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18210400000027

第27章 人性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6)

(三)制度育人出效益,合理的奖励和适当的惩罚都是必要的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出效益”,不仅是企业,学校教育亦是如此。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要保护学生的自尊,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尽量不要运用惩罚。无原则的鼓励和表扬会使正面的奖励逐渐地失去效用,麻木学生的心灵;对错误的放任则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弱化责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制定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是非常关键的。制度要明确具体,做到有章可遵,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而且要言必信、行必果,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

新加坡的中小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自己去承担责任。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威慑力。

我国有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很健全,但是没有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执行不力。与新加坡相比,我们对学生太过于保护了,弱化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我们常常一次又一次地原谅学生犯下的严重错误,滋长他们的恶习,纵容他们的恶行。现在的学校管理制度不是太严厉,而是太宽松了。

(四)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大课堂

社会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常常提及“5+2≤0”的现象,就是说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的孩子看到道路上闯红灯的行人随处可见,那么孩子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自然淡化。“大手拉小手”是大人给小孩做榜样,父母带着孩子成长进步;“小手拉大手”是孩子带着家长进步,家长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这两种情况则恰恰对应了新加坡和中国教育中的两种常见现象,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差异。

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抵得上十几遍的课堂知识学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大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最好的素材和榜样。

当然,新加坡有效的法制教育除了得益于较好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社会环境等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如优惠的社会福利、相对较小的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等等。

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材改革

21世纪初,新加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学校德育课程;教材多样化与科技化;要注重东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向来是与时俱进的。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是基于以下理论基础的:1)先进的科技已为学生开拓了无限的空间,并给予他们浩瀚的选择机会。因此,在面对决策和道德两难的困境时,道德认知与创意思维显得更重要。2)全球化的冲击给作为公民的个体对国家的效忠与承诺带来永恒的挑战。因此,让学生从小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与归属感,更显得无比迫切。3)采用指导原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确保适当的有关独立情境成为各主题及其学习成果的基础。根据上述理论,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宗旨与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个人,使他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对社会作贡献。为此,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在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做出正确决定前要注意的道德准则;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面临困难时应付、处理问题的技能;在态度方面,通过灌输各种道德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新加坡中小学对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改革。

一、《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改革

新世纪伊始,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小学将原来的《好公民》课改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课程内容发生根本变化;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名称不变,但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并规定小学各年级《公民与道德教育》课逐年推行。

改革后新加坡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涵盖了五大主题:

1.个性塑造;

2.与家庭的联系;

3.对学校的归属感;

4.作为社会一分子;

5.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

这五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公民与道德教育》具体包括了十个方面28个德目,它们是:

1.了解自我:1)自尊;2)自我肯定;

2. 廉洁正直:3)诚实;4)勇气;5)信用;6)公正;

3.自律:7)毅力;8)耐性;9)礼貌;

4.责任感:10)对己;11)对他人;12)对学校和社会;13)对国家;

5.爱家:14)孝顺;15)家庭凝聚力;16)尊敬长辈;17)维护家庭声誉;

6.爱校:18)以学校为荣;19)尊重与关怀学校的成员;

7.团队精神:20)合作;

8.社区生活:21)种族和谐;22)互敬互重;23)关怀和体谅;

9.爱国:24)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 25)对国家有信心;26)应变能力;

10.认识与了解邻国:27)相互依存;28)和平及稳定。

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每个年级包括6个范畴,分别阐述课程标准中所列明的各个主题;每一个范畴又划分为若干单元。是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公民与道德课教学内容。

此外,为了有效地推行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新加坡教育部鼓励学校提供“5E”,即榜样(Example)、阐释(Explanation)、规劝(Exhortation)、环境(Environment)、和经验(Experience)等辅助活动。

(1)榜样:以能够把学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所教导的价值观身体力行的校内成年人,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2)阐释:教师对各种行为都能以适当的理由给予解释,学生就能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德准则。学生对各行为的理由有所理解,就能把内在化的价值观应用到新的情况中去。

(3)规劝: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实践所学到的价值观,将有助于学生改变他们的行为。

(4)环境:学校的环境、活动的展开以及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都能增强在课室内所教导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

(5)经验:学校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和从错误中学习的场所。

因此,应该制造机会,让他们去关心别人、负起责任和做出决定。

二、《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改革

为了达到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各个德目的要求,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采用综合设计的方式,即将课本、学生活动作业、教师手册(即教学参考书)和视听教材(包括软片、音带、大图书、大图片、教育电视等)视为一个整体。并且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用看图讲故事等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和世界,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新加坡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的设计,采用了麦卡锡博士的四段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为了配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利用自身的特长,发挥个人的潜能。教材由四部分组成。1)激发学习动机——联系经验。这部分教学活动是提供条件让学生了解某个问题的深层原因,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形成概念——仔细思考。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教师和同学中获得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加以归纳和总结,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资讯。3)练习与应用——付诸行动。即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学习。4)进一步去发现——经验内化。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学习,并把已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领域。

目前,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已形成一套综合的多媒体教材,包括教师手册、学生作业和视听教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校还可以灵活应用教育部国民教育处、教育部其他署、电视机构和新加坡报业控股所制作的有关教材。改革后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旧貌换新装”,“装”进了一片片薄薄的惟读光碟里,换上了用崭新的资讯科技配制的“新瓶”。

三、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包括课本、活动、教师手册及图书图卡,它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纲领鲜明

新加坡小学每册教材的封二上都印有鲜明的纲领,即小学德育课程的“纲领”——价值观,具体分两个层次。

“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一价值观从新加坡移民国家的实际出发,强调了爱国家、爱社会及种族团结,能较好地起到凝聚作用。

“新加坡家庭价值观”:亲爱关怀;互敬互重;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这一价值观强调了东方传统价值思想,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能较好地发挥导向使用。

教材将以上两个层次的价值观置于封二,是要求师生时刻牢记它,努力实践它。

2.训练有序

教材强调东方传统价值观,计35个德目,分属五个范畴,即个人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世界。在教学内容编排上,低年级着重是个人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

如小学一年级(上)共14篇课文,《老师午安》等 6篇是训练个人修养的;《爸爸吃,妈妈吃》等5篇是训练个人与家庭的;《我们的厕所真清 洁》等3篇是训练个人与学校的。而高年级则扩展到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国家/世界。如六年 级(下)编有《平等的社会》、《世界是个大家庭》等篇目。

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载体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自身、身边到国家、世界,既符合学生视野的拓展,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循序渐进,训练有序。总之,这种编排体系是很科学的,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3.生动灵活

“课本”的内容以四个不同种族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作为故事的架构(适当穿插历史故事、寓言和童话),由于课文多具故事性,也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更是生动多样,不重文字作答,其目的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自然喜欢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