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18211300000017

第17章 机关算尽不聪明(1)

聪明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物极必反,如果聪明过了头,未必就是好事了。世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自以为聪明绝顶,所以想方设法算计别人,一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最终也只落得个凄惨悲凉的结局。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小聪明的下场——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为官者若是刻意谋算他物,就会招来别物来谋害自己。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实际上是太不聪明。惟有泯除心计,才能免于卷入物物竞逐的循环争斗之中。

周瑜是三国时庐江舒城人,与孙权的哥哥孙策同年岁,且交情很是密切,结为昆仲。周瑜生得一副好模样,样子很靓,资质风流,仪容秀丽,才学也无人可比。在曹操屯兵百万觑视长江沿岸的形势之下,东吴议降者很多,军心涣散,如果不是脱颖而出的周公瑾,东吴早就应该归属于曹操之下了。

却说刘备没了甘夫人,周瑜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心生一计,要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让刘备来入赘,然后把刘备幽囚在狱中,再派遣人员去讨取荆州来换刘备。等讨得了荆州,再来对付刘备。

计谋已定,于是派吕范为媒人,去往荆州说合。没想到诸葛亮听到了这个消息,猜着了周瑜的计划,于是让刘备前往周瑜所在处。并且让赵子龙保护刘备,临行前授与他三个锦囊,内中藏了三条妙计。东吴那边,孙权的母亲听得这个消息,又见刘备一表人才,却真心实意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瑜和孙权不想把事情弄假成真,但是又不敢公开囚禁和杀害刘备。

刘备劝说孙权的妹妹去荆州,娘子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二人商定了去江边祭祖,以乘机逃离东吴。周瑜得知,赶紧派兵马追赶,却被娘子给挡了回去。正当周瑜孤注一掷,不知所措的时候,却见到诸葛亮早就在岸边等候,刘备等人已经登了船,往荆州方向而去了。岸上乱箭射来,可是船已经走了很远。刘备的兵对着岸边急急追来的吴兵,大声叫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本来自恃胜券在握,没想到遇到了诸葛亮。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后果。俗话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正是说耍小聪明不但得不到最终的结果,还要做赔本生意,为人耻笑。为官者在任职时千万不要老琢磨算计别人,否则到头来反会为他人算计。

仍然是三国时期,吴国有个中书郎叫吕壹的人。吴王孙权让他掌握各种政府文书,吕壹因此而作威作福,玩弄文字以罗列罪名,用尽心计,诋毁朝中大臣,排斥无辜的人,只顾自己。太常潘浚担心吕壹会把国家弄得混乱不堪,每次提到这件事的时候,就痛哭流涕。

当时,吕壹向孙权告丞相顾雍的状,孙权勃然大怒,把顾雍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谢宏对吕壹说:“如果顾雍被撤了职务,大概潘太常会取代他吧?”吕壹回答说“差不多”。谢宏说:“潘太常曾经对你恨得咬牙切齿,现在他取代顾雍,恐怕明天就会来攻击你了。”吕壹听了,不禁害怕,于是马上又转过头来算计潘浚。

后来潘浚大宴百官,想在宴会上杀了吕壹,为国除害。吕壹知道以后,称病不去参加。之后,吕壹因为故意治罪左将军朱据,皇军吏刘助替朱据告知皇上,孙权这才醒过来,彻底地查清吕壹的罪行。吕壹最终被杀。

像吕壹这种人,用尽心机,罗织罪名而置他人于死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挖空心思诬陷他人,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做人即使受了别人的一点气,应忍着,不能动用心计,老是算计他人,否则反误了自己。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在楚平王当政的第二年,费无忌为楚国大夫,他心地险恶,为人十分阴险狡诈,残害过许多忠良无辜。他对楚平王善于迎逢,投其所好。楚平王对费无忌言听计从,做出了许多荒谬无道的事来。

楚国的太子建,对费无忌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无奈费无忌是当朝大夫,又是楚平王的宠臣,对他一时也没有什么对付的办法。但是费无忌却对此深感不安,惟恐楚平王死了之后,太子掌权杀了他,所以处心积虑,挑拨楚平王和太子的关系,诬告太子建授意他的老师伍奢,正在招兵买马,意图谋反。

昏庸无能的楚平王便把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召来,大加责难。伍奢素来为人耿直,是个敢于直言相谏的忠臣,对于楚平王残暴荒淫的行为,早就不满了,而对费无忌这种专门以谗言害人的无耻小人,更是恨之入骨。当楚平王问伍奢为什么招兵买马,与太子同流合污谋反之时,伍奢大怒,道:“你自己做出了许多对不住太子的事情,而且还听信小人的谗言,对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信任了!”对于伍奢的当面顶撞,楚平王恼羞成怒,厉声命令武士把伍奢给绑起来。

