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农民企业家
18203600000036

第36章 挂户经营Ⅲ

对于孙建平来说,手头有几个钱,不必为筹钱的事考虑,从信用社里拿钱出来就是,无论怎么说,他在村里甚至整个社里、镇区里,算得上是最有钱的人之一,足够牛派。

重要的事在于,他还远远不满足于既得的金钱;什么是赚钱的尽头,他并不知道,也没办法去衡量,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的可能,抓住一个个自已能够抓住的机会。

在私人商业一片荒芜的时代,站出来恳荒的,更多的是勇气!可是一旦在荒芜的地里掘出了黄金,那震动一定是很大的,自然会有发现这个秘密的人,成群跟进。有金山,一定会引起轰动,各色人等蜂拥而至,这是常情。L

在这未开恳的荒芜之地,孙建平现在是尽量做得偷偷摸摸。他在东沙农村信用社到底存下了多少钱,谁也不知道;因为信用社里知道他存着多少钱的会计员,那是得遵守规章制度,必须守口如瓶,不能泄露这一秘密的。

再说狡兔三窟,孙建平虽然不至于狡猾,但他知道钱应该存在不同的地方。自已与父亲孙德顺不在一起,跟陈卫星合伙后,就把赚的钱存到市里的银行去了。

每当村民们问起赚钱多少的事,孙建平总会谦虚地说:“啊!就是赚个饭吃嘛!”其实现在,随着存款的越积越厚,他在人前变得越来越胆小,不会象那年卖西瓜一样,赚到了钱就整个村里喊开啰!

一旦有了钱就是好办事,有了名气更加容易办事,这似乎是条颠扑不破的俗理。

孙建平一说要请师傅搭厂房,十里八村的几个竹木工与老师傅都跑来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做了工,工钱那是肯定没问题,只有多拿,少不了的。

而需要的十几个帮工呢,那更加好叫唤了。现在村里有的是多余的劳力,很多青年人没事就是在村里瞎转悠,也整不出个事来。

人马到齐,说干就干。以前孙建平总是听广播说:“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形势一片大好!”现在自已所做的,差不离。建厂房嘛,聚齐人马后,开锅造饭,动工整地盖棚就是。

老师傅也没有画设计图,只是按孙建平说的厂房的形状,大致的需求功用,就口头算出要用到多少根各色竹子,多少的铅丝、尼龙绳子、帆布与油毛毡。

又是一个黄道吉日,太阳正红。孙建平请了公社洪书记、自家村书记与村长,还有施工队伍,举行开工仪式。孙建平在晒谷场摆上长长的两响鞭炮,用火点了,噼哩啪啦地响了好一阵,晒谷场上烟尘滚滚,围观的村民人头攒动。

孙德顺又偷偷在晒谷场的地头撑上油纸伞,点上一把香烛插到地里,供奉各路神灵,祈求保佑厂房顺利坚固建成,不坍塌能档风不漏雨。

仪式上,村书记与村长与说了话,表示要大力支持,快干快上,都表了态。

洪书记大声宣布:“晒谷场厂房工地,今天正式动工开建!并预祝顺利完工!”

开工仪式一结束,就立马动工了。施工队员们呼喝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挥起铁锹与铁钎,开始干起活来。

晒谷场地上的大石板,一块都得有百把斤重,石块之间又整得严丝合缝。小伙子分成三个一组,撒开在场地上,呼呀嘿呦地拿着铁钎,对准老师傅标的红漆记号的石板,顺着细缝就插下去。铁钎很重,钎头很尖,石板缝之间被砸起一片片的碎石,四溅开来。铁钎插入缝隙后,三个人又一起用起压钎,把大石板撬起来翻上地面,移到一边。

不到一个钟,间隔着做了记号的大石板,都被一粒粒挖起。挖开的石板下,都是泥沙地,按照老师傅的要求,施工人员又用铁锹挖地。他们把挖出的泥沙,都堆在旁边,把每个洞都挖了两米见深,方才停憩。

在晒谷场的另一头,堆着老师傅亲自到毛竹地精挑细选过来的一捆捆大毛竹。

在南方丘陵山区与平原,毛竹长得很旺,挖了一根毛竹,只要不断根,来年在根旁边,一定长出一圈的竹笋,出地长大后又是毛竹,所以毛竹是取之不尽;毛竹可以用来做竹筐、竹篮子、竹席、竹罩、竹箕、竹篷、竹扇、竹编、竹丝、竹帘、竹尺等等,非常的物美价廉。毛竹用来搭工棚,那也是一流的。

老师傅选的毛竹,做支柱用的高度都在十几米,又大又粗壮。毛竹砍过来就能用,韧性又强大,一般都是笔直的。对于有点弯曲的大竹,老师傅在晒谷场上已燃起一堆烤火,把个弯曲的地方,在火上烘烤几个来回,一掰直,凉水一冲,竹上咝咝地冒起一片热水烟,竹子就直了。

