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18210400000023

第23章 人性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2)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丰富多样,一种是课堂教学,坚持通过开设道德课,这种课堂教学既有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也有包含道德教育要素的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系统的道德伦理知识;一种是课外活动,新加坡最有特色的课外活动是社区服务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精神,这种活动共包括帮助他人、关怀与分享、对他人负责、到福利院服务、清洁环境和机动活动等六个方面,强调将德育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并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全方位实施道德教育的格局;最后一种途径是道德教育同生活规范与法规紧密结合,新加坡是一个法制严明的社会,其道德教育的过程也紧紧地与法律、规范相联系,新加坡的每所学校都制定了与新加坡法律和社会公德相一致的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学生要像遵守法律一样遵守这些行为准则。

6.各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除德育课外,还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即借助于科学的方法把德育内容和具体的科学知识糅合在一起,在讲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创设和利用学科知识所具有的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四、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启示

(一)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新加坡中小学在吸收东方儒家伦理精华的同时,也面向世界,在引进西方较为先进的德育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构了一套适应本国青少年发展需要的德育教学方法。主要有价值澄清法、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道德认知发展法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僵化的模式,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游戏、讨论、角色表演、参观、访问、辩论等,并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

新加坡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既注重西方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儒家伦理的精华。在教学方式方面,新加坡十分重视吸取西方现代教学方式中的长处,注重东西方教育的结合,创造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德育教育经验。这些方法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文化传递法

所谓文化传递法,就是通过教学,把过去积累下来的某些优良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讲故事、朗诵、直接问答、角色扮演和讨论,使学生接受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它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把过去累积下来的知识、规则或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所传递的价值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利用实例、生活事件、故事、诗歌等,引导学生进入所呈现的生活情境或历史事件、寓言故事等道德情境中,并通过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等活动教学法,使学生辨别正误、知道是非,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思想。这种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已作了较大的变革,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参与,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效果。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历来就重视德目的教学,1990年开始修订的《好公民》教材列出了体现东方传统价值观的35个德目,分属五个范畴,即:个人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世界。低年级着重个人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高年级则扩展到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国家/世界。

2.设身处地考虑法

道德教育注意“人”与“己”之间的距离。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恐惧和不信任感,并鼓励学生在评论之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或利益,不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而轻易下判断。在教学上,通过家庭、邻居、学校、朋友等的生活环境来分享共同问题的经验,从了解别人的动机、立场开始,培养每个人关怀他人的良好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问答法、讨论法或角色扮演法等,引导学生要有同情心,关怀和爱护他人,来达到教学目的。

3.价值澄清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每天都要碰上许多价值的冲突和抉择。此法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或别人的道德或价值观。它强调道德或价值观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导来获得的,所以价值澄清重视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价值澄清法,本为美国的位斯·哈明所创,分选择、珍视和行动三阶段,七个步骤。新加坡人把它做了改造,变成五个步骤。即认清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做出选择;珍视并愿意公开所做出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

4.道德认知发展法

这是引进美国德育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德育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并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在教学上,采用道德两难困境的讨论,促使学生多方面考虑,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说明原因,并聆听及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而后作出选择。其特点是通过教学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层次,以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由低层次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以不同的观点作出道德判断。另外,新加坡的学校道德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遵循六项基本的原则:1)顺情,即道德教育要动之以情;2)顺理,即道德教育要晓之以理;3)顺性,即依照学生的个性与年龄进行教育;4)顺势,即顺应时势,给予相应的道德教育;5)顺利,即因势利导;6)顺真,即讲真话,实事求是。

道德认知是决定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序,形成不同的阶段,低阶段更是高阶段的先决条件,而高阶段比低阶段能处理更广泛、更复杂的道德或价值问题。此法要求教师在决定教材之前,要预估班上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然后提供比学生现阶段更高一阶段的价值判断的机会。课堂上,常常采用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多方思考,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说明原因,并倾听及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而后做出选择,以此达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道德认知层次的提高等目的。

四种课堂教学方法并不要求每堂课必须全部采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道德认知实际,以及教学任务,灵活地取舍,或一种,或两种,或多种,不拘套路。总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受教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是灵活使用的,如何取舍,需视哪一种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阶段而定。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讲述、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参观、游戏、实践等方式及充分利用视听教具以加强教学效果。以上四种方法的普遍使用和对教师德育方法的六种要求,体现了新加坡在德育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其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并应用灵活多变的德育方法,大大提高了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道德教学法,即通过道德课程的教学将已有的道德知识、道德规则与道德标准传授给学生。当然,这种对道德知识的传授并不是一种枯燥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较为活泼、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如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讨论以及历史名人、事件等形式来进行。另外,新加坡也引进了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法,此种教学法主要用于高年级学生的道德教育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能力以及道德问题的解决能力,形成道德情感与道德动机。

新加坡除了重视学校内的道德教育之外,对于家庭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责任也十分重视。可以说,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之所以能有这样高的水平,其中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密切配合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1982 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农历春节献词中就指出,“家庭这个基本单位的巩固团结,使华人社会经历了五千年不衰,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一点我们是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加以回避的,那就是,我们决不能让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如果我国社会要在不失去它的文化传统,同情心和智慧的情形下自力更生,我们就必须保有这珍贵的家庭结构”,“如果能保有这种三代同堂结构的家庭制度,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更快乐、更美好的社会。”新加坡之所以如此重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三代同堂家庭结构的重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样的家庭更有利于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家庭的传统美德以及父母与孩子、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对于儿童的道德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使其形成尊敬长辈与他人、对人礼貌、具有家庭荣誉感以及为他人着想等优秀品质。同时,新加坡还非常重视社会对道德教育的配合,如新加坡严禁一切色情暴力的书刊杂志出版,强调新闻记者、作家、出版界的自律。另外,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开展礼貌、清洁、植树、禁烟、遵守秩序等社会活动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

(二)新加坡的德育方法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1.注重东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利用,改进德育方法

新加坡在社会日益开放、文化价值呈现多元化的时代,不断改进传统的德育方法,把东方注重系统道德规范教学和西方注重培养道德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借鉴和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德育方法,如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和道德认知法。这些方法都贯穿着“学生主体”这一主线,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在讲故事、问答、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获得道德知识和践履道德行为,在生活中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这就启示我们,在社会日益开放、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时代,学校德育不能只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而应在借鉴和汲取国外德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方法。

2.学校德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

首先,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计划和纲要。在德育教学中遵循德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及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推理及道德价值判断。其次,应以尊重学生个性为主,激发其主体性,使其自觉提升道德境界。再次,应重视社会实践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最后,在德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思维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

3.德育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我们的德育不能再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要想让德育内容真正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必须使用多种途径进行德育。

例如,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理论讲授,还要采取多种活泼的形式:大家讨论、换位思考等;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如雷锋就在身边、各种讲座等,一方面坚持开设德育课,另一方面将德育目标贯彻到全部教学和校内工作中乃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行;在家里,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讲道德,还要做到以身作则,同时参加社会上和学校举办的各种知识讲座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老师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等进行德育。

我们的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学生们所想和所见的相一致,让道德真正内化并指导言行。

4.要重视实践环节,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为进一步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原有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活动的实践性、体验化和实效性。现代德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受教育者的道德教育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实践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得到强化,情感受到激励,意志得到锻炼,最终促使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新加坡的德育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已经引起了重视,但是,由于经费、人力等种种困难,有的并未真正落实。因此,在德育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实践环节的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