但是,费无忌要铲除太子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仍然不肯善罢甘休,进一步挑唆楚平王说:“太子与其老师伍奢的情义很深,您抓了太子的老师,太子决不会罢休,一定会借机真谋反,到时候您的王位可就难以保住了。”楚平王不辨真伪,也不自己想一想,便听信了费无忌的话,于是发布诏书,宣布废掉太子建,并且还要杀他。

后来,这个消息走漏了,太子连夜逃走,到了宋国。费无忌见除掉太子这一毒招,最终虽然没能彻底得逞,但总算达到了目的。转念一想,又觉得太子虽然逃走,伍奢也被抓了,但是伍奢还有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在外,而且两人都是智勇双全之人,是绝不可轻视的。如果把他们的父亲给杀了,两个儿子一定要报仇,若不就此除掉,仍然后患无穷,于是,又劝楚平王杀掉伍奢父子,以斩草除根。

可是楚平王认为,要抓伍尚和伍子胥恐怕不是件简单的事。费无忌又献一计——逼着伍奢给他的儿子写信,就说倘若伍尚和伍子胥都能来见父亲,就可以放了伍奢,如果不来的话,就把伍奢给杀了。只要伍尚和伍子胥被骗来,就可以把他们父子三人一齐除掉,以免除后患。

看了来信,伍尚和伍子胥焦急万分,替父亲的性命担忧。伍尚救父心切,要立即动身去郢都救父亲出来。伍子胥阻拦他说:“我看这封信不是出于父亲的意思,里面一定有阴谋,还是不去为好。”伍尚说:“如果不去,又怎样才能救得父亲的性命呢?”伍子胥说:“若是我们不去,楚王不敢杀害父亲,因为顾忌我们;假若去了,反而害了父亲,我们也会难逃毒手。”伍尚说:“能够见到父亲一面,即使是死也心甘了。”伍子胥心急不已,劝道:“如果大家都去受死,谁来为我们报仇啊!”可他还是没能说服伍尚,临别之时,伍子胥悲叹道:“今天的分手就是生离死别,恐怕从今以后,我是再难见到父亲和你了。”

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伍尚刚到郢都就被楚平王抓起来,连同伍奢一齐杀掉。

之后,楚王又听了费无忌的计谋,向全国发布通辑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并派出大量人马,查寻伍子胥的下落。听到父兄被害的消息,伍子胥悲恸不已,对天发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这时,捉拿伍子胥的风声越来越紧,伍子胥只得连夜逃离楚国。

经过长途跋涉,饱受逃亡的磨难,伍子胥终于渡过长江,来到吴国境内投奔了吴王僚。吴王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封他为士大夫。伍子胥与当时另一位具有政治头脑的人公子光,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想攻打楚国,为父兄报仇,一个想夺取王位,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伍子胥听到公子光有伐楚的想法,心中十分欣喜,他积极地为他筹划夺取王位之事,找到了一位勇士,刺死了吴王僚。阖间(公子光即位后称吴王阖闾)登上了王位之后,伍子胥又为阖闾伐楚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阖闾对此都高兴地接受了。此后,阖闾更加重视发展生产,招兵买马,并铸造了一大批武器,使吴国的储备丰厚,军队力量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经过九年的充分准备,周敬王十四年,吴王阉阊任命孙武为军师,伍子胥为大将军,亲自率兵出征,历经千里跋涉,绕到楚国北部,直取郢都。楚平王之子楚昭王在战乱中带领大夫申包胥以及少数残兵,仓惶逃走。

伍子胥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忍受了这么多的艰难困苦,终于报了杀死父兄之仇。

费无忌用尽心计,结果还是没能抓住伍子胥,机关算尽,最终也把自己的命给算了进去。正应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那句话。做人不可太聪明,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况不仅不是优势,有时反而会成为可怕的置人于死地的陷阱。

感悟:

《红楼梦》中的王熙风,在贾府中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办法,使用了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也行。然而尽管她处心积虑,最终换来的却是贾府上上下下的人对她的不满,最终还不是落了个凄惨悲凉的结局?其实,聪明也是一笔财富,不过,切记不要耍小聪明,以免招来灾患。