大立柱的竹子,一根根在晒谷场上立起来,竹头指向天空,飒是壮观。竹子根都是插入两米多深的泥沙坑,然后用碎石回填。碎石都是从五十公里外的丘陵山上的采石场运来的,碎石没人要,不用钱的,花钱的是人工与运费。孙建平调来了五条小火轮,整整运了十船的石子。

石子倒入泥沙坑后,就被压实,牢牢地夹住了竹杆。为了防止竹杆倾斜,每个立竹杆旁边,还绑上那种不值钱的大石墩。

碎石除了填竹坑外,就是填路基。晒谷场到东沙河网,有二十多米的距离,是条机耕泥路,孙建平决定顺便把路也给造好,把它全部都铺成了石子路。路头连着晒谷场的简陋河埠头,索性也用大石板,给整成了大埠头。

大立柱竹子弄好后,就是用铅丝,横向扎上一根根细长竹,然后挂上一片片粗竹帘。粗竹帘就是把竹子切成一米见方的一段段,然后再纵向切成一米长的一条条,横竖交替编织,做成一粒粒一米见方的竹帘。虽是帘,但是两个小伙子站上去,也不见得能弯曲,非常的坚韧。

老师傅一边指挥破竹编帘,一边又烘烤竹子做拱弯。房顶的横梁,有直有弯,直的竹子比较容易施工,用大号铅丝扎紧固定就是;弯曲的拱梁,则要烘烤,把直的竹子弯曲成弧形,并且两根交接,形成大弧顶棚。

建厂房的工地,大小伙们都干得汗流浃背,破毛布就搭在光溜的开衫肩膀上,经常有人不时用破毛布擦脸上的密实的汗珠。工地上供应喝的开水,不时有人从竹制脚手架上面爬下来,就地坐着喝两口水,又匆匆爬上脚手架。

第三天厂房的大顶棚就成形了,顶上的油毛毡被拖上去,整卷的在顶上铺开,再用长竹条压着,叮叮当当地打入一枚枚钉子。油毛毡是黑色的,既能很好地遮挡阳光,又能雨水不侵,价格又便宜,农村人喜欢用来做顶棚。

在内部的穹顶,孙建平按宋厂长的要求,又隔上了一层大帆布。整个厂房,附带边上的发电机房与仓库房,以及加固的厂房四周三角形支撑的竹柱,到了第七天也都全部赶工建完。

从厂门口看出去,是一条灰白色的石子路,石子路连着修整的大河埠头,形成一体。

孙建平知道,食品生产出来后,就通过河埠头,利用江南垟的大河网,运向各个村落。

一个大厂房,在球山村东边的大晒谷场上落成了,看上去比村里的无论哪栋房子都要高大,还没生厂,就让人觉得有魄力。

宋厂长与技术员在建厂时跑了三趟,过来察看并指导厂房的建设。这种厂房不用验收,也没有厂房的标准,能用好用,基本能做到安全与卫生就可以。厂房建好后,宋厂长就拆运机器设备过来了。

那些看起来很大型的机器,什么大斗、机箱、烟尘吸筒啊等等,其实都是可以拆卸的,最重要的是带着马达与转轮的主机器,以及柴油机、发电机等,又重又精密,拆了又不好装,所以整体搬运。

厂里用大卡车,把外围大小件的轻装配备先运到码头,再装到铁板轮船里。主机器,则用吊滑轮,慢慢地吊高,装到小卡车上,然后让小卡车开到大轮板轮的平舱里,直接运送。

县里的头号大铁板轮船,整整装了一船的货,一路运到球山村。

东沙河的河道两岸,站满了球山村看热闹的村民,以及其他村得到消息跑来看新鲜事的好事村民和干部。

大铁板轮靠上河埠头后,翻下船头的导航大铁板,让小卡车直接开上河埠头的石子路,并一直缓缓地开进了厂里。船里的大小物件,都用板车装了,帮忙的村民们牵拉着,一件件地按顺序送到厂里去。

份量最重的要算三百千瓦发电机与二十四匹马力柴油机了,用原厂带来的铁架滑轮,吊装安装,弄了大半天。

厂里各个机件的组装,技术员们用板钳、镙丝刀、钳子、刮刀等工具,白天赶工,晚上点灯加班。厂房里架接了锌铁管道,安装了电线,实行封闭安装,防止鼠害。花了整两天的时间,终于安装完成。

整个机器的调试,也是相当严谨的。先是用蓄电池马达,启动柴油机,柴油机再带动发电机。宋厂长看了看电机的运行状态,调着柴油机的油门,把电压表稳定在380伏,然后松了口气,对围在身边的孙建平他们道:“球山村的第一盏电灯,马上就要亮起来了!”

他拉下电闸,送出电力,再轻微地叭嗒一声,拉一下发电房里的拉线电灯开关,一盏一百瓦的大电灯亮了起来。光亮刹时照亮了发电机房的每个角落,煤油灯立时显得黯然无光。

一班人又去到生厂车间,电灯依次打开,整个光亮充满了空荡的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