给它一些可作为伪装材料的一面为蓝一面为红的彩色纸片。蟹在水中焦急不安,极力想用适合的颜色的纸片把自己隐藏起来,于是变成红的了。它本能地把蓝色一面覆盖在自己身上,于是红色的一面只有朝外了。

动物的再生之王

海绵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因其身体比较柔软,所以称为海绵。它们象泡沫塑料一样,全身千“窗”百孔,所以又称之为多孔动物。每一个小孔都是它们的“嘴巴”,海水从这些孔洞进入海绵,水在流经海绵体内时给海绵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和氧气,海绵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随水流冲出体外。

使人惊讶的是海绵的再生能力。众所周知,海参为了御敌把肚肠吐出之后,不久能重新生出新的肚肠。海星被人撕成碎块抛入海中后,不久每个碎块又能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形成若干个完整的海星。它们的再生本领可算是很强的了。但是海绵的再生本领还要胜过它们一筹。若把海绵切成许许多多的块,抛入海中,非但不能损伤它们的生命,相反它们中的每一块都能独立生活,并逐渐长大形成一个新海绵。这还不算,即使把海绵捣烂过筛,再混合起来,在良好的条件下,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重新组成小海绵个体。

海上侦察兵

夏秋季节,泛舟海上,在平静的碧波中,常会看到晶莹透明、身披轻纱,好象一个降落伞那样的浮游动物,这就是海蜇。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里描写道:“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无眼目腹胃,以虾为目,虾动蛇沉。”

海蜇虽然没有耳朵和眼睛,但水母虾和玉鲳鱼都自愿当它的“耳目”。每当敌害接近时,生活在海蜇口腕周围的小鱼小虾,立刻有所察觉,迅速躲进海蜇“家”里去海蜇感觉到这些小动物的行动,立即收缩伞部,沉下海去。海蜇庇护了小鱼小虾,小鱼小虾也甘愿为它“站岗放哨”。这就是陈藏器说的“以虾为目”。

海蜇有种特殊的本领,每当海上风暴到来之前,它能预报。原来海蜇能把远方空气与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转为电脉冲引起感觉。每当它接到信号后,就及早潜入深处,免得被浪涛冲上岩礁,弄个粉身碎骨。

科学家解开了海蜇预知风暴的谜,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灵敏的风暴警报仪——水母耳,用以准确地预报海上风暴的降临。常在海上作业的人们也根据海蜇的行踪来预测风暴。

海菊的魅力

在清澈的海水里,在礁石的缝隙中,当你注目浏览时,会被朵朵美丽的花盘所吸引。当你伸手去触摸它们时,它们就迅速地吹出一股清水,收回“花办”,抱成一团,原来这还是会动的“花朵”。这些五颜六色的“花朵”上,那一条条的花办,象舒展的菊花,人们因此而称它为“海菊花”。

突然,一朵海菊花缓缓地动起来了。原来这朵花生长在一个螺壳上,螺壳里居住着一个房客——寄居蟹。寄居蟹和海菊花是奸朋友,海菊花能放出花办——触手,捕捉小动物,既保护了寄居蟹,又把食物供给它。寄居蟹可以携带海菊花旅行海底。这样,两个朋友就不愿分离,甚至寄居蟹迁居时,也要把它的朋友搬到另一个螺壳上去。

有一种花纹斑斓的小丑鱼,和海菊花——海葵也是好朋友。海葵的触手对小丑鱼无害,小丑鱼把别的小鱼引诱到海葵的触手间,海葵得到了食物,小丑鱼也分享一分美餐。寄生虾也同海葵交往,它还梳理海葵的触手,让它们保持清洁,换来的酬劳是“一日三餐”。这种身体透明,象玻璃一样的寄生虾,甚至得到了“葵虾”的称号。

聪明的动物

据科学家测定,海豚的大脑重量与身体重量的比例,远远超过黑猩猩的百分比。可以说除人类外,海豚的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

经过训练的海豚,能打乒乓球、跳火圈,就象杂技团的演员一样。有人曾对海豚和机灵的猴子同时进行训练,让它们学开电源开关,一般海豚十五到二十次就学会了,个别的海豚五次就能学会;而猴子要二百到三百次才能学会。

最有趣的,也许是如下这则报道——

海湾中离海岸二百五十公尺外,停了一艘进行科学研究的专用船,由于工作需要,这艘船上的工作人员在海水中安了一排系在船缆上的铝杆,以致在这海湾中出现了一道从来未有过的栅栏。