算计别人因为用心险恶,故而维持不了多久。既想整别人,又不便明言,这就注定了败局。好算计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还会有比你更聪明的人,算来算去只会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所以做人做事一定不要用尽心机算计他人。

2.权势面前不可自作聪明,阿谀奉承没有好下场

古人说得好,阿谀奉承的人不能不防。他今天能对你极尽能事地吹捧,明天他也能对别人如此这般地炮制一番。这种人只是图一己之私利,没有什么道德、气节可言。但现实之中却是这种人吃得开,他们随波逐流,善于溜须拍马,没有多少真本事。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

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可谓悟得了交人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颜观色的,则被认为是不仁的小人。古人中,公孙弘将学习的目的歪曲为阿谀取媚,汲黯能当面指责汉武帝过失。萧诚和柔而善美言,张九龄因此而断绝了与他的往来。郭霸品尝魏元忠的小便,宋之问为张易之等人端尿壶,赵履温甘为安乐公主拉车的牛马,丁渭在都堂为寇准擦胡须上的汤渍。这些人载于史册,遗耻千古。

唐代的郭弘霸,凭借阿谀奉承的本事侍奉武则天,当上了御史。当时御史中丞魏元忠生了病,魏元忠的属下都去问候他。而郭弘霸一个人最后才去,他请求察看病人的大小便,并且把手指头伸进去沾了一点,放到嘴里品尝,用来检验病情的轻重程度,尝后高兴地说:“如果味甜就让人担忧了。现在它的味苦,没有什么大妨碍了。”元忠因此十分讨厌他的阿谀奉承。

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地位、人格,一味地讨好他人的做法,不仅不被人认为是聪明,反而暴露了自身的卑鄙。

唐代的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武则天时担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的官职。当时张易之等,与武则天关系很不一般,人称张易之等5人是武则天的五郎。宋之问倾力巴结张易之,阿谀奉承他,甚至在张易之大小便时,也给他端着溺器。后来张易之失势,宋之问也被贬到了钦州。

自轻自贱、讨好、奉迎权贵到这种程度,让人看不起,完全是一副奴才嘴脸。这只有不知忍谄谀、不知廉耻的人才干得出来。

唐代的安乐公主与太平公主都依仗她们的权势干预朝政,她们接受别人的贿赂后,为人谋职。她们的这种活动是用墨写诏书来委任官职,斜封后送到中书省。当时人称这种官为斜封官。到了睿宗景元年间,临淄王起兵讨伐韦后一族,杀死了安乐公主。当时有个叫赵履温的司农卿,阿谀奉承安乐公主,曾经有一次脱下他的朝服以脖套挽拉公主的牛车。公主被杀后,赵履温飞快地赶到承天门,手舞足蹈,高呼万岁,但他的声音还没有消失,临淄王就把他杀了,其父与子同时被杀。百姓痛恨赵履温大兴徭役,于是纷纷动手割剐他。

宋真宗时,寇准为宰相,丁渭为参政。他们曾一起在中书省吃饭,汤洒到了寇准的胡子上,丁渭便赶紧站起来并轻轻地为寇准擦去胡子上的汤液。寇准笑着说:“参政,你身为国家大臣,居然为你的上司抹胡子!”丁渭感到特别的羞愧。

以上阿谀奉承之辈的丑行,都被记载在史书上,因此才留下万年之遗臭,真可谓愧对千古。阿谀奉承别人也只能得一时之时,久而久之也会遭人厌,总有一天会被冷落甚至抛弃。

《古史·韩非子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叫弥子瑕的人,深受卫君宠爱。卫国有法律,私自驾驭君主的车马,按罪应当砍去双脚。不久弥子瑕听说他母亲生病了,在晚上假借王命驾着君主的车马出去看他的母亲。卫君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很贤德,说道:“真是个孝子啊!为了母亲的缘故他情愿被砍去双脚。”弥子瑕和君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了一个桃子,觉得这个桃子很甜,就把吃剩的桃子给了君主。君主说:“你真是爱护、喜欢人网!忘记了自己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老了,卫君渐渐不喜欢他了。有一次弥子瑕冒犯了卫君,卫君便说:“这个人曾经偷乘我的车子,又曾经将吃剩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开始受到宠爱而后来却变成罪人,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自己谄谀别人太过分,连受他恭维、奉迎的人也产生了反感。人总是希望生活有所变化,总想吃到不同口味的食品,同样无论是君主和常人,每天听到的是同一套东西,早晚要心生厌烦。巴结权贵之人别无所长,只会说好听的,到时候自然地会被世人所抛弃,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