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艺大观
18114500000014

第14章 择水有道(2)

在二泉亭和漪澜堂的影壁上,分嵌着元代书法家赵孟颊和清代书法家王澍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各五个大字石刻。

在惠山寺二泉池开凿之前或开凿期间,唐代茶人陆羽正在太湖之滨的长城(今浙江长兴县)顾渚山,义兴(今江苏宜兴市)唐贡山等地茶区进行访茶品泉活动,并多次赴无锡,对惠山进过考察,曾著有《惠山寺记》。

惠山泉,自从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之后,已时越千载,盛名不衰。古往今来,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将相、骚客文人的青睐,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唐代张又新亦曾步陆羽之后尘前来惠山品评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刘伯刍,亦曾将惠山泉评为“天下第二泉”。唐武宗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长安,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驿递方法,把3000里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道:

丞相常思煮茗时。

郡候催发只嫌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

莫笑杨妃爱荔枝。

宋徽宗时,亦将二泉列为贡品,按时按量送往东京汴梁。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登临惠山,品尝过二泉水。

天下第三泉苏州虎丘寺石泉水

雁塔影标霄汉表

鲸钟声渡石泉间

——佚名

苏州虎丘,又名海涌山。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西北山塘街,距城约3.5公里。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东晋时,司徒王珀和弟王珉在此创建别墅,后来王氏兄弟将其改为寺院,名虎丘寺,分东西二刹;唐代因避太祖李虎(李渊之祖父)名讳。改名为武丘报恩寺。武宗会昌年间寺毁,移往山顶重建时,将二刹合为一寺。其后该寺院屡经改建易名,规模宏伟,琳宫宝塔,重楼飞阁,曾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古人曾用“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的诗句来描绘虎丘的景色。苏州虎丘不仅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也以它拥有天下名泉佳水著称于世。

据《苏州府志》记载,茶圣陆羽晚年,曾长期寓居苏州虎丘。一边继续著书,一边研究茶学、研究水质对饮茶的影响。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遂即在虎丘山上挖筑一石井,称为“陆羽:牛”,又称“陆羽泉”,并将其评为“天下第五泉”。据传,当时皇帝听到这一消息,曾把陆羽召进宫去,要他煮茶。皇帝喝后大加赞赏,于是封其为“茶神”。陆羽还用虎丘泉水栽培苏州散茶,总结出一整套适宜苏州地理环境的栽茶、采茶的办法。由于陆羽的大力倡导,“苏州人饮茶成习俗,百姓营生,种茶亦为一业”。

因虎丘泉水质情甘味美,在继陆羽之后,又被唐代另一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于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传于世。

“虎丘石泉水”位于颇有古幽神异色彩的“千人石”右侧的“冷香阁”北面这里一口古石井,井口约有一丈见方,四面石壁,不连石底,井下清泉寒碧,终年不断。

天下第三泉 杭州虎跑泉

山势北连三竺去

泉声西自五云来

——张以宁

虎跑泉,在浙江杭州市西南大葱山白鹤峰下慧禅寺(俗称虎跑寺)侧院内,距市区约5公里。关于虎跑泉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呢。相传,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高僧寰中(亦名性空)来此,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后来。因为附近没有水源,他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跑泉。张以宁在题泉联中,亦给虎跑泉蒙上一层宗教与神秘的色彩。

原来,这虎跑泉是从大慈山后断层陡壁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据测定流量为43.2~86.4立方米/日。泉水晶莹甘洌,居西湖诸泉之首,和龙井泉一起并誉为“天下第三泉”。

虎跑泉原有三口井,后合为二池。在主池泉边石龛内的石床上,寰中正在头枕右手小臂人侧身卧睡,神态安静慈善,那种静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颇如一副联语所云:

梦熟五更天几许钟声敲不破

神游三宝地半空云影去无踪

同时,栩栩如生的两只老虎正从石龛右侧向入睡的高僧走来,形象亦十分生动逼真。这组“梦虎图”浮雕寓神仙给寰中托梦,派遣仙童化作二虎搬来南岳清泉之典。“虎移泉眼至南岳童子;历百千万劫留此真源。”——这副虎跑寺楹联也是写的这个神话故事,只是更具有佛教寓意。

“龙井茶叶虎跑水”,被誉为西湖双绝。古往今来,凡是来杭州游历的人们,无不以能身临其境品尝一下以虎跑甘泉之水冲泡的西湖龙井之茶为快事。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赞美虎跑泉水的诗篇。如苏东坡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天与匏自在偿。”清代诗人黄景仁在《虎跑泉》一诗中有云;“问水何方来?南岳几千里。龙象一帖然,天人共欢喜。”

天下第四泉 扇子山蛤蟆石泉水

啮雪饮冰疑换骨

掏珠弄玉可忘年

——陆游

蛤螟石,在长江西陵峡东段。距湖北宜昌市西北25公里处,灯影峡之东,长江南岸扇子山山麓,有一呈椭圆形的巨石,霍然挺出,从江中望去好似一只张口伸舌、鼓起大眼的蛤蟆,人们称之为蛤蟆石,又叫蛤蟆碚。

蛤蟆石地处滩险流急的扇子峡边,舟人过此视为畏途。郭相业在《蛤蟆碚》中写道:“白狗峡,黄牛滩,千古人嗟蜀道难,江边蹲踞蛤蟆石,逆水牵舟难更难,贾客闻之心胆寒。”然而比这千万年蹲在长江边上的蛤蟆石更有名气的,则是隐匿在背后的那眼清泉。

在蛤蟆尾部山腹有一石穴,中有清泉,泠泠倾泄于“蛤蟆”的背脊和口鼻之间(因蛤蟆头朝北),漱玉喷珠,状如水帘。垂注入长江之中,名日“蛤蟆泉”。泉洞石色绿润,岩穴幽深,其内积泉水成池,水色清碧,其味甘美。

唐代茶学家陆羽,约在天宝后期,涉足于巴山蜀水访茶品泉时,曾前来品鉴过蛤蟆石泉水。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载:“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泠,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这蛤蟆口水自从陆羽评其为“天下第四泉”以来,引起了嗜茶品泉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北宋年间,许多著名品泉高手、茶道大师,都不避艰险,纷纷登临扇子山,以一品蛤蟆泉水为快,并留下了赞美泉水的诗篇。如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有诗赞曰:“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耐。”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诗中赞道:

“巴人漫说蛤蟆碚,试裹春芽来就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和散文家苏轼和苏辙兄弟都曾登临蛤螟碚品泉赋诗,赞赏寒碧清醇的蛤蟆泉水“岂惟煮茗好,酿酒更无敌”。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是一位品泉家,他在《蛤蟆碚》诗中写道: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

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

啮雪饮冰疑换骨,掏珠弄玉可忘年。

清游自笑何曾足,擂鼓冬冬又解船。

陆游这首诗作于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十月。诗人在《入蜀记》写道:

“十月九日登蛤蟆碚,《水晶》所载第四泉是也。蛤蟆碚去路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疱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处。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翠润。泉泠泠有声,自洞出,垂蛤蟆口鼻间成水帘人江。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温然如春。”

天下第四泉 上饶广教寺陆羽泉

一卷经文,苕溪边证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佚名

陆羽泉,原在江西上饶广教寺内,现为上饶市第一中学校。唐代茶神陆羽于德宗贞元初从江南太湖之滨来到信州上饶隐居。之后不久,即在城西北建宅凿泉,种植茶园。据《上饶县志》载:“陆鸿渐宅在府城西北茶山广教寺。昔唐陆羽尝居此,号东冈子。刺史姚骥尝诣所居。凿沼为溟之状,积石为嵩华之形。隐士沈洪乔葺而居之。”