船的监听仪器详细地记下了这道栅栏出现以后的水中情况:一群海豚游来,它们大概在几里路外便觉察到海湾中出现了新情况,其中的一头,特地先游近栅栏,对这一新出现的东西进行了一番颇为周密的侦察,这头担任斥候的海豚回到群中以后,向大伙报告了它的侦察结果,然后全体海豚便开始以一种刺耳的“吱吱”声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还不时有一两头海豚游进栅栏,实地验证一下那位侦察者的报告。经过了半小时以上的。集体研究”,它们大概得出了一个一致的意见:新出现的这个新东西对它们是无害的,于是,这群海豚便秩序井然地通过这金属的栅栏,游走了。

栖息在不同地区以及种类不同的海豚,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语言”。有人试验过,在同时饲养着巨头海豚和其他海豚的水池中,如果水平面降到一公尺时,身长六公尺的巨头海豚便搁浅了,它便发出求救的信号。这时,只见较小的巨头海豚和别种海豚同时闻讯赶来,聚集在搁浅的那头海豚的周围。这试验还证实了海豚求援的信号,由两部分组成——它受伤之后所发出的信号和“吱吱”声,起初声音很高,然后渐降。这种变化,肯定也有道理。有趣的是,救援者赶到后,总是先把受伤的同类推入水中,吸一口气,然后再在水中“交谈”。

海豚的爱憎

世界上有两种动物最喜欢斗争哲学。一种是鲨鱼。母鲨鱼在它的腹中一次孕育了成百上千条小鲨鱼,小鲨鱼们你争我斗,斗到最后,只剩下一条小鲨鱼诞生。另一种是人类。人类会用巧妙的理由把人斗得乌天黑地,还会用种种武器让同类成千上万地死去。

海豚则不同。在海豚王国里,没有强者与弱者的争斗,也没有这一群海豚与那一群海豚的争斗,海豚社会是个充满合作、充满友爱的社会,它们在水下经常发出充满友好的咕咕声,仿佛不停地互相问候着:“您好,您好。”

海豚会无私地帮助自己的同类。它对人类也充满了爱和信任。不过,海豚并非对一切都爱。有一次,一只小海豚在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突然遭到三条鲨鱼的袭击,它马上发出嘘嘘的呼救声。这是海豚王国的s艳。20多只海豚闻声马上用嘘嘘声、吱吱声、咯咯声予以响应,并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箭一般游向出事地点,勇猛地撞击鲨鱼。不一刻,鲨就深入海底而亡,小海豚得救了。

海豚对人类也是恩怨分明。在新西兰中部的夫伦奇巴海峡,暗礁密布,经常有船触礁沉没。有一只名叫“戴克”的海豚义务为各种船只导航,使船只安然度过险礁。但是,有一次,戴克为“企鹅”号海船导航时,船上有个船员竟开枪打中了它。戴克潜入深海,死里逃生。当“企鹅”轮又一次经过海峡时,戴克又远远地在暗礁中引路。但是,这一次,它把船引向充满暗礁的地方。不久“企鹅”号触礁沉没。戴克望着它,随即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似乎庆幸。恶人有恶报”。

救苦救难的善良动物

1943年,美国《自然史》杂志刊登了一篇海豚救人的报道,说一个律师的妻子在佛罗里达州岸边游泳,不慎游到深水的地方,浪涛立刻把她卷了去。她被淹得糊里糊涂之时,仿佛觉得有人把她往岸上推。她到了岸上之后,打算感谢她的救命恩人,可是周围却没有一个人影。一个走到岸边来的人对她说,救她的是一头海豚,她这才恍然大悟。

海豚不但会把溺水者推到岸边,而且在遇上鲨鱼吃人时,它们也会见义勇为,挺身相救。佛罗里达州的兰波夫妇,一天乘游艇在近岸处游玩,不幸马达发生故障,小艇无法控制,只好随波逐流,飘到海里。第二天,一群鲨鱼把兰波夫妇们团团围住,两人正在呼救无门之际,许多海豚突然出现,它们齐心协力驱散了那些鲨鱼,并在小艇四周护卫着。到了第五天,风向变了,小艇被吹近海岸,那些海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里奥·阿泰罗”号客轮,于1959年夏季,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许多乘客都在汹涌的海水中挣扎。真是祸不单行,在这危急的时刻,鲨鱼云集,眼见得人们就要一个个葬身鱼腹了。在千钧一发之际,成群的海豚忽然出现,向鲨鱼猛扑过去,赶走了那些海中恶霸,这些遇难的乘客方转危为安,保住了性命。

现在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海豚来保护自己。1979年夏季,在苏联的黑海之滨,进行了一场异乎寻常的科学实验:让婴儿下海游泳。为了消除母亲们的惧怕心情,科学家驯化了几头海豚,同孩子们一起游泳。当有的孩子潜入水中时间过长时,海豚便迅速赶去把孩子顶出水面,似乎海豚能预感到某种危险的来临。它们也喜欢同孩子们一起嬉游,稍大些的孩子甚至可以象骑马似地骑到海豚背上,只要能抓牢海豚